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吴忠市委员会: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入黄排水沟综合整治的建议》提案收悉,现就提案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自治区考核我市的入黄排水沟(河)共有4条,分别是罗家河、苦水河、清水沟、南干沟。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入黄排水沟治理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按照“切断源头、主攻难点、末端强化、系统治理”的思路,全市上下齐抓共管、强力推进,全市水环境质量大幅改善。截至2019年6月,罗家河稳定保持地表水四类以上水质,清水沟、南干沟水质由2016年的劣五类水体提升为四类水体,全面消除了黑臭现象,苦水河扣除本底值基本保持地表水四类,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加强入黄排水沟综合整治工作落实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靠实责任层层推进。市委书记沈左权同志包抓水污染防治工作,采取不打招呼,明察暗访的方式,就水污染治理工作进行实地调研督查。市委常委会会议、政府常务会议多次听取环保和“两沟”综合治理工作进展情况,分析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市政府每年以任务清单的形式将水污染防治重点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分管市长与市直各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确保工作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人。考核办提高了各部门环保效能考核分值,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对水污染治理任务开展综合督查,市人大、政协进行联合督办,形成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大环保工作格局。
(二)精准摸底查源,点面结合全力攻坚。2017年,我市邀请第三方调查评估机构联合开展“两沟”流域污染源普查,摸清“两沟”流域农田退水、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入“两沟”水量,算清“两沟”流域污水处理能力帐。制定了《吴忠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吴忠市重点入黄排水沟综合整治方案》,就污水处理厂建设提标、入黄排水沟综合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加强水资源节约利用、实施全面达标排污等工作出台了具体措施,明确了责任分工,施行挂图作战,全面推进。一是全面封堵取缔企业排污口。2017年10月将“两河两沟”流域出水不能达到一级A标准的23家企业排污口全部封堵取缔,在全区率先完成入黄排水沟企业排污口封堵工作。二是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及提标改造。我市“两河两沟”流域的12个污水处理厂已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第四、第五污水处理厂正在规划建设,今年启动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工程,对第一污水处理厂尾水进行深度处理,达到地表水四类水质后排入黄河,目前已完成工程量60%。三是推进水污染治理项目实施。2016年以来,我市组织实施了清水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南干沟污染综合治理项目、清一沟至清六沟污染综合治理项目、清水沟、南干沟入黄口人工湿地项目、罗家河人工湿地项目等一系列水污染治理工程,三年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0亿元。四是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划定了利通区、青铜峡市禁养区、限养区,对禁养区内的养殖场进行关停、搬迁。推进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第三方建设运行,关闭取缔“两河两沟”流域的小作坊、私屠滥宰加工点。
(三)全面综合施策,提高防治管理标准。我市的水污染治理工作从2016年启动以来就高标准、严要求,按照系统治理的思路由点到面、由面到线进行全流域综合治理。一是要求涉水企业自建污水处理厂,所有企业生产废水必须经二级处理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对无法二级处理及不能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的企业一律关停取缔。二是在新区建设开发前,污水处理厂先行,并且提高标准,排放标准参照地表水四类水质进行设计。三是守住最后一道关口,在清水沟、南干沟入黄口建设2个人工湿地,率先引进“磁分离和曝气浮动湿地”工艺对清水沟、南干沟入黄水进行强化处理,确保不让未处理废水排入黄河母亲河。四是在点源治理的同时,融资12.8亿元实施入黄排水沟综合治理PPP项目,实施水生态修复、水景观打造、绿化美化和水系连通,把排水沟打造成市民身边的生态长廊和休闲长廊,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的治理目标。
(四)强化执法监管,力保环境长治久安。制定重点企业领导包抓蹲点工作方案,对涝河桥屠宰场、昊盛纸业污水处理厂、青铜峡皮草产业园等重点排放企业派驻环保监督员,对派驻企业所有排污节点和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实施全天候监管。开展跨县交叉突击夜查,由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公安局抽调各(县、区)环境执法人员及公安干警,采取“不打招呼、直奔现场”的方式,对涉水企业开展夜间突击执法检查。通过加强监管,解决了一批突出环境问题,查处了一批环境违法行为,全市环境监察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两河两沟”污染治理工作强势推进,成效显著,但推进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一是历史欠账多,基础设施薄弱。我市的一、二、三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第四、第五污水处理厂建设都是采取融资模式,分期付款压力很大,重点水污染治理项目都是靠国家和自治区专项资金,地方配套资金难以到位。二是人员底子薄,执法力量弱。近年来随着环境管理压力的不断加大,我市现有的管理执法人员及技术装备已不能适应工作需求,人员配备和实际工作量严重不符,导致部分企业督查检查频次不高,环境管理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三是农村面源环境整治需要建立长效机制。目前采取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存在使用年限和维护管理等问题,治标不治本,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最终还需收集后集中处理,建设周期长、投资大,“两沟”入黄口人工湿地运行成本高,农田退水总磷治理需要源头控制。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巩固入黄排水沟治理成果,建立水质达标长效管理机制。在2018年入黄水质稳定达标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河长制”工作职责,管控好入黄排水沟周边生态环境,严厉打击取缔“散乱污”小作坊,杜绝新增入沟排污口,确保入沟污染总量不增加。二是继续主攻入黄排水沟防治重点难点。重点围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苦水河流域污染治理等方面开展攻坚工作,对不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规模化奶牛养殖场采取强制措施拆除挤奶设备。加快建设清水沟、南干沟流域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确保已建成设施达标排放。开展苦水河流域污染现状调查,编制苦水河流域污染治理规划,逐步启动苦水河流域污染治理项目。三是加快推进重点水污染防治项目建设。积极对接自治区环保厅争取2019年的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全力完成吴忠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项目、青铜峡新材料基地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项目。争取启动太阳山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项目、黄河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将水污染治理工作防线整体向河、沟上段提升,保障入黄水质持续稳定达标。四是狠抓环境执法监管。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网格化监管体系,完善跨部门环境保护执法机制,通过联合执法、跨区域交叉执法、突击夜查,切实加强重点企业、重点地区监管巡查,坚持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停运治污设施、偷开超排污染物等“触碰红线”违法行为。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吴忠市生态环境局
2019年7月24日
(联系人:周紫娟 联系电话:13469576661)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