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坤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今年以来,全市工业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执行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关于工业经济的重要决策部署,坚持以工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力做好“调转增融”四篇文章,加快推动工业提质扩量。
一、2022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强化运行监测调度,工业经济实现稳步增长。一是狠抓运行稳增长。坚持用电负荷日监测、产品价格周通报、经济运行月调度的工作机制,紧盯电力负荷变动、产品价格波动,停减产面浮动,以产值居全市前100位的企业为重点,督促各县区、园区切实做好分析预警、县级领导包抓等工作,支持增产企业开足马力、多做贡献,帮助减产企业止跌回升、复产稳产。1-7月份,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区5.6和0.1个百分点。二是强化“小升规”企业培育。制定实施《吴忠市工业企业“小升规”培育方案》,建立“小升规”企业培育库,明确各县区、园区培育任务,督促县区、园区把企业升规入统的时间明确到季度、月份上,逐个企业分类采取措施,切实做好培育库企业的摸底调查、困难问题化解等工作,指导企业如实上报统计数据,确保“小升规”企业应入尽入、应统尽统。2022年1-7月份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5家。三是强化供应链保通保畅。同心“4.06”疫情发生后,为重点企业办理车辆通行证1280张、职工通行证4950张,支持企业采取封闭管理、错峰上班、调休轮岗等方式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工作。推荐伊利乳业等12家工业企业成功申报自治区第一批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有效解决物流企业保障市场供应跨省际、跨区域运输通行等问题。四是优化服务纾企困。充分发挥工业企业困难问题直达解决制度、停减产企业走访制度、企业困难问题提级办理制度、企业牵线搭桥促进融通发展制度和工信干部包联服务企业工作机制的作用,每月定期收集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办证难、融资难、招工难等困难问题,并按照职责权限及时转交相关单位办理,市本级难以办理的提请自治区相关厅局协调解决。2021年至今共办理完成46件,另有15件正在协调办理中。五是政策扶持降成本。制定印发《落实中央和自治区促进工业平稳增长政策的工作方案》,认真梳理中央和自治区振作工业经济运行的政策,形成政策汇编,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地调研等线上线下方式多渠道开展政策宣传活动。积极对接自治区工信厅等厅局,全力帮助企业争取中央和自治区各类强工惠企奖补资金,今年上半年争取资金1.32亿元,通过政策资金激励切实增强企业稳产增产的信心。
(二)着力培育增长新动能,工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坚持把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作为做优存量、做强增量、做大总量的重要举措,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一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梳理编制《重点工业项目册》,制定实施项目清单管理制度,定期召开全市重点工业项目推进会,每月分析调度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情况,全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2022年计划实施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00个,截至目前已开工97个,1-7月份完成投资80.4亿元。二是着力加快技术改造。建立技术改造项目入库管理机制,充分发挥自治区奖补政策撬动作用,鼓励支持企业采用低碳环保高效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对现有生产线实施改造提升。2022年实施青铜峡水泥4000t/d二代新型干法节能环保绿色智能示范、伊利乳业2022年奶产业园液态奶升级改造等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以上重点工业技改项目27个,完成投资20.2亿元。三是稳步推动主导产业发展。加快发展绿色食品、装备制造、现代纺织等制造业重点产业,推动制造业占比保持稳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55.8%的制造业同比增长14.5%,高于全市平均增速5.3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增长7.7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产业制定印发《吴忠市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工作计划》,组织实施株洲变流低碳循环智能制造等8个重点项目。1-7月份产值38.88亿元,同比增长52.7%。现代纺织产业制定印发《全市现代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计划》,组织德悦纺织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高质量发展项目,组织实施宁夏帕罗羊绒制品公司年产3000吨羊绒混纺纱等3个重点项目,1-7月份实现产值15.98亿元,同比下降9.15%。绿色食品产业制定实施《吴忠市促进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向企业兑付奖补资金832万元。组织实施春升源调味品等12个重点项目。1-7月份实现产值110.5亿元,同比增长15%。
