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议案提案 > 政协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关于对政协吴忠市委员会提案第2号的答复

吴科发〔2018〕49号

  吴科发〔201849号

  

关于对政协吴忠市委员会提案第2

《关于抢抓新机遇  加快建设吴忠市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建议》的答复

  

九三学社吴忠市委会、民吴忠市委会,陈堃贺怡、詹小波、马春梅、邢纪园、王振学委员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吴忠市委员会提案第2A《关于抢抓新机遇  加快建设吴忠市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科技工作的关心。我对提案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将提案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吴忠市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内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全市7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全市2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全市9家),自治区级工程实验室4家(全市4家),自治区级技术创新中心16家(全市24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7家(全市8家),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53家(全市93家),自治区级院士工作站2家(全市2家)。20181-6月份试验区内专利申请量467件(全市571件),授权专利达到340件(全市442件),其中发明专利39件(全市46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99件(全市1.93件)。2017年度试验区内企业R&D投入为3.96亿元(全市4.45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16%(全市0.88%2017年,吴忠市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金积工业园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我局获评全国专利系统先进集体。自治区对各市2018年上半年工作大督查考评当中,我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工作排名位居五市第一,得到自治区政府通报并奖励1500万元。

主要措施和成效

(一)制定政策,促环境优化,激发企业创新积极性。20174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下发了《宁夏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2016—2020年)》(宁政发〔201729号),将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中卫市和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作为主体实施单位(即“4+1”主体),要求银川国家高新区、经开区,石嘴山国家高新区、经开区,吴忠自治区级高新区,中卫自治区级高新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7大核心区所在市分别制定各自的实施方案。一是我局深入调研起草了方案,最终以《吴忠市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吴党办发〔201758号)印发为切实抓好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推进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  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意见》、《吴忠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6-2020)》、《吴忠市专利申请资助办法》、《吴忠市推进创新驱动战略行动计划(2017—2022)》等政策措施。二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专题调研全市企业科技创新,并对全市科技创新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市人大、政协分别就科技创新助推工业经济发展、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进行了专题审议和调研。邀请国家知识产权局领导科技创新专题讲座;在政府中心组学习会上对自治区出台的创新30政策进行解读三是全方位宣传,多层次造势。积极协调吴忠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将促进农民增收、企业技术创新、科技成果应用的典型事例制作并播出宣传专题片10余期;深入企业、园区,通过开展政策解读、发放政策宣传手册等方式开展宣传。在各项政策的激励和推动下,创新驱动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

(二)项目支持,促自主创新,破解企业发展技术难题。近年来,我市组织实施了一批以企业科技创新后补助为重点的科技项目,每年争取到试验区的项目资金超过3000万元。绩效评价反映后补助项目对企业营业收入平均值直接贡献额达到了6.87%,表明后补助项目对通过技术研发,破解企业技术难题,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成效明显。项目的支持对大型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更加凸显。连续三年,吴忠仪表争取科技项目经费年均1000万元以上,开发了控制阀新产品60多项,有24项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全部实现了市场化应用和替代进口。通过制造业信息化专项等支持吴忠仪表工业云创新平台成为全国21个省级工业云平台之一,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成为国家智能制造业试点示范企业。2018年,试验区内9家企业实施的重点研发项目获自治区立项,总概算达到1.87亿元,争取资金3730余万元;有近30家企业获得一般专项,获批资金900万元;实施了20个科技金融专项项目,争取资金397万元;实施了一个自治区重大科技基础条件建设项目,争取资金500万元。这些项目从金融扶持、专利支撑、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等方面为企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科技合作,促成果转化,强化企业技术支撑能力。政府积极做好牵线搭桥工作,各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广泛地开展合作,一批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在企业成功转化,涌现出一批科技合作典型。深化吴忠仪表对外合作领域,与国内外9家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组建宁夏高端控制阀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为自治区首批4家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之一,争取资金500万元。宁夏鑫浩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中科院理化所合作,联合成立明胶技术研发中心,完成了生物酶法骨制明胶工业化研究,在国际、国内同行业引起了巨大反响,公司被认定为中国轻工业明胶行业重点实验室,其研发成果向国内外2家企业授权生产,获利5800余万元。我局与江苏大学正式签订了共建江苏大学吴忠技术转移(专利运营)分中心合作协议,宁夏智源农业装备公司与江苏大学合作,进行枸杞智能靶向精量全方位风送式喷药机研发;与中国农业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实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促成宁夏君星坊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与江南大学合作共建亚麻籽加工产学研合作基地。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为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研发高端亚麻籽油营养产品,已成功召开三次科技成果发布会。宁夏京成天宝饲料添加剂公司与北京理工大学等院校合作,转化核心关键技术,使企业成为全国最大锌矿物饲料添加剂生产基地。各方面的合作不断推动了成果的转移转化,成为吴忠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最主要途径。

