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尚荣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市产业与企业融合发展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近三年来项目建设情况
三年来,共引入实施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230个,建成投产175个,对既有产业千方百计激发活力,支持宁鲁石化等企业通过延伸产业链实现转型升级,一大批重点项目的落地见效,构建了以健康食品、装备制造、现代纺织为主导,以电力、能源化工、冶金建材等为重点的“3+X”产业体系。其中,健康食品产业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重点,实施了宁夏法福来富硒大米深加工等30多个重点项目,宁夏伊利乳业二、三期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正在实施的1700吨液态奶项目建成投产后,日加工处理鲜奶能力将达到4100吨,成为全球最大的液态奶单体工厂。装备制造产业以高端控制阀及其配套产业为重点,实施了中国自动化绿色精密铸锻产业园等10多个重点项目,中国自动化产业园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配套产业园和绿色精密铸锻产业园一期工程基本建成,三大产业园全部投产后有望带动智能仪器仪表产业实现百亿元产值。现代纺织产业以纱线和羊绒加工为重点,实施了吴忠兴德棉高档面料生产等20多个重点项目,宁夏恒丰纺织建成世界上最先进的涡流纺生产线,纺纱能力达到50万锭,双维绒业500吨山羊绒混纺面料纱线项目建成投产,羊绒分梳技术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二、关于支持建设产业平台及产业联盟情况
以金积工业园区为平台,与江南大学、宁夏大学等合作建设食品研发室和品评体验室一体化的食品研发中心和宁夏亚麻籽产品及蛋白科学研究院士工作站。支持法福来公司成立了吴忠市富硒功能农业博士工作站和法福来大米产业化联合体,搭建资源共享和技术、人才支持平台,实施科技信息推广应用“一站式”服务项目。积极培育企业创业创新平台,金积工业园区获评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新增宁杨食品等6家自治区级企业双创平台。建立科技型企业培育库,聘请专业机构和人员对培育库企业实施“一对一,面对面”服务。组建奶牛、蔬菜、黄花菜、葡萄酒、特色产品产销5家产业联盟。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新增产业化龙头企业2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56家。
三、关于信息化和工业化发展情况
借鉴智能制造、大数据、工业云等互联网+工业基础理论理念,引导企业向“互联网+智能制造”方向发展,鼓励企业在生产中广泛应用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自动识别、分布式控制等先进制造技术,支持企业实施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车间改造项目。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自治区工信厅共同举办西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吴忠)论坛,邀请院士专家围绕“创新驱动、智能制造、绿色发展”的主题进行研讨交流,宣传我市制造业,提高了吴忠知名度。建成西北首个、全区唯一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并与国家顶级节点对接。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数量由2016年的7家增加到2019年的13家,培育自治区“互联网+制造业”试点示范企业2家,自治区级智能工厂6家、数字化车间8个,机器人推广应用示范项目2个。
四、关于优化环境方面
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极力营造亲商、重商、爱商、护商的营商环境。制定印发《关于公布吴忠市涉企保证金目录清单的通知》,向全社会公布9项涉企保证金目录清单,明确规定除完全市场化行为产生的保证金以及金融机构缴纳的保险、保障基金外,未列入清单的保证金一律不得收取;持续开展涉企收费项目清理,进一步清理压缩各类涉企收费项目,督促涉企收费主体(部门)动态调整项目清单,及时向社会公布,做到清单之外无收费。扎实推进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按照“边界清晰、突出重点、源头治理、循序渐进”的清欠原则,通过梳理欠账、制定计划、分步清偿等措施,全力推进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共梳理上报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226800.78万元,已清偿139759.7万元,清偿比例61.62%。全力降低企业运行成本,三年来,累计争取自治区“降成本30条”、工业对标提升转型发展等强工惠企政策资金7.8亿元,争取奖补资金数额由2016年的1.7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3.1亿元,每年递增4000万元以上。
五、下一步工作
一是加快优势行业转型升级。全面落实工业对标提升转型发展措施,推进宁夏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系统建设和应用推广,新增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工业互联网+先进制造业企业1家。实施智能改造工程,新增自治区智能工厂2家、自治区机器人推广示范应用项目1家。推进电力、冶金、建材等行业技术改造,实施青铝绿色高效智能化升级等30个重点改造项目。加快建设中国自动化绿色精密铸锻产业园,打造规模较大的高端控制阀产业集群。编制食品产业发展规划,成立食品产业联盟,制定扶持政策措施,支持食品工业壮大发展。围绕打造两百亿元奶产业聚集区目标,制定奶产业发展规划和支持政策,壮大利通区、青铜峡市和吴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三大奶源。
二是大力发展新兴经济。统筹推进“互联网+”“人工智能+”“旅游+”,鼓励发展网络经营、直营体验店等商业新模式,促进种养业、制造业、服务业跨业融合,推动商旅文体跨界融合。加快建设颐高吴忠新经济产业发展中心和申威信息产业园,打造以文化创意、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等产业为支撑的新经济产业平台。加快工业数字化、城市智能化、农村信息化步伐,推进4G无线网络全覆盖和5G网络布局建设。开发工业农业旅游,支持吴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西鸽酒庄等融入旅游。
三是提升优势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围绕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现代纺织等产业建设创新平台,新增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制造业行业领先示范企业(产品)2家、科技创新平台3家以上。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工程,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自治区科技小巨人企业2家,自治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2家,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加快吴忠金积工业园区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吴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建自治区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步伐。发挥吴忠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和技术转移中心作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转移,形成一批产业化应用成果。
四是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完善政银企协同机制,积极争取自治区纾困基金、风险补偿、贷款贴息等政策资金,力促金融与实体经济互利共赢。实施“引金入吴”行动计划,新引进金融机构2家。鼓励支持民营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主动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推动民营经济更好发展。
五是激发人才队伍活力。柔性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深入开展顾问专家吴忠行活动。制定出台本土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实施吴忠籍人才回乡创新创业计划。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探索建立装备制造等5个市级人才小高地,聚集培养一批产业领军人才。加强人才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帮助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建立科研合作关系,依托东吴农化、智源农机等一批科技型企业,建设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工作站。
吴忠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0年8月14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