(三)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深入贯彻自治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企业通过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借智助力发展等方式,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一是支持企业创新发展。严格落实自治区“创新驱动30条”“工业经济稳增长36条政策措施”等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围绕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科技型企业向园区集聚。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争取自治区技术改造综合奖补资金2110万元。帮助君星坊高值化精炼亚麻籽油和亚麻籽粉技术改造、伊利奶产业园液态奶升级改造、鼎辉科技高纯锌和锌合金材料研发等20个项目争取自治区2022年工业企业贷款贴息资金2165万元。鼓励引导企业主动对照国家政策标准,对标行业先进,加快实施对标升级。2022年上半年,推荐吴忠仪表等3家获评2022年工业企业行业“对标工作标杆奖”,获得奖励资金200万元;宁夏鼎辉科技有限公司氨法电锌熔铸系统自动化生产控制技术、宁夏东吴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利用连续流反应器实现硝化反应与结晶技术2个自治区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攻关项目通过中期评估,分别获得补助资金163万元、200万元,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DN800调压装置关键用阀等16项产品被列入自治区2022年百项创新产品研制引导计划。二是支持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制定出台《吴忠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培育“生产专业化、管理精细化、产品或服务特色化、发展方式新颖化”的专精特新企业群体。2022年新增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家、“小巨人”企业4家。三是深入实施工业两化融合。制定出台并更新《吴忠市智能制造、创新驱动、工业互联网示范创建三年培育计划(2021-2023年)》,支持企业向“互联网+智能制造”方向发展。持续加快西北首个、宁夏唯一的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现已接入企业428家,标识注册809万,其乐食品、红山河等7家企业已完成应用示范场景开发建设。引导企业实施智能制造,吴忠赛马新型建材新型二代5000吨水泥熟料及配套矿山开采智能工厂评定为自治区级智能工厂,获得奖补资金194万元。稳步推进5G技术与智能控制深度融合,鼓励企业运用5G等新型网络技术进行内外网改造。宁夏恒丰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等5个项目成功申报自治区2022年工业互联网建设和应用试点示范项目,获得奖励资金274.7万元;全力加快5G通信网络建设,制定印发《2022年5G通信网络建设计划》,全市累计建成5G基站1430座,新建243座。四是加快工业转型发展。制定印发《“四大改造”2022年重点任务》《吴忠市工业十大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建立工作通报制度,及时通报政策落实、项目进展、示范推广等工作情况,并纳入全年效能目标考核,全区重点任务揭榜攻关项目观摩会在吴忠赛马新型建材有限公司项目现场召开。
(四)加强能源消耗管控,工业绿色发展水平逐步提升。一是强化工业节能管理。定期召开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分析调度会,督促各县(市、区)、工业园区紧盯分解下达能耗“双控”目标任务,分解下达重点用能企业能耗总量控制目标任务,确保完成自治区下达能耗强度下降目标任务。加强高能耗行业管控,严格执行电解铝、水泥、铁合金、电石等高耗能项目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认真落实节能审查制度,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开展工业领域节能监察,制定印发《2022年全市工业行业能耗“双控”工作要点》、《2022年工业节能监察计划》,对上峰萌生公司等14家企业正在开展节能诊断服务,坚决查处违法用能和电价政策执行不到位的问题。二是持续淘汰低端低效设备。下达2022年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任务,淘汰水泥等落后产能135.3万吨,减少能源消耗2.6万吨标准煤。重点推进青铜峡水泥4000t/d二代新型干法节能环保绿色智能示范、庆华煤化一期110万吨/年焦化配套干熄焦节能技改等7个项目建设,帮助企业不断提升能效水平,瑞科新源化工、塞外香食品评定为自治区级绿色工厂,分别获得奖补资金217万元、97万元。三是严格审核企业固废报表。建立重点产废企业清单,督促指导企业加大工业固体废物利用量。加快提升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能力,重点实施炜林环保年产30万吨粉煤灰加气块等固废项目,有效增加了工业固废利用总量。
(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工业发展潜能。深入推进落实《关于促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印发《关于促进工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督促各工业园区制定具体的改革方案,全面推动落实“管委会+公司”模式、人事薪酬改革等各项工作任务,进一步激发工业园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加快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巩固金积工业园区、青铜峡工业园区国家级绿色园区成果,加快推进工业园区低成本化改造,梳理全年实施的低成本化改造项目13个,已全部开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及我市减负惠企政策,帮助企业降本增效。积极组织企业申报自治区优势产业电价补贴及电力需求侧补贴,帮助夏进乳业等26家企业争取自治区电力需求侧奖补资金140万元。深入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将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作为培养本土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培训讲座、政策解读等形式,着力提升人才素质。2022年截至目前,组织开展政策解读、公益大讲堂等培训讲座6期次,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近500人次。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
