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同红集中连片贫困地区
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
(2017-2020)
一、规划的背景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同时,脱贫攻坚工作也进入了啃硬骨头、摧城拔寨的冲刺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于农村地区的减贫。盐同红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跨盐池、同心、红寺堡三县(区),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生态移民地区、和宁夏中部干旱带于一体,位于六盘山集中连片贫困区中北部地区,处于盐池、同心、红寺堡三县(区)交界,为典型的“老、少、贫”地区,内部差异大、贫困因素复杂,是吴忠市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根据《国务院扶贫办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通知》(国开办发〔2012〕63号)、《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宁政发〔2017〕25号)和《中共吴忠市委 市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提前两年实现整体脱贫的实施意见》(吴党发〔2016〕7号)等相关重要文件精神,结合盐同红特殊困难地区实际,编制本规划。本规划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基本思路,把集中连片扶贫攻坚和乡镇与乡镇合作协同发展,一产与二三产业发展有机融合,明确了盐同红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总体要求、空间布局、重点任务,在规划原则上坚持了“雪中送炭、突出重点”,着力解决瓶颈制约和突出矛盾的政策倾向;在战略地位上展现了吴忠市在六盘山片区中的区域优势和发展潜力;在规划内容上突出了区域资源优势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体现了差异性扶贫政策特征。
二、规划依据
1.《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发〔2011〕10号)
2.《关于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产业扶贫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开办发〔2012〕93号)
3、《国务院扶贫办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通知》(国开办发〔2012〕63号)
4、《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宁政发〔2017〕25号)
5.《关于创新机制深入推进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略的实施意见》(宁党办发〔2014〕31号)
6.《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7.《“十三五”(2016—2020)产业扶贫规划编制工作指导意见》
8.《宁夏六盘山片区红寺堡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
9.《宁夏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2016—2020年)》
10.《中共吴忠市委 市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提前两年实现整体脱贫的实施意见》(吴党发〔2016〕7号)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基本思路,以连片开发为主战场,坚持开发式扶贫和项目带动战略,重点实施基础设施升级、特色产业壮大、人居环境改善、人力资源开发、社会服务共享,促使盐同红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率先实现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目标。
(二)基本原则
坚持加快发展与脱贫攻坚相结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扶贫攻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推动和加快片区发展。
坚持加快发展与改革创新相结合。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探索、锐意创新作为推动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强大动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促进区域内优势互补与协作发展,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打造扶贫开发新格局。
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步伐。更加注重发挥政府政策的引导作用,大力促进各种资源向最困难的地区、最贫困的人口倾斜,确保贫困群体优先受益。
坚持连片开发、综合扶贫的原则。坚持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户为基本对象,以整体推进、连片开发为主要形式,实施差别化扶贫政策,制定专项规划,加强资源整合,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积极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参与扶贫开发工作。
坚持政策支持、部门协作的原则。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增加对贫困地区公益性项目资金投入,加大金融扶贫工作力度,完善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行业部门的扶贫责任,根据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分解和明确部门任务,形成工作合力。在安排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产业发展、土地整治、人口发展和乡村生态环境等投资项目时,优先照顾贫困地区,并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四、规划编制的重大意义
编制连片特困地区规划,是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创新,是区域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集中力量解决好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和贫困问题,加快盐同红集中连片区区域发展步伐,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有利于推进持绿色发展,加快吴忠市转型升级,有利于以发展区域经济促进民生福祉,有利于促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发展和扶贫对象脱贫致富,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有利于促进经济协作和功能互补,推进接边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及增进了民族团结和边界稳定;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开创吴忠发展新局面,对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保障生态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确保全体人民共同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意义。
