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商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今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区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坚持建设“审批更简、流程更优、服务更好、监管更准、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更强的营商环境”为目标导向,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创新改革,提升服务,优化环境,打出“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使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推进简政放权,服务效能明显提升。坚持把该放的权彻底放出去,把该减的坚决减下来,持续为市场主体松绑铺路。一是以放增活力。根据国务院、自治区取消、调整、下放的审批许可事项,结合机构改革,对市直29个部门230项行政职权进行调整,取消16项、调整1项、划转行政职权203项、变更行政职权要素98项。深化经济发达镇改革,下放给利通区金积镇行政职权56项、公共服务事项3项,赋予金积工业园区经济管理职权10项。二是以管推公平。率先在五市启动“互联网+监管”工作,组织130个单位完成了监管数据资源目录清单、执法人员名单库录入,推动了监管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建设。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将检查结果在全国企业信用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建立完善“一单两库”。建立红黑名单,在信用门户网站和吴忠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公布红黑名单。三是以服促便利。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公布保留证明事项87项,取消94项。持续推进“三减一提升”活动,压缩办结时限、环节、材料,压缩比例分别下降62.04%、21.29%、30.04%,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办事。推行市县两级“跨省通办”政务服务,我市与浙江宁波、陕西榆林等6省13个市签订了“跨省通办”协议,市政务大厅设置1个“跨省通办”综合窗口和5个分窗;盐池县与山东省阳信县等4个县区打通“跨省通办”平台;金积工业园区采用代办、领办“一站式”服务模式,实现了“企业的事情园区办、园区的事情园内办”;太阳山开发区采用“无缝隙”服务模式,指定专人带着企业到各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二)稳步推进改革,政策红利得到释放。一是“一窗受理”改革成效明显。打造“企业群众办事无忧,营商环境吴忠更优”的政务服务品牌,围绕“开店、经营、办证、出生、领钱”五大领域,推出80件“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推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次办好”,比如开理发店改革前需5个工作日办结现在变成即办件,比如开KTV最长24个工作日办结现在仅需8个工作日,时限分别压缩80%和67%。有效解决了群众办事“跑多窗、排长队、提交多套材料、办理时间长”的堵点问题。二是“证照分离”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对宁夏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工作中规定的106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认真梳理,将属于市级的37项行政审批事项以及53项自治区级、16项县级审批事项的监管作为改革事项。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四种方式在全市推开“证照分离”改革。对“烟花爆竹批发许可”“道路客运经营许可”“娱乐场所设立审批”“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开办药品零售企业审批”等30项行政审批事项,采取“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措施,平均压减时限25%,使得市场主体取得营业执照后能快速达到经营状态。对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实施申请人、审批部门“双告知”,不断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确保“证照分离”改革落地落实。三是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成效显著。规范77项审批事项,取消6项、合并35项、转变管理方式8项、调整审批时序14项、告知承诺12项。对一般有建筑改造、工业厂房、房地产开发等六类项目开展“定制审批”,审批环节、时限大幅压缩。针对“多头审、多头改、多套图”等问题,探索多评合一、多图联审、多测合一、大并联审批等改革措施,一般政府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控制在115个工作日以内,一般社会投资项目控制在75个工作日以内。“多图联审”审图时间从2至6个月缩短至20个工作日内。推行“大并联”审批,将与土地使用、设计、施工、竣工验收有关的38项“串联”变为“并联”审批,预审和选址意见书由40个工作日优化为7个工作日;安全报监、质量报监和施工许可证合并办理,审批时间由17个工作日减少为3个工作日。太阳山开发区、金积工业园区、青铜峡工业园区区域评估已基本完成。率先在全区探索开展了个体工商户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实行“口头申报、当场领照”免填单登记新模式,群众办事效率提升35%。四是基层站点建设扎实推进。积极推进县(市、区)标准化建设,目前利通区、红寺堡区、青铜峡市、盐池县已完成乡村两级便民服务点的标准化建设工作。五是整合运用资源,互联互通。结合吴忠实际,整合运用吴忠市大数据运营中心资源,依托吴忠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编制了吴忠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规范体系,实现了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数据共享和资源融合。吴忠市政务数据通过吴忠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了11个部门间的数据共享,截至目前提供目录资源35个,使用目录资源12个,定时数据交换每天556万多条。着力推进吴忠市政务服务建设和互联网互通,通过信息化技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用数据“领跑”,让群众“少跑”,甚至“零跑”。大力推动政府数据公开,实现信息资源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持续完善“一网通办”,“一站式”服务的事项,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从而达到与自治区政务服务平台和宁夏政务服务网数据库互联互通。
(三)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提升服务质效。一是制度标准先行,整合服务资源。打破政务资源交换共享的壁垒,推动服务资源整合联动,实现一体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政务服务,让群众少跑腿、多办事,争取“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切实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二是升级信息平台,增强技术支撑。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改进政务服务平台功能,真正做到让民众通过登录网上办事大厅,可以轻松完成在线审批、网上办证、业务查询等办事手续。
(四)坚持优化“软环境”拓展信用应用,不断提升信用惠民质。一是在拓展应用面、联合奖惩上下功夫。围绕信用评价结果的应用,创新“信易+”便民优惠举措。截至目前,积极拓展了“信易+”领域,在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等15个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领域广泛运用。大力推广全国及吴忠市“信易贷”平台,894户企业、13家金融机构入驻全国“信易贷”平台,成功授信5000万;4997家企业注册吴忠市“融信通”平台,208家企业成功获贷32亿元。发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1323条,依法依规实施联合惩戒,助力213家企业修复信用,确保失信名单“有进有出”。二是不断强化部门联动。各部门建立常态化的信用信息归集机制,不断加大信用信息归集力度。利用信用联合奖惩系统加强部门联动,强化信用联合奖惩实施效果。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市场准入、资质审核等领域要广泛应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按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要求,将各项工作抓实抓靠,切实负起信用建设职责,强化水电气、仓储物流等特定信息归集,加快推进信用承诺公开公示机制落实,持续抓好“信易贷”平台推广应用,为我市信用建设水平整体提升做出不懈努力。
尽管,我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力度还不大、受益面还不广,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还不强、便利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区、市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紧盯牵头任务各项目标,把工作做得更细、功夫下得更深,确保完成全年改革任务,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作出贡献!
非常感谢贵单位对吴忠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能够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的工作。
吴忠市审批服务管理局
2021年8月26日
(联系人:陈 坤 联系电话:0953-2129678)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