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吴忠市委员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提升营商水平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今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自治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措施的落实,按照“建设审批更简、流程更优、服务更好、监管更准、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更强的营商环境”的要求,明确目标,强化责任,统筹协调,扎实推进,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提升服务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一、主要做法
(一)高位推动,精准施策。一是明确目标任务。建立“月分析、季点评、年总结”长效机制,深入企业召开“问需会”,及时解决企业的一些难题,设立投诉电话,及时下发整改督办单,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全市效能考核强力推进。二是顶层设计精准。结合吴忠实际,连续两年制定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任务清单,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三是政策落实到位。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六稳”“六保”政策措施和自治区稳增长24条、财政政策21条、促进中小微企业18条、吴忠市复工复产11条、食品工业10条、稳岗就业10条、招商引资、“减税降费”以及信贷政策。一般工商业用电价格平均降低12.9%,累计降低成本5045.5万元;全市R&D投入7.37亿元,投入增长26.9%。
(二)稳步推进改革,政策红利得到释放。一是“一窗受理”改革成效明显。打造“企业群众办事无忧,营商环境吴忠更优”的政务服务品牌,围绕“开店、经营、办证、出生、领钱”五大领域,推出80件“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推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次办好”,比如开理发店改革前需5个工作日办结现在变成即办件,比如开KTV最长24个工作日办结现在仅需8个工作日,时限分别压缩80%和67%。有效解决了群众办事“跑多窗、排长队、提交多套材料、办理时间长”的堵点问题。二是“证照分离”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对宁夏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工作中规定的106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认真梳理,将属于市级的37项行政审批事项以及53项自治区级、16项县级审批事项的监管作为改革事项。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四种方式在全市推开“证照分离”改革。对“烟花爆竹批发许可”“道路客运经营许可”“娱乐场所设立审批”“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开办药品零售企业审批”等30项行政审批事项,采取“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措施,平均压减时限25%,使得市场主体取得营业执照后能快速达到经营状态。对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实施申请人、审批部门“双告知”,不断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确保“证照分离”改革落地落实。三是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成效显著。规范77项审批事项,取消6项、合并35项、转变管理方式8项、调整审批时序14项、告知承诺12项。对一般有建筑改造、工业厂房、房地产开发等六类项目开展“定制审批”,审批环节、时限大幅压缩。针对“多头审、多头改、多套图”等问题,探索多评合一、多图联审、多测合一、大并联审批等改革措施,一般政府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控制在115个工作日以内,一般社会投资项目控制在75个工作日以内 。“多图联审”审图时间从2至6个月缩短至20个工作日内。推行“大并联”审批,将与土地使用、设计、施工、竣工验收有关的38项“串联”变为“并联”审批,预审和选址意见书由40个工作日优化为7个工作日;安全报监、质量报监和施工许可证合并办理,审批时间由17个工作日减少为3个工作日。太阳山开发区、金积工业园区、青铜峡工业园区区域评估已基本完成。率先在全区探索开展了个体工商户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实行“口头申报、当场领照”免填单登记新模式,群众办事效率提升35%。四是基层站点建设扎实推进。积极推进县(市、区)标准化建设,目前利通区、红寺堡区、青铜峡、盐池已完成乡村两级便民服务点的标准化建设工作。
(三)推进简政放权,服务效能明显提升。坚持把该放的权彻底放出去,把该减的坚决减下来,持续为市场主体松绑铺路。一是以放增活力。根据国务院、自治区取消、调整、下放的审批许可事项,结合机构改革,对市直29个部门230项行政职权进行调整,取消16项、调整1项、划转行政职权203项、变更行政职权要素98项。深化经济发达镇改革,下放给利通区金积镇行政职权56项、公共服务事项3项,赋予金积工业园区经济管理职权10项。二是以管推公平。率先在五市启动“互联网+监管”工作,组织130个单位完成了监管数据资源目录清单、执法人员名单库录入,推动了监管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建设。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将检查结果在全国企业信用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建立完善“一单两库”。建立红黑名单,在信用门户网站和吴忠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公布红黑名单。三是以服促便利。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公布保留证明事项87项,取消94项。持续推进“三减一提升”活动,压缩办结时限、环节、材料,压缩比例分别下降62.04%、21.29%、30.04%,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办事。推行市县两级“跨省通办”政务服务,我市与浙江宁波、陕西榆林等6省13个市签订了“跨省通办”协议,市政务大厅设置1个“跨省通办”综合窗口和5个分窗;盐池县与山东省阳信县等4个县区打通“跨省通办”平台;金积工业园区采用代办、领办“一站式”服务模式,实现了“企业的事情园区办、园区的事情园内办”;太阳山开发区采用“无缝隙”服务模式,指定专人带着企业到各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便利度大幅提升。一是推行企业开办“1120”服务。推出“企业开办1个工作日,企业登记注册1小时,印章刻制20分钟”“一站式服务区”服务,市场主体准入大幅提速。二是实现水气暖报装“一站式”服务。供水、供气、供热企业全部进驻政务大厅,用水、用气报装压缩幅度达到50%以上。