做好盐同红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区域规划工作,有利于统一思想,明确工作目标,落实部门任务,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的大扶贫工作格局;有利于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有序促进片区内外要素流动,有效发挥规模效益,提高扶贫效益,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有利于探索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新模式,创新政策措施,丰富连片开发内涵。
五、规划编制范围和期限
规划范围涉及3县(区)10个乡镇,84个行政村,84个重点贫困村。区域面积54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5.92万亩,总人口28.2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17
人。主要覆盖红寺堡区红寺堡镇、柳泉乡、太阳山镇,盐池县惠安堡镇,同心县韦州镇、预旺镇、张家塬乡、马高庄乡、田老庄乡、下马关镇。
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17-2020年。
六、主要致贫原因及其区域分布
自然环境恶劣,水资源严重缺乏。境内生态环境敏感性高,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极度短缺,并呈现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季节性缺水、生态型缺水特点。同心县、红寺堡区年均降水量只有200mm左右,而蒸发量却高达2300mm,资源性缺水严重,干旱是最大的自然特征,且降水期与农业需水期不一致,季节性缺水严重。区域内部分地区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现象严重。土壤瘠薄,高扬程灌区农业投入成本高。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受生态环境制约大,土地利用率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弱,农民收入稳定性差,广大旱作区群众尚未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
产业竞争力不强,区域带动能力弱。产业机构单一,普遍以农业产业为主,工业基础不强,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尚未完全建立,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有限。农产品低于市场风险能力弱,农牧业发展潜力不足,农业品牌效益不明显,工业骨干企业少,吸纳就业能力弱,第三产业内部机构不合理,增长慢,拉动需求能力不足。
贫困面广量大,贫困程度深。盐同红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农村户籍人口28.2万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17万人,贫困发生率达到了21.89%,是吴忠市贫困发生率的1.47倍,是宁夏贫困发生率的1.5倍,是全国贫困发生率的3.84倍。由于历史、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很脆弱,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扶贫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城乡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急需进一步改善。
贫困人口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群众文化、技能素质总体偏低,消化和吸收现代生产方式和技术的能力较弱。各类管理人员和科技人才严重不足,尤其是较高层次的人才极度匮乏,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七、发展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脱贫攻坚任务重,脱贫后容易返贫。盐同红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占全市贫困人口总数的43.2%,且致贫原因复杂多样,受生态环境、自然条件、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制约,该地区乡镇与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之间发展极不平衡,贫富不均现象突出。绝大多数贫困户稳定收入水平比较低,长期在贫困线上下徘徊,因灾、因病、因家庭变故返贫现象十分突出
(二)经济基础差,经济贡献小。盐同红集中连片贫困区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经济增长结构性矛盾突出,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主要经济指标总量相对于其他县(区)比较小。城镇化水平低,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城镇规模小,功能不完善、城镇产业发展滞后,城镇聚集产业和人口的体制机制不活。
(三)社会矛盾复杂,毒品等危害突出。部分群体在利益调整中目的得不到实现,一有人挑头,就会以聚众闹事、集体上访等方式“要说法”,集体上访、越级上访等事件呈上升趋势。韦州、下马关等地是吴忠毒品危害的重灾区,贫困也造成了毒品危害的扩散,一些生活苦难的群众把贩毒作为致富的“捷径”,贫困问题得不到解决,依然会成为贩毒的诱因。
(四)工业园区层次低,投入大见效慢。由于工业园区建区时间短,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招商引资规模小,项目档次低,缺少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牵动性强的支柱性项目。
(五)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配套不完善。该地区城镇、工业用水紧缺,农业用水极为有限,相互贯穿的大通道尚未形成,对外交通要道少,交通尚不便捷,断头路大量存在,一些影响发展的交通要道尚未打通,综合交通运输水平较低,严重制约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农业高效节水设施尚未形成规模,一些大型水利设施尚不健全,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区域发展。
(六)产业集聚程度低,带动效果不明显。我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县,县域底子薄、基础差,总量偏小,竞争力不强。农业龙头企业较少,农业科技推广滞后,受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产品深加工不足、农村人口老龄化等多种因素影响,长期以来摆脱不了低效益的困境,农业产业化进展缓慢,农民就业渠道狭窄,农民增收压力较大、任务艰巨。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县内无大型专业市场,加工、运输、物流、餐饮、服务和旅游业等产业规模小,带动辐射能力不强,制约扶贫开发工作向纵深开展。
(七)区位优势差,离县城距离较远。该地区处于三个县(区)行政区域的交叉地带,与县城之间的距离较远,服务半径大,城镇化水平低,造成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八)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基本公共服务不足。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软硬件建设滞后,城乡居民就业不充分。人均教育、卫生支出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