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是人类记录历史重要的载体之一,它通过自己的记载,向后人揭示历史的真相,让后人了解历史。2023年6月9日是第十六个国际档案日,主题是“奋进新征程、兰台谱新篇”。
国际档案日的由来
1948年6月9日—11日,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召开了一场专家会议,来自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档案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交流,经大家讨论决定成立国际档案理事会(ICA)。会上通过了ICA的第一份章程,章程中指出,世界各国的档案工作者应共同努力“为了全人类”保护好档案,开展鉴定并提供利用。2007年11月,为了庆祝2008年6月9日ICA成立60周年纪念日,ICA全体成员在于加拿大魁北克举行的年度全体会议上投票决定,将每年的6月9日定为国际档案日。
国际档案日设立的目标
● 通过宣传教育,提升社会公众的档案意识,让其了解档案对个人切身利益和社会的长远价值。
● 档案高级决策者通过制定档案政策,更大程度地发挥档案在社会良治以及和谐发展中的作用。
● 教育公共部门和私人机构,让其认识到档案长期保管和有效利用的必要性。
● 着重宣传特色档案、重要档案和孤本档案。
● 借助展览使文件和档案的表达形式更直观,增强可视化效果。
历史国际档案日的主题
2013年,国家档案局决定自该年开始,把每年的6月9日即“国际档案日”作为档案部门的宣传活动日。历年来的国际档案日的主题:
2013年主题“档案在你身边”
2014年主题“走进档案”
2015年主题“档案—与你相伴”
2016年主题“档案与民生”
2017年主题“档案—我们共同的记忆”
2018年主题“档案见证改革开放”
2019年主题“新中国的记忆”
2020年主题“档案见证小康路、聚焦扶贫决胜期”
2021年主题“档案话百年”
2022年主题“喜迎二十大、档案颂辉煌”
2023年主题“奋进新征程、兰台谱新篇”
什么是档案?
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从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科技等方面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档案的属性
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知识性和信息性是它的一般属性。三者的统一构成了档案这一事物。档案有原始记录性是因为档案是历史真迹,必须保持它的特性,才能充分发挥它的效用。后人不能按照各自的观点和某种需要去修改档案。《档案法》中明确规定:对“损毁”、“涂改”、“伪造档案”等行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作为档案工作者,必须维护档案的历史真实面貌。档案是人类积累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它记载了人们社会实践活动中大量有知识价值的事实、数据、成果和理论。这些包含知识的档案,是由个人、机关、单位以至整个国家逐步积累起来的,所以档案是贮存知识的一种重要形式,成为历史和知识的宝库。档案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料,1985年2月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档案工作的批示中就明确要求“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认识和研究档案的信息属性,对于更新档案界人们的思维和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档案”称谓的演变:
我国古代的档案,在各个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商代称为“册”,周代叫作“中”,秦汉称作“典籍”,汉魏以后谓之“文书”、“文案”、“案牍”、“案卷”、“簿书”,清代以后多用“档案”,现统一称作“档案”。
“档案”一词来源于清初。持此观点者的依据,一是见之于清初文人杨宾所作的《柳边纪略》一书,其第三卷载:“边外文字,多书于木,往来传递者曰‘牌子’,以削木片若牌故也;存贮多年者曰‘档案’,曰‘档子’,以积累多、贯皮条挂壁若档故也。然今文字之书于纸者,亦呼之谓‘牌子’、‘档子’矣。”二是见之于《康熙起居注》一书,其中有“部中无档案”之语。
档案载体的演变
甲骨档案:甲骨档案是我国现存历史的档案中年代最久远的,出土数量达十五万片以上。商代留给我们的最早的档案文字材料,就是这种甲骨档案。
金文档案:金文档案是继甲骨档案后又一种珍贵的历史档案。青铜器上铭文铸字在商朝就已出现,到了西周,中国的青铜器进入极盛时期,此时刻于青铜器上的文字数量增多,记事广泛,具有了书史的性质。
缣帛档案:中国是丝绸的故乡,缣帛档案自然也占有一席之地。随着丝织业的发展,战国时期已开始用缣帛作为书写材料,秦汉时使用更多。
简牍档案:简牍档案是指中国古代以竹木为载体而形成的文字材料。“简”是指狭长的竹片或木片;“牍”是指方形木片,主要用于一般公务文书。“策”是指若干片简编联在一起,用于国家重大政事和书写典籍。
石刻档案:树碑立传的传统习俗,使中国古代石刻档案的遗存多姿多彩,浩如烟海。早在先秦时期,就开始用石材作为记事材料,到了秦朝,石刻不仅形制扩大,且数量增多,内容广泛。此时的刻石完全具有了档案的性质。石刻档案自秦代大兴后,历代都把刻石作为发布政策、记载国政大事的最好的传世材料。与甲骨、金文、简牍档案不同的是,这三者因时代进步而随之逐渐作古,只有石刻档案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纸质档案:我国档案载体从纸质档案起发生了重大变革,取代了简牍,成为国家正式书写材料,一直沿用至今。
什么是档案工作?
