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吴忠市委会:
你委提出的“关于巩固我市脱贫成果”的提案收悉,此提案切中了当前我市脱贫攻坚工作的薄弱环节,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也很有针对性。我办党组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重点,严格按照吴忠市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精心谋划,将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作为重中之重,确保已脱贫群体走出“贫困-脱贫-返贫”的怪圈,实现精准稳定可持续脱贫。现就有关意见建议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提升产业扶贫实效”的建议
2020年,我市扎实做好调、转、增、融“四篇文章”,培育壮大以草畜产业为主,以小杂粮、黄花、葡萄、枸杞、中药材、文冠果、亚麻、红葱为特色的“一主八特”扶贫产业和地方特色小板块产业发展。一是制定印发了《吴忠市2020年种植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吴忠市2020年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吴忠市2020年黄花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吴忠市2020年葡萄酒产业发展实施方案》4个产业发展方案,通过调优产业结构、调大种养规模,推进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种植业结构更加合理,粮经饲结构不断优化,种养效益进一步提升,农民稳定收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二是聚焦发展“1+4”特色优势产业和地方特色小板块产业,将特色做大、优势做强。利通区重点建设奶产业、肉牛、城市菜篮子主产区,红寺堡区重点建设酿酒葡萄、肉牛、黄花菜主产区,青铜峡市重点建设优质大米、酿酒葡萄、瓜菜产业主产区,盐池县重点建设滩羊、黄花菜、小杂粮主产区,同心县重点建设肉牛、中药材、枸杞、文冠果主产区。三是通过实施盐同红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等项目。深化利通区和同心县国家级改革试点,完成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增加村集体收入,全市218个贫困村村集体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促进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组建了蔬菜、黄花菜、葡萄酒等5家产业联盟,累计建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1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837家、家庭农场930家,富硒农产品基地70个23万亩。引导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通过推广订单生产、托管代养、能人带动、股份合作等方式,吸引吸纳更多贫困户参与生产经营,提升生产经营水平和致富发展能力,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二、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贫困人口文化程度、知识接受程度和家庭未来发展愿景以及现有务工状况进行分层次的技能培训”的建议
今年以来市政府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增强了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组织开展育婴师、中式烹饪、美容师、电工、挖掘机、装载机等适应市场用工需求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提高贫困群众和移民的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结合当地企业、园区、现代设施农业、特色产业的用工需求以及贫困劳动者培训意愿,开展订单式、定岗式、定向式就业技能培训,做到因人施教、因户施策、应培尽培,有效提高贫困劳动者就业能力。截至目前,全市共组织开展各种精准脱贫培训4968人,其中:技能培训(包括驾驶、编织、餐饮、护理等)4203人,实用技术培训475人,致富带头人培训290人。全市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坚持理论培训与现场实操相结合,通过制定培训流程,紧扣各地产业发展特点和群众需求设置培训专业,紧密结合就业实际,在基本知识集中讲授的同时,注重实操培训,在实操中通过就业接洽,学员直接进入工业园区的企业,以及在建的标志性建筑物现场、旅游景点、设施大棚、果园、产品销售窗口与平台,将所学所用与就业实际,产品销售紧密相结合,使其培训有声有形、有声有色,增强了培训工作的吸引力和实际成效。在贫困村、移民村、社区和扶贫产业园创建就业扶贫车间、产业扶贫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家政服务等就业扶贫载体,引进纺织、制衣、手工加工、家政等适合农村妇女居家就业或灵活上班的企业入驻,鼓励和支持企业吸纳更多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也鼓励建档立卡户到各社区中从事家政服务各项活动。结合“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活动”、“专场招聘会”等公共就业服务,使贫困户家门口就地就业,稳定持续增收。
