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吴忠市委员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打造我市优质营商环境,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冲击等复杂严峻形势,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自治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措施的落实,按照“建设审批更简、流程更优、服务更好、监管更准、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更强的营商环境”的要求,明确目标,强化责任,统筹协调,扎实推进,确保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148项措施有效落实,为我市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提供有力支撑。上半年,吴忠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速、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速”四项指标居宁夏五市第一,“GDP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宁夏五市第二,整体形势稳中向好,稳住了经济发展的“基本盘”。
一、主要做法
(一)明确目标任务。建立“月分析、季通报、年考核”工作机制,各牵头单位统筹协调,各责任单位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推动各项措施落实。一是建台账。根据自治区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印发了《关于落实自治区2020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任务清单的通知》《关于认真落实自治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措施任务清单的通知》,明确目标任务、具体措施、完成时限、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各牵头单位每月以工作信息、工作动态、进展情况等形式上报各项措施推进情况,对配合不积极、报送不及时、落实效果差的单位进行通报。二是强督查。4月初,我们对自治区出台的稳增长24条、财政政策21条、促进中小微企业18条、吴忠市复工复产11条等政策措施进行了督查,深入企业调研并召开7场企业家座谈会,形成督查报告提交市委、市政府参阅并下发市直部门对照整改。对影响吴忠市2019年优化营商环境测评结果的问题和短板制定整改方案,分析原因即时整改。三是严考核。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全市效能目标管理考核当中,权重比重达到6分,考核结果直接计入责任单位总分,对在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考核扣分的,在本市优化营商环境考核中按150%扣分。
(二)推进制度改革。加大对商事制度、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公共资源交易体制的改革力度,不断提高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的便利度。一是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行“41”工作模式,将企业开办压缩至4个环节,设立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区”,企业开办1个工作日内办结,发票申领、印章刻制、社保登记即来即办。提供线上线下服务,在宁夏市场监管系统将企业开办涉及相关信息同步推送至各单位,实现“一网通办”;加快电子营业执照互认,企业可持电子营业执照办理相关业务,不再使用纸质营业执照。推行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对国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9版)之外的行业和领域,允许市场主体自由进入。二是持续深化建设项目审批改革。重点推行四项改革。推行“一表申请”,各审批阶段实行“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完成多项审批”模式,每个审批阶段只需一张表单就能完成申报。推行“多评合一”,将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等9类事项列为区域评估并改由政府统一实施,单个项目不再进行该事项评估,太阳山开发区、金积工业园区区域评估工作基本完成。推行“多图联审”,将消防、人防、防雷、通信等技术审查内容纳入施工图设计文件一并审查,住建、人防、气象、通信等部门依据审查成果同时办理审批手续,审图时间从2至6个月缩短至20个工作日以内,积极探索取消施工图设计审查工作。推行“大并联”审批方式,将与土地使用有关的11项、与设计有关的12项、与施工过程有关的13项、与竣工验收有关的2项审批事项,分别放在相关阶段进行并联审批。上半年,全市实施重点项目97个,开工率达到91%、投资额完成42%;招商引资项目136个,申报到位资金132亿元。三是深化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实现了招标人在全区范围内跨地市自主选择交易平台,积极推行房屋市政、交通、水利等项目全流程电子交易,并逐步扩大到自然资源、资产股权、环境权等各类公共资源,吴忠市辖区内所有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和矿业权挂牌出让均纳入自治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网上交易。优化招投标流程,运用公共资源交易数字见证系统,全面记录市场主体、中介机构和交易过程信息;推行招投标联合监管,运用“互联网+监管”系统,建立招投标领域“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机制,加快了交易、监管数据互联共享,实现了全过程实时在线监督。
(三)优化服务措施。不断提升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水平,确保市场主体和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一是优化供电服务。全力打造“加减乘除”吴忠供电模式,在优质服务上做加法,供电服务窗口全部入驻市县政务服务中心,推行“互联网+电力服务”模式,线上办电率达到100%,线上缴费应用率达到83%。在精简流程上做减法,推出三零(零投资、零费用、零审批)和三省(省时、省力、省钱)服务,高压办电环节从8个压减至4个,低压办电环节从6个压减至2个。在服务效能上做乘法,实现“一个服务窗口”+“N个专业部门”协同指挥,为供电服务梯队配置了指挥“预警机”和效能“放大器”。在投诉建议上做除法,加强配网不停电作业工作计划管控,大幅减少客户停电时间和次数,降低故障报修万户工单数和万户投诉工单数,提升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二是优化用水用气供暖服务。供水、供气、供热企业全部进驻政务大厅。供水报装,无外线工程不超过2个工作日,有外线工程且需道路开挖不超过15个工作日。供气报装,无外线工程接入不超过7个工作日,有外线接入在15个工作日至25个工作日以内,用水、用气报装压缩幅度达到50%以上。供暖报装不超过40个工作日。设立投诉举报电话,加大对损害消费者行为的查处。推行水气暖报装“一次办好”、供水、供热“一窗式”审批。三是优化不动产办理。积极推行“一表申请”“一网通办”和资质信息在线查询,并行办理”;推行“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便民措施,实现抵押登记“只跑一次银行、只交一次材料、全流程网上审批”“不见面”服务模式,已办理业务1121宗。采取“一窗三台”不动产登记受理模式,办理时限压缩到3个工作日。设立2个“企业专办”窗口,对企业急于贷款等特殊情况开辟“快捷通道”,即来即办,当天办结。上半年共办理土地过户交易175笔,缴纳入库税款4200万元。四是优化税务服务。实行“一表集成、智慧填报”,网上可办事项由23种增加到52种,网报率达到96%,纳税人首次申领增值税发票1个工作日内办结,出口退税5个工作日内办结。建成4个24小时办税服务大厅,自助办税终端增至60多台。