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对政协吴忠市委员会五届五次会议第111号提案的答复
边卡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盐池县甘草产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盐池县是中国乌拉尔甘草的重要产区,是宁夏甘草资源集中分布区和“西正甘草”的主产区,也是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宁夏中药材基地,所产甘草以色红皮细、质重粉足、条干顺直、味道甜美、药用价值高而著称。盐池甘草中甘草酸、甘草黄酮、甘草苷有效成分分别为4.5%、1.8%和7.8%。1995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甘草之乡”,2008年成功注册“盐池甘草”原产地证明商标,2010年“盐池甘草”获得自治区第七届宁夏著名商标,2011年获得国家驰名商标,2013年获得自治区百姓十大最喜爱商标之一。
一、基本情况
盐池县每年抚育种植以甘草为主的中药材6万亩,其中甘草、黄芪、芍药等中药材移栽1万亩,甘草采种基地建设4万亩,甘草人工补植封育1万亩。成功打造了三个种植地(王庄子千亩甘草覆膜育苗地、城西滩千亩芍药种植地和以拓明为主的千亩黄芪种植地),建成王乐井狼洞沟、冯记沟平台、大水坑摆宴井3个甘草采种基地。花马池镇沙边子建设全国最大的甘草种质资源圃50亩,圃内展示全国32个地区的乌拉尔甘草。青山乡旺四滩村建设甘草起垄移栽科技示范园200亩。利用7大科技创新技术(节水滴灌育苗技术、4米宽覆膜技术、膜下滴灌种植技术、施肥高效增产技术、机械化高效栽培技术、病虫草害绿色防治技术、原产地加工技术应用示范)在花马池镇城西滩村、青山乡旺四滩村建设甘草规范化种植区2500亩。示范推广甘草覆膜育苗技术、中药材全程施肥高效增产技术、中药材机械化高效栽培技术、中药材病虫草害绿色防治技术、中药材原产地加工技术应用示范、甘草种子、种苗分级技术、种子促萌发技术、甘草采种基地建设技术8项技术。
二、甘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天气干旱导致甘草资源严重退化。近年来随着降雨量的减少,尤其是6-8月份降雨量的减少,甘草资源,特别是种子的减少,2014年到2020年收成仅占2013年的3%。
(二)滥采盗挖引起盐池县北部甘草资源减少。调查结果表明:野生甘草适宜的采挖强度为30%左右,而在盐池县中北部,特别是高沙窝镇、王乐井乡,用翻转犁采挖,采挖深度在80cm以下,实生苗和萌生苗几乎无一剩余。每年采挖面积在1万亩以上,造成甘草资源减少在10万亩以上。
(三)甘草病虫害造成危害。近些年,天然野生甘草病虫害增加。尤其是萤叶甲、胭脂蚧的危害使甘草资源减少。2010年到2020年,甘草萤叶甲的危害上升20%,胭脂蚧的危害上升6%。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根据《盐池县2021年中药材及螺旋藻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主要任务,与各乡镇对接,对全县中药材进行初验和复验,并及时对复验合格面积予以补助,积极实施,抓好落实,确保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完善基地建设。一是完善城西滩甘草覆膜育苗基地。在花马池镇王庄子以荣峰甘草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主的3家合作社及2家种植大户建设甘草4米宽幅覆膜机械育苗基地200亩;在花马池镇城西滩建设甘草覆膜育苗基地200亩。二是完善沙边子科技创新综合基地。将沙边子基地建成以沙生植物标本室、甘草种质资源活体保存、中药材引种试验研究、种植技术创新科技示范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建设全国最大的甘草种质资源圃50亩,圃内展示全国32个地区的乌拉尔甘草。建设50亩中药材展示园,展示品种10余种。完成沙生药材标本室建设,展示腊叶标本100种、浸制标本9种、实物标本5种,展示甘草种植的过程及运用的技术,普及中医药文化及中药材种植技术,将中药材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开展科普教育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已有的科普教育资源,拓宽中医药文化宣传渠道。
(三)继续完善甘草采种基地与人工封育补植基地建设。在王乐井乡狼洞沟村、鸦儿沟村、大水坑镇柳条井、摆宴井村建设甘草采种基地4万亩。在高沙窝镇施记圈、长流墩、范记圈、李记海子等村、王乐井乡官记圈等村的甘草退化严重区域建设甘草人工封育补植基地1万亩。
(四)抓好各类科技项目的落实。联合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自治区农科院、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等科研单位,争取自治区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成果转化项目,有针对性的开展人工甘草、黄芪品质提升关键技术示范应用、甘草采种基地保护抚育等关键技术研究与攻关,完成好现有科研项目任务,为中药材产业化发展提供持续有力的科技支撑。
吴忠市科学技术局
2021年8月30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