三、关于“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和保障水平”的建议
2020年市政府全面落实健康扶贫“一免一降四提升一兜底”综合保障政策,常住建档立卡户慢性病家庭医生庭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各县(市、区)组织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缴纳医疗保险情况开展了全覆盖筛查,全市扶贫部门推送的187523名建档立卡人口,剔除死亡、服刑、参军等50名不属于参保范围的人员外,医保部门核实应参保人员187473人,实际参保人员187473人,参保率达到100%。一是加强健康扶贫政策宣传。不断创新医保政策宣传方式,大力推进医保政策宣传工作,确保医保政策全覆盖。组建健康扶贫工作讲师队分别对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进行健康扶贫优惠政策及办理程序全员培训。利用各种节假日、纪念日,通过开展义诊、走访慰问贫困户等形式宣传健康扶贫政策;利用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平台、微信群、QQ群等新型宣传媒介向群众宣传健康扶贫政策,不断扩大健康扶贫政策覆盖面。二是认真落实健康扶贫政策。严格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健康扶贫政策,加强慢性病管理,建档立卡户签约覆盖率100%。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问题,极大地减轻大病患者的就医负担,有效防止了贫困人群因病返贫致贫。三是夯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深入开展对外合作交流,不断加强市、县两级专科能力建设,提高诊治大病、重病水平。发挥医联体牵头医院作用,采取“传、帮、带”等措施,加强乡、村两级人员培训和指导,提高常见病、多发病处置能力。
四、关于“打好财政、银行、保险、基金的组合拳,促进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扶贫投融资体系”的建议
2020年市政府持续深化推广金融扶贫盐池经验,建立完善“政、银、企、社、民”五位一体金融扶贫体系,全力打好财政、银行、保险、基金的组合拳。一是建立扶贫贷款风险补偿金制度。截至目前全市风险补偿金余额共计32967万元,扶贫担保基金66660万元。二是落实政策,实现应贷尽贷。全面落实“免抵押、免担保、基准利率、政府贴息”的扶贫小额贷款政策,将贫困户贷款年龄界限放宽到70岁,执行3年期10万元以内基准利率、财政贴息贷款,今年上半年新增投放贷款10.7亿元,覆盖41811户贫困户,贷款余额达20.7亿元,贫困户覆盖率78.8%,有力保障贫困群众产业发展资金需求。三是稳定“扶贫保”政策。印发了《吴忠市2020年“扶贫保”保险工作实施方案》,从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列支262.5万元,对全市贫困户家庭意外伤害、大病补充医疗、优势特色产业和借款人意外伤害四个险种进行保险,实现了贫困人口扶贫保全覆盖。全面推行“2+X”菜单式扶贫保,为群众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四是完善金融风险防控机制。全市不断通过开展乡、村、组、户“四信评定”和建档立卡户评级授信建立诚信体系;通过展期、缓贷等方式,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小额信贷还款风险;建立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及时收缴不良贷款,全市目前不良贷款率为0.4%,低于全区水平。
五、关于“移风易俗,防止部分家庭出现因婚因丧返贫现象”的建议
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充分发挥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和村监会、红白理事会的作用,通过“志智双扶”宣传教育、典型示范引领、表彰脱贫致富典型户、脱贫攻坚优秀工作者等举措,树立多干多支持、大干大支持的激励导向,教育引导贫困群众用自己的劳动实现物质和精神“双脱贫”。深入开展“三先开路”主题巡回宣讲,在新闻媒体开设专栏专题,编印政策汇编,乡村大喇叭广播、短信推送、举办基层宣讲等形式,入户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引导群众树立自主脱贫、光荣致富新风尚和想富、能富的心气劲,群众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由过去没事干、没收入、要低保的“两没一要”转变为政策好、干部好、产业好、收入好、生活好、加油干的“五好一干”,实现了从“推着走”到“主动干”的深度转变。
衷心感谢你委对全市扶贫开发工作的大力支持,请继续关心、关注、帮助、支持、指导全市扶贫开发工作。
(联系人:蒋文军 联系电话:2034000)
吴忠市扶贫开发办公室
2020年8月25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