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议案提案 > 政协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对政协吴忠市委员会六届二次会议第072号提案的答复

吴工信发〔2023〕48号


九三学社吴忠市委员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以工业绿色发展助力建设绿色发展先行市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吴忠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重大战略,努力实现工业经济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工业经济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一、工业经济绿色发展的措施和成效

(一)着力稳定工业运行,夯实绿色发展基础。强化运行监测调度,支持增产企业扩能增效,帮助减产企业企稳回升、复产稳产。强化“小升规”企业培育,建立“小升规”企业培育库,确保“小升规”企业应入尽入、应统尽统。深入实施《大企业培育计划》,促进骨干企业稳步壮大、龙头企业不断做强,青铜峡铝业、宁夏伊利乳业等5家企业年产值超过50亿元协调解决企业融资难、办证难、招工难等530多个困难问题,累计争取自治区强工惠企政策资金12.9亿元,帮助企业降低运行成本、提振发展信心。全市工业总产值由2016年的688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378亿元,年均增长12.3%,工业经济总量占全区的比重由16.3%提高到21.4%,在全区五市排名由第三位升至第二位。20231-5月份,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增速位列全区第二,高于全国3.1%个百分点。

(二)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增强绿色发展动力。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创新驱动30”等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构建多层次创新平台,与江南大学、宁夏大学等合作建立食品研发中心、科研院士工作站,金积工业园区被认定为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科技型企业培育库,多频次高质量举办科技型企业培训班,不断提高企业科研人员能力,企业科技创新投入逐年递增,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累计培育自治区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5家,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自治区制造业行业领先示范企业(产品)8个,18家企业获自治区行业对标标杆奖。

(三)坚持以项目兴产业,优化绿色发展布局。始终坚持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引进实施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94个,累计完成投资822亿元。推进实施了宁夏法福来富硒大米深加工等40多个绿色食品产业重点项目、中国自动化绿色精密铸锻产业园等20多个装备制造产业重点项目、吴忠兴德棉高档面料生产等20多个现代纺织产业重点项目,宁夏伊利乳业建成全球最大的液态奶单体工厂,吴忠仪表建成国家级创新中心,宁夏恒丰纺织建成世界上最先进的涡流纺生产线按照一县一园区的原则,9个工业园区整合优化为5个,重新修订园区总体规划,明确园区发展定位,实行项目审批服务代办制,降低企业成本,提升管理效能。2022年,5个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937亿元,同比增长23.2%,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8%,其中4工业园区产值突破百亿元。

(四)着力推行绿色制造,引导绿色发展方向。大力推进能效提升、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和工业低碳四大行动,积极鼓励和引导园区、企业加快工业绿色转型。重点实施宁鲁石化苯乙烯技改项目、庆华集团焦化项目除尘设施等50个节能环保技术改造项目,累计淘汰落后产能495.4万吨,全市工业企业用能结构进一步优化。推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与上游煤电、有色、化工等产业协同发展,与下游建筑、建材、交通、环境治理等产品应用领域深度融合,累计创建自治区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企业6家,培育自治区级以上绿色工厂13家,金积工业园区和青铜峡工业园区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十三五”期间,吴忠市以年均增长1.7%的能源消费量支撑了年均7.3%的经济增长速度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由2016年的2.96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2022年的2.77吨标准煤∕万元工业节能降耗取得显著成效。

(五)着力发展清洁能源,推进能源产业转型。采取项目牵引、产业配套、政策扶持、专班推进等一系列措施,大力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统筹规划清洁能源产业布局,构建以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氨氢新能源为主的3+X”产业体系,全市累计建成风力发电项目85个、光伏发电项目57个、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1531个,清洁能源装机规模达到1545万千瓦,占全市电力装机规模的74.5%2022年,全市共发电485.9亿千瓦时,其中清洁能源发电量达到276.5亿千万时,占全市总发电量的56.9%,清洁能源呈现规模化、产业化、融合化发展态势。

二、工业经济绿色发展存在问题

尽管我市推进工业经济绿色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发展势头良好,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

一是产业层次不高。产业分工体系中80%的企业以原料初级加工为主,大部分企业产品处于产业链前端、价值链底端,产业配套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销售、研发、服务环节相对薄弱,市场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弱

二是产业结构不优。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有差距,工业倚重倚能现状没有实质性改变。化工、冶金等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占比超过90%,增加值仅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60%,轻工业占比不足15%

三是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的关键技术较为薄弱,高层次技术带头人和技能型人才紧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支撑力量不足,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不足1%,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