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市2128家企业享受社会保险减免8343万元,累计减免各项税收1.2亿元。落实“减缓免”援企稳岗等政策,截至5月底,为3570家参保单位减免缓征社会保险费1.3亿元、为528家企业办理失业保险稳岗返还955万元。五是优化金融服务。充分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财税政策、监管政策,由政府协调,召开政银企对接会,加强信息沟通,落实信贷政策。6月底全市各项贷款余额668亿元、同比增长5.9%,新增贷款42亿元、同比增加23亿元,是2019年全年贷款增量的4倍;各商业银行及时推出“融信通”“复工贷”“云义贷”“医药贷”“药易贷”等针对性强、便捷高效的专属信贷产品,其中“融信通”平台已注册金融机构71家、小微企业4390户,完成融资13亿元。六是优化政务服务。全面推行“不见面、马上办”改革,依托宁夏政务服务网,全区通办事项100%实现网上受理,93%的事项可“最多跑一次”办理,网上可办率达80%以上。深入推行“掌上办”“网上办”办理模式。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开辟绿色通道,采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窗口部门加快对网上申报的受理、流转、办理,实行“一对一”在线办公;使用“宁夏政务服务网”“我的宁夏”手机APP,全力推行“不见面审批”。创新利用“大数据”信息手段,加快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打造“易办·吴优”政务服务品牌。
(四)强化法治保障。积极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市场主体提供公平公正的法治保障。一是方便企业退出。推行企业注销“一网”办理,建立企业注销网上服务专区,将注销程序由4个减少至1个。依法推进“僵尸企业”清理和重点破产案件审理,吴忠中级法院审理破产案件2件,审查申请破产重整案件1件。二是强化中小企业投资者保护。强化贷前、贷中、贷后各个环节的风险检查和控制,依法妥善审理金融借款、担保、保险等类型案件。运用调解、和解、拍卖、变卖、“执转破”等方式加大金融案件执行力度。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预防和打击“套路贷”等金融犯罪,采取放水养鱼的柔性司法手段,做到三个慎用:对企业负责人慎用强制措施、对企业账户慎用冻结措施、对企业财产慎用扣押措施。三是强化合同执行。对合同案件的立案、送达、开庭、结案等环节进行跟踪管理,缩短案件审理和执行周期。依法慎用强制措施和查封、扣押、冻结措施,区别不同情节尽量减轻对企业家和企业信用造成不利影响;加快胜诉企业债权实现,确保依法执行到位。
(五)加强市场监管。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劳动力市场、市场主体监管、知识产权保护规范运行。一是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检查和日常巡查,及时查处欠薪问题,受理维权案件88件,涉及金额1015万元;积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已办结劳动争议仲裁案件78件,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400多万元。建立“人社专员”对接服务企业机制,委派45名专员深入企业开展“一对一”企业帮扶,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的问题;在区、市、县三级网络平台上开展百日千万网络招聘行动,举办线上专场招聘15场次,实现就业4115人。积极推进创业担保贷款发放,为5家创业企业发放担保贷款619万元,为991名创业者发放担保贷款1.1亿元。简化毕业生就业手续,高校毕业生通过信函、传真、网络等方式办理报到手续,为高校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127万元。二是加强市场主体监管。落实“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抽查,市、县(区)市场监管部门落实了抽查23项、联合抽查5项的任务。市场监管、税务部门制定“一单两库、一细则”,实现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全覆盖、常态化。出台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制度,依法在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吴忠市政府网站向社会公示执法检查情况。三是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对获批的6家自治区级知识产权试点企业加强培育,积极受理民营企业申请注册商标,已受理注册业务149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53件。组织开展“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等系列活动。设立专利案件口头审理厅,配备专人,开展专利侵权案件办理;建立市县乡三级知识产权执法网络,对商标印制、生产、流通全过程时行监管,加强对地理标志的保护。
(六)包容创新环境。一是强化引进人才服务。开展访企引才专项行动,编制企业人才需求清单,开展高层次人才信息补录工作,完善高层次人才信息库。二是加强科技支撑。制定科技项目形成机制改革实施方案,拓宽科技需求征集渠道,现已征求到各类需求43个;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2019年R&D投入9.2亿元,现有9家企业拟申报自治区技术创新中心;积极开展“宁科贷”,有3家企业获得贷款1050万元;有135户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加计扣除额35919.7万元。三是加强公共服务建设。协调推进银百、乌玛、银昆高速建设,加快省道、乡村道路建设。推动公共数字文化平台、资源、服务推广融合创新发展,线上吴忠图书馆可免费获得上万种电子资源,全市“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服务。推动景区智能化、数字化,正在建设智慧指挥中心、吴忠全域旅游智慧平台、盐池县智慧旅游大数据中心。推动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吴忠市敬老院和老年活动中心采取公建民营方式运行。医疗保障开展窗口“一站式服务、一窗受理办理,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及职工生育保险待遇“一站式”结算。
虽然,我市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定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对标国内一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自治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推进各项改革措施落地见效,加快政务服务标准化步伐,持续完善政务审批系统,加快“一窗受理”改革,构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不断提升办事效率,实现让企业“少跑腿”、群众“少跑路”。二是狠抓各项措施落实。对照落实自治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措施细化分工方案和任务清单的148项措施,进一步压实责任、建立台账、加强协调、督查督办,着力解决企业聚焦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三是健全完善督查体系。结合自治区考核要求和工作实际,将营商环境考核结果纳入全市效能目标管理,制定评价体系和考核方案,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建立激励竞争机制,不断提升吴忠市营商环境水平。
非常感谢贵委对吴忠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能够一如既往的支持我们的工作。
联系人:李建军 联系电话:2129678
吴忠市审批服务管理局
2020年8月31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