(四)人才建设,促融合发展,夯实企业发展智力支持。坚持真金白银招才引智,出台《全市引进和培养人才激励办法》,从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保障等方面制定20条吸引力强、突破性大的优惠政策。出台了百千万产业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加大本土人才培训力度。借助国内高校人才培训平台,选派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金融财会等本土人才走出去培训,先后选派25基层之星专业技术人才赴自治区科研院所研修;组织52名人才工作者到复旦大学培训;组织100名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到清华大学、苏州工业园区参加专题培训。利通区通过开展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大赛,评选出12名优秀双创青年。青铜峡市印发人才政策口袋书”4000余册,通过党建网、公众号、信息平台等形式宣传人才政策。坚持把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作为人才强市战略的基础性工程,起草了《关于加快产业人才高地建设助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召开吴忠人才新政新闻发布会,对自治区人才目录五类人才、市政府顾问、市创新发展专家服务团成员来吴开展服务活动的,实报实销往返交通、食宿费,并按照实质性服务时间给予每天1500元、1000元、500元的生活补助。建立人才公寓保障机制,引进的国内、海外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在吴工作期间免费入住,引进的博士、硕士免费入住1年,一年后由市财政补贴50%的住房租金。加大各类人才子女入学问题解决力度,优秀人才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可选择市内任何学校就学,高中阶段教育由教育部门协调就近入学,按相关政策优先安置人才配偶,为各类人才安心安身扫除后顾之忧。

)抓科技型企业培育,推动创新主体迈出新步伐。为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创新30,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市科技局通过项目、服务和政策的扶持,着力打造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自治区科技小巨人企业、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为骨干的创新梯队。2018年,我局组织全市科技创新能力强的企业进行自评打分,邀请区内外科技型企业认定评审专家一对一进行自评分校正,根据最终分数分梯队纳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并为库内企业进行辅导。组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指导员队伍。指导企业财务规范管理、研发费用归集、挖掘、申报专利等科技成果。开展了对企业面对面辅导,从厂区布置、技术人员分配、科技投入、科技成果管理等各方面进行指导。6月份,我市第一批3家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资料已经过初步审查,正式报送自治区科技厅,第二批6家企业正在积极归集资料。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8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8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工程实验室4家、技术创新中心20,自治区科技小巨人企业8家,位居五市第一,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93家。

)狠抓专利,促水平提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市委  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一是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制定了建设方案,对每年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进行细化和量化,提出了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要求在专利数量质量双提升、专利导航、知识产权运营等方面要取得新突破。申请国家知识产权局为我市安排了一名知识产权专员到我市挂职,从人才角度对智能装备制造领域的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工作给予支持。委托华智数创(北京)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完成吴忠市创新发展质量分析评价报告和吴忠市智能装备制造产业专利导航报告,为全市特色产业发展和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二是建设中国智能装备制造(仪器仪表)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为了支撑吴忠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和国家级示范区,进而辐射宁夏全境,推动宁夏区域内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创新发展,市委 政府2017开始筹备申请建设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经过多方努力,57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吴忠建设中国智能装备制造(仪器仪表)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我区首个国字号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落户吴忠,运营中心将吸纳西部地区智能仪器仪表行业龙头企业参与共建,有效集聚仪器仪表产业资源、创新资源和服务资源,辐射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实现知识产权运营服务要素集中供给,推动高价值专利培育运营和知识产权强企建设。目前,运营中心正在按照国家运营平台的要求加紧建设。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还不强。科技研发成本高、风险大、时间长,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缺乏科技创新的勇气和魄力,存在重生产、重销售、不愿科研投入、忽视人才引进、不会开发新产品的现象。