四是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短板明显。就地消纳电量占总发电量的39.4%,消纳能力难以匹配清洁能源装机规模,现有储能容量难以满足峰谷调蓄需求,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条不完整。

三、下一步推进措施

吴忠市将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建设绿色发展先行市为牵引,有序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持续深入推进全市工业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

(一)推动工业经济迈上新台阶。围绕做大做强“六新”产业,加快重大项目招引,统筹投资力度、增长速度、能耗强度,支持含金量足、含绿量高、含碳量低的优质项目建设,不断扩大优质有效投资。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稳经济保增长促发展的一系列安排部署,严格执行稳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用政策措施的确定性,有效应对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用好运行调控的手段,紧盯重点园区、重点企业,稳定存量、扩大增量、控制减量,确保工业增加值增速始终高于全市GDP增速1个百分点,充分发挥好工业稳大盘促增长的支撑作用。

(二)推动创新驱动取得新突破。坚持把创新摆在首要位置,紧扣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创新链,重点聚焦企业创新、技术创新、协同创新这“三个层面”的创新,塑造创新发展新优势。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企业创新中心、技术中心等平台建设,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七位一体的创新体系,力争2027年有研发活动的企业达到35%以上,工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采取“揭榜挂帅”和“赛马制”,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促进攻关成果推广应用,力争到2027年,高技术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15%以上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链中的核心作用,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构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融通发展的模式,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协同性。

(三)推动产业发展增创新优势。坚持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两手抓,充分挖掘“六新”产业发展优势和潜力,推动新兴产业向终端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作用,强化产业配套能力,加大资源要素供给,着力推动新兴产业提速扩量,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20%以上。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加快推动现有产业改造升级,延长补强产业链,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实现内涵式集约发展,确保工业投资和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

(四)推动绿色低碳呈现新局面。坚持减碳、降耗、增绿三方面整体推进,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着眼“双碳”“双控”大局,积极开展重点行业煤炭减量替代、节能技改降碳、低效产能退出三大行动,推动工业在绿色低碳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着力在节能减排上做“减法”,在循环利用上做“加法”,确保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完成“十四五”期间下降18%目标任务,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稳步提升。开展能效“领跑者”和能效水平对标达标活动,积极推广应用先进节能技术、工艺、装备,树立行业示范标杆,开发绿色产品、创建绿色工厂、建设绿色园区,加速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五)推动市场主体焕发新活力。立足建设一流企业,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发展格局,激发企业活力,实施好“三个计划”。围绕“六新”产业,实施大企业倍增计划,培育壮大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领航企业,力争百亿级、五十亿级大企业数量实现倍增。实施中小企业跃升计划,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培育一批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制造业行业领先示范企业(产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瞪羚企业”,全面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围绕企业人才、技术、资金需求,实施服务体系提升计划,加强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急需人才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引进力度;用好贷款贴息、融资租赁、政策转贷等金融工具,为企业健康发展注入更多源头活水。

(六)推动园区质效得到新提升。加速破除园区发展瓶颈,推动开发区全面提档升级,增强产业承载力和吸引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工业园区职能优化调整,推进开发区扁平化管理,突出强化经济管理和投资服务职能,推动运营建设去行政化,在推动“管委会+公司”方面下实招取实效,真正实现开发区管运分离、政资分开。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原则,突出地域要素资源优势,以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为载体,集中优势资源,加快培育主导产业推动上下游配套实施精准招商,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集中度高、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基地。强化土地要素保障,主动适应开发区转型升级需要,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全面推行“标准地”制度,推进低效土地再利用,整体规划布局基础设施配套,营造招商引资项目“拎包入住”的投资环境。

(七)推动清洁能源打造新格局。围绕风电、光伏装备制造涉及的风机主机、单晶硅棒、切片、储能电池等产业链缺失环节,精准招引一批“填空式”“补充型”项目,建立清洁能源产业动态项目储备库,持续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互补互促,构建清洁能源现代化产业体系,力争到2027年,清洁能源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坚持集约高效发展,支持建设自我消纳、自我调峰的新能源项目,推进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三侧联动”,将工业园区、发电企业、用能单位等组成联合体,加快太阳山开发区、青铜峡工业园区“绿电园区”建设,改善高载能企业用电结构,提升清洁能源就地消纳能力。积极发展多元化储能项目,加快青铜峡牛首山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进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电化学、光热发电等新型储能电站建设,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制氢产业,打造太阳山开发区“中国氨氢谷”。

吴忠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3713          

(联系人:杨志勇    联系电话:2039386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吴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党政机关表示 网站支持无障碍浏览 网站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