档案工作是一项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档案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档案的作用
概括地讲,档案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凭证作用;二是参考作用。对于一个具体单位或个人,档案的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1.档案是一个单位或个人历史的真实、全面的反映;
2.档案是一个单位或个人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工具;
3.档案是一个单位规范管理的基础;
4.档案是我们积累和传播知识重要载体;
5.档案是一个单位或个人建立信用,在社会活动、生产经营等方面建立和利用信用体系,获得发展最有力的工具。
“奋进新征程、兰台谱新篇”
2023年国际档案日主题活动
活动连接:https://mp.weixin.qq.com/s/c8WpIGcO_ohj_Lg3rNq6GA
活动详情:
一、知识点亮集卡活动
● 参与方式: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小程序,点击“答题活动”即可参与。活动期间,每位参与者每天有1次答题机会,系统随机分配1道单选题,限时一分钟,答对题目即可点亮一张主题卡片。连续10天参与答题并且全部答对的用户,将获得“通关达人”称号。
● 活动奖励:集卡活动结束后,参与者进入“个人中心”可生成属于自己的获奖主题卡片;获得“通关达人”称号的参与者,还有机会获得精美礼品一份;参与答题活动的总人次最多的前20家档案机构将被授予“优秀组织奖”奖牌。
二、行业数据库限时体验
● 参与方式:活动期间,中国知网将为参与单位提供《档案知识资源总库》1个月使用权限。参与者通过扫描下方二维码以机构为单位提交申请,后台工作人员将提供登录账户名和密码,供用户学习使用。
● 请各级档案部门积极组织参加。
2023年国际档案日主题征文活动启事
根据《国家档案局关于开展2023年国际档案日系列宣传活动的通知》,现面向全国档案工作者开展“宝葫芦杯”2023年国际档案日主题征文活动。
一、组织单位
征文活动由国家档案局主办,中国档案报社承办,安徽宝葫芦信息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协办。
二、征文内容
围绕“奋进新征程兰台谱新篇”主题,生动讲述新时代兰台人在新征程上踔厉奋进的故事。可记述身边人身边事,展现档案工作者的昂扬精神风貌。可描绘档案工作火热画面,展现档案工作在服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的独特作用。也可挖掘档案故事,展现蕴含其中的精神力量。
三、征文要求
1.主题鲜明,观点正确,积极向上;
2.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表述清晰,篇幅3000字以内;
3.语言生动,事例鲜活,有感染力,不空谈道理;
4.来稿须为原创作品,此前未公开发表;
5.来稿须在文章标题上方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职务、通讯地址、邮编、手机号码(如信息缺失,则无法参与评奖),请以word文档格式发送至征文活动电子邮箱:darzwhd@sina.com,邮件主题注明“国际档案日征文”,投稿截止日期为2023年7月31日。
四、奖项设置
此次征文设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9名,颁发证书及奖金;优秀奖若干名,颁发证书;优秀组织奖(以组织实施单位统一报送的征文数量和质量为依据)若干名,颁发奖牌和证书。
联系人:中国档案报社发展部赵博洋、者佳居、彭莉
联系电话:010-83115066、63020575
活动连接:https://www.saac.gov.cn/daj/tzgg/202304/22d4bc3f8cee4dbf9a17c8aaade6c1df.shtml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