(二)科技创新投入不足。企业尚未成为科技创新投入的主体,自身投入明显偏低,大多数企业科技创新投入占企业产值占比在0.2%—1%之间,全市规模以上的企业中,统计反映有专项科研经费的企业只有50多家。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缺乏支持手段。

(三)支撑科技创新的人才严重缺乏。我市是人才资源弱市,人才资源差距是我市的核心差距。人才总量偏少。全市现有各类人才5.42万人,仅占全区人才总量的8.7%,人才数量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只有3.8%,远远低于全区9.5%的比重,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更大。人才结构不够优化。现有人才队伍中,专业技术人才不足50%。博士很少,硕士研究生不足1.5%。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极缺,企业骨干技术人员学历不高、水平不够、数量较小,难以支撑企业自主开展技术创新。

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在对接服务上下功夫,推动创新驱动三十条意见落地有声。自治区出台的推动创新驱动三十条意见为开辟我区创新发展新局面提供了详细的作战图。我们将把贯彻落实创新驱动三十条意见作为今后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继续宣传好政策。在各类媒体、各行各业广泛开展政策宣传,典型事例报道;在各领域各类型企业中广泛开展培训,让大家都理解了解政策,积极对应政策,争取支持,形成氛围。二是梳理对接好需求。意见中给科技型企业很多利好政策,我们安排专门的对接服务,分门别类,对应需求,个性辅导,激发企业申报各类项目的热情,争取更多项目支持。三是执行监督好项目。对已经批复实施的项目要做好监督执行,使项目始终合法实施,合规不虎头蛇尾,有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在科技企业培育上下功夫,推动企业创新主体不断加强。着力打造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自治区科技小巨人企业和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为骨干的创新梯队,通过项目、服务和政策的扶持,推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用结合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激发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通过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对现有企业进行科技嫁接改造、加大引进科技型企业力度以及鼓励大中型企业通过延长产业链、兴办科技型企业等多种方式,到2020年,试验区内培育引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家以上,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0家以上,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达85家以上、自治区科技小巨人企业7家以上。

(三)在科技合作上下功夫,推动开放创新取得明显成效。下半年,我们将坚持以企业作为合作主体,积极对接联系,围绕吴忠特色优势产业与东部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合作,以良好的服务促项目落地生效,大力推进开放创新。重点支持吴忠仪表与清华大学、中海油研究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合作建设流体控制装备及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持宁夏塞外香食品公司与江南大学合作共建技术转移中心,举办中国粮油食品学会食品分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新时代粮油食品科技创新高峰论坛;支持宁夏合力万兴专用汽车制造公司与武汉理工大学合作研发新型扬尘控制与节能专用车;支持宁夏红山河食品公司与天津科技大学合作建设重点实验室等。

(四)在发明创造上下功夫,推动知识产权应用和保护。一是推进企业知识产权贯标。引进区外高水平咨询辅导机构,与区内辅导机构配合,推进9家企业的知识产权贯标辅导工作,推动4家企业进行贯标认证。二是培育知识产权示范优势试点企业。组织5家企业申报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认定20家自治区级知识产权试点企业,并对知识产权优势试点企业给予资金补助。三是开展新一代专利信息检索分析平台应用培训。为企业培养专利信息检索分析人才。推进专利信息利用,组织完成智能装备制造领域专利数据库建设,完成3个专利信息分析课题,推动7家重点企业开展专利导航。扎实推进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我市将依托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在知识产权数据、信息、服务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资源,通过设立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专利导航大数据中心,充分发挥市场效益,将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全链条融入全市创新驱动战略任务,融入中国智能装备制造(仪器仪表)产业创新链、资本链和政策链,培育产出一批高价值专利项目,加快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推动关键技术领域的创新突破,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三大战略之首,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各民主党派、政协委员的指导之下,进一步完善创新体系、营造创新氛围,切实加大投入,走开放创新和特色创新之路,加快吴忠市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吴忠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吴忠市科学技术局

2018819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刘欣  联系电话:0953-2271215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吴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党政机关表示 网站支持无障碍浏览 网站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