青铜峡工业园区利用青铝自备电厂余热,多渠道筹措资金建成园区蒸汽管网6.3公里,有效解决了企业生产生活用汽问题,办成了园区多年来想办而没办成的大事。三是实行“非接触式”办税服务。在全区率先推广自然人手机代开增值税电子发票服务,建成4个24小时办税服务大厅,166项涉税业务实现“全程网上办”。四是推行“互联网+电力服务”模式。线上办电率达到100%,线上缴费应用率达到83%,高压办电环节从8个压减至4个,低压从6个压减至2个。打造“10千伏及以上大中型企业客户办电最多跑一次”、“低压小微企业客户办电一次都不跑”供电营商目标,在吴忠高铁站等重点地段规划建设16个站点、安装54台充电桩,初步满足了广大市民的充电需求。五是搭建“融信通”融资对接平台。市政府领导多次召开“银企对接会”,为企业融资搭建平台、沟通信息,通过“金融超市”“融信通”“信易贷”等开展政银企融资对接活动,持续跟进阶段性融资成效,积极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六是建章立制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两年来,市中级人民法院在企业破产方面与市营商办大胆探索,建立了吴忠市企业破产统一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制定了《吴忠市企业破产费用专项基金管理和使用办法》,市政府设立了企业破产费用专项基金200万元,目前共受理破产重整和清算案件4件。
(五)发挥金融服务体系作用,更好地服务于企业。一是持续强化信贷支持。截至7月末,全市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716.08亿元,同比增长6.64%,较年初新增贷款46.44亿元,同比多增1.27亿元。各项存款余额824.46亿元,同比增长2.84%。民营企业贷款余额154.12亿元,比年初增加11.86亿元。全市短期贷款余额309.18亿元,占比43.2%,同比增长1.53%;中长期贷款余额370.34亿元,占比51.72%,同比增长13.53%。全市企业信用贷款74.3亿元,涉农贷款余额432.79亿元,同比增长6.68%,占各项贷款余额60.44%。二是持续创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提高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无还本续贷发放比例,加大“首贷”支持。7月末,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余额24亿元,比年初增加1.47亿元,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余额占比32.3%。上半年,拓展“首贷”户43户,金额6208万元。线上融资“融信通”平台成功对接融资209笔,金额33.7亿元,年初增加10亿元。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25.2亿元,同比增长12.2%。地方法人机构累计办理延期普惠小微贷款11.7亿元、发放信用贷款7.1亿元,信用贷款余额5.8亿元,是上年同期的5.1倍。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上半年,全市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59%,较去年同期保持总体稳定。其中,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45%,较去年同期下降0.25个百分点。三是持续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作用。协调设立盐池融盐、同心惠民、红寺堡红兴担保,逐步完善政策性担保体系;设立开源担保公司产业融合、奶产业、小微企业、助保贷等7支担保基金,基金规模2.4亿元,累计提供担保贷款49.7亿元,在保金额6.3亿元。融资担保费率由1.75%降为0.83%。生物资产监管费由3%-5%降为2%-3.5%,执行国家降低企业贷款成本要求,评估费、检测费、公证费等费用由原来的企业承担变为由银行机构承担,对反担保不做强制性要求。
(六)坚持拓展信用应用,不断提升信用惠民。一是在拓展应用面、联合奖惩上下功夫。积极对接市发改委,完善政务失信惩戒机制,针对拖欠工程款等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提高政府诚信和公信力,加大宣传,增强企业及群众法治观念及意识,优化我市营商环境。围绕信用评价结果的应用,创新“信易+”便民优惠举措。截至目前,积极拓展了“信易+”领域,在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等15个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领域广泛运用。大力推广全国及吴忠市“信易贷”平台,894户企业、13家金融机构入驻全国“信易贷”平台,成功授信5000万;4997家企业注册吴忠市“融信通”平台,208家企业成功获贷32亿元。发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1323条,依法依规实施联合惩戒,助力213家企业修复信用,确保失信名单“有进有出”。二是不断强化部门联动。各部门建立常态化的信用信息归集机制,不断加大信用信息归集力度。利用信用联合奖惩系统加强部门联动,强化信用联合奖惩实施效果。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市场准入、资质审核等领域要广泛应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按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要求,将各项工作抓实抓牢,切实负起信用建设职责,强化水电气、仓储物流等特定信息归集,加快推进信用承诺公开公示机制落实,持续抓好“信易贷”平台推广应用,为我市信用建设水平整体提升做出不懈努力。
(七)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提升服务质效。一是制度标准先行,整合服务资源。打破政务资源交换共享的壁垒,推动服务资源整合联动,实现一体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政务服务,让群众少跑腿、多办事,争取“最多跑一次”,甚至“最好不用跑”,切实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二是升级信息平台,增强技术支撑。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改进政务服务平台功能,真正做到让民众通过登录网上办事大厅,可以轻松完成在线审批、网上办证、业务查询等办事手续。
尽管,我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力度还不大、受益面还不广,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还不强、便利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区、市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紧盯牵头任务各项目标,把工作做得更细、功夫下得更深,确保完成全年改革任务,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作出贡献!
非常感谢贵委对吴忠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能够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的工作。
吴忠市审批服务管理局
2021年8月26日
(联系人:陈 坤 联系电话:0953-2129678)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