尽管在推进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面临不少困难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还不够优。工业经济增长较为依赖化工、冶金等重工业,食品、纺织等轻工业增速较慢。六大高耗能行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5%、能耗占比超过90%,轻工业占比不足20%。二是创新能力还不够强。企业的关键技术较为薄弱,高层次技术带头人和技能型人才紧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支撑力量不足,真正拥有研发能力的企业较少,规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投入的仅占27%。三是两化融合还不够深。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还不够深入,近半数企业仍处于信息化起步建设阶段,信息化应用仅限于财务和办公系统,生产环节信息化应用程度较低。全市规上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不到42%,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仅为37%。四是工业增量较为缺乏。近两年来全市很少有投资10亿元以上的制造业项目,导致工业发展后劲不足。今年3月份以来全市仅新增3家企业纳入规上统计,预计下半年月度入规企业也比较有限,对工业增长拉动作用较小。五是技术人才缺。企业招人留人难,人才成长空间受限,特别是企业所需的中高端管理、科技研发人才引入困难,高质量发展的智力支撑不够有力。
三、下一步举措
我们将始终坚持立足新发展阶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推动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在推动工业稳增长上出实招。紧扣“十四五”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的目标,精准监测调度工业运行,压实县区、园区属地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企业复产稳产。持续实施“小升规”企业培育专项行动,建台账、定目标、抓责任,督促县区、园区逐个企业分类采取措施,确保每年至少有20家企业有序升规入统。精心编制产业链、招商链、供应链三个图谱,会同各县(市、区)、工业园区,努力扩大工业招商,力争引进更多大项目、好项目。每年至少实施80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重点工业项目,协调督促县区、园区优服务、解难题、抓进度,推动更多项目尽早建成投产,切实提高工业投资效率,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二是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上下功夫。持续跟踪推进落实国家和自治区降低企业成本的各项政策措施,会同相关部门切实帮助企业减轻税费负担,降低用电、融资等各方面成本。积极对接自治区相关厅局,更多争取自治区新型工业化贷款贴息、产业信息化专项资金等强工惠企政策资金,最大限度支持企业降本增效,力争每年争取各类工业奖补资金1.5亿元以上。深化工信系统干部挂钩包联精准服务企业制度,及时收集、转办和协调解决企业困难问题,助力企业稳健发展。
三是在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上壮筋骨。落实《促进工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切实抓好园区改革创新、基础设施完善提升、主导产业集聚发展三件大事,努力把园区这个工业转型升级的主阵地打造好。结合开展重点工业企业节能安全环保综合诊断服务,牢牢把技术改造抓在手上,通过正向激励和约束倒逼推动更多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力争每年实施30个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重点技改项目,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0%以上。积极引导企业向“互联网+智能制造”方向发展,推进5G技术与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鼓励更多企业实施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支持企业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开发新产品,每年至少新增自治区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
四是在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上打硬仗。制定实施《吴忠市工业碳达峰实施方案》,从严抓好节能评估审查和节能执法监察,督促企业加强节能管理,促进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持续稳定下降。强化资源综合利用推进机制建设和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加快推进陕西铜川年产30万吨脱硫石膏、一诺环保粉煤灰陶粒及地板砖生产等固废利用项目,力争“十四五”末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55%以上。充分发挥政策激励作用、综合运用市场手段,依法依规推动低端低效设备和落后过剩产能有序退出,为先进产能腾出发展空间。进一步强化绿色示范创建,支持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工艺和高效末端治理装备,引导企业向低碳循环生态方向发展,每年新增自治区绿色工厂2家以上。
五是在强化人才引进培育上见实效。深入实施《吴忠市企业家素质提升行动工程》,以吴忠仪表董事长马玉山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为契机,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大与国内外研发机构、知名高校、科技强省合作,通过区外高校培训、市域内培训、互观互学等途径,计划年内培训制造业各类人才500人次,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落实《吴忠市引进和培养人才激励办法》,进一步解放思想,优化调整人才管理办法,通过人才政策支持,鼓励企业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苏州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持续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同时发挥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的平台作用,引进和培养符合制造业发展的技术人才、产业人才和高端人才,不断壮大我市制造业创新人才队伍。
联系人:马涛 联系电话:17795354068
吴忠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2年8月29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