下列审计项目应当作为每年的必选审计项目:
——法律法规规定每年应当审计的项目。根据审计法相关规定,审计机关每年对本级政府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重点部门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
——本级审计委员会和政府行政首长要求审计的项目...
一是加强对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机制的指导。即推动各单位进一步建立、强化和理顺三个机制:内部审计管理体制;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组织人事等其他监督力量的协作配合机制;内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长效机制。
二是加强对内部审计计划安排和...
——审计计划阶段。一是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二是编制审计工作方案,主要包括审计目标、范围、内容和重点等。
——审计实施阶段。一是由审计机关确定审计组组长,选派合适的审计人员组成审计组;二是制发审计通知书,在实施审...
——要求提供资料权。即有权要求被审计单位按照审计机关的规定,提供预算或者财务收支计划、预算执行情况、决算、财务会计报告等资料,同时要求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对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并作出书面承诺。
——检查...
为了保障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十四条规定,“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不得参加可能影响其依法独立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活动,不得干预、插手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单位的正常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华人民...
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是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主要包括: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纪检监察机关、法院、检察院,中央和地方各级党政工作部门、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单位的正职领导干部或者主持工作1...
2018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高度,对...
根据审计实施主体和审计监督权来源的不同,一般将审计划分为三大类: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三者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三者之间的区别:
——工作目标不同。国家审计的工作目标是服务国家和社会,维护经济安全,推动全面深化改革,...
国家审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91条规定,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国家审计是由审计机关依法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管理、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