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党发〔2021〕14号
为扎实推进2021―2023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以下简称“创城”)工作,根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提高市民素质、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打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形象、彰显城市魅力”为目标,全面落实《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工作任务,创建成为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全国文明城市。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注重过程、以人为本。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创建理念,把创城工作与造福于民结合起来,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把创建过程转化为提高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过程。
(二)坚持统筹协调、突出重点。把创建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对标测评要求,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确保工作劲头不松懈、标准不降低、频道不调换,抓好各项创建工作落实。
(三)坚持分工协作、齐抓共管。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落实”的创建工作要求,坚持属地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加强工作指导,形成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弄虚作假和突击行为。
(四)坚持问题导向、务实创新。紧盯创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强化目标导向、树立问题意识,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有力推动问题整改,提升创建质量。
(五)坚持督导考核、严格奖惩。以管强创、以责促创,强化各地各部门创建工作执行力,对创城责任落实不到位、不及时的部门和责任人纳入文明创建“负面清单”管理,严肃追责问责,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三、创建目标
2021年为深入推进年,确保测评名次靠前,为创建成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打下坚实基础;2022年为巩固提升年,力争测评名次进一步提升,软硬件基础条件全面达标,为创建成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打下决定性基础;2023年为全面冲刺年,确保创建成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
四、主要任务
(一)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重点内容和党校教育培训必修课。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用心用情学党史、笃信笃志悟思想、为民惠民办实事、善作善成开新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组织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到基层一线开展宣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进网站。各级党委(党组)切实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积极稳妥做好经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舆论引导,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
2、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学习宣传教育。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大力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运用网上访谈、基层宣讲、展览展示、演讲征文等方式开展各类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宣传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生动实践、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成效。
3、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公民道德建设全过程,融入精神文明创建全过程,纳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等规范守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体市民行为准则。广泛选树宣传道德模范等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用身边榜样带动身边人、影响身边人。严格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公共场所宣传设施管理使用工作的意见(试行)》规定,在社会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建筑工地围挡等宣传阵地通过墙体彩绘、宣传展板、电子屏等方式展示刊播公益广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明风尚有机融入各类生活场景;有独立办公场所的单位在醒目位置设置永久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景观小品。
4、规范市民文明行为。抓好《吴忠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施行,引导规范市民行为。以“吴忠文明大讲堂”“十万家庭学礼仪”等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文明礼仪宣传普及。深入推进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交通等行动,教育引导市民摒弃不文明行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
5、实施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夯实文明城市创建基础。深化“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选树宣传和窗口行业、服务单位文明创建活动。对文明创建荣誉实行动态管理,强化淘汰退出机制。
(二)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6、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不见面马上办”“最多跑一次”,聚焦不动产登记、市场准入、社保民生等事项,压减材料、精简环节、缩短时限,打响“易办·吴优”政务服务品牌。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进政府综合执法,完善行政执法管理,有效整治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突出问题。
7、规范政务公开。健全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机制,规范信息公开标准和程序。加强互联网政务信息数据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平台建设,打造高效、便捷、优质的公共政务服务环境。完善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等主动公开方式,运用微博、微信、短信平台等方式畅通信息发布渠道,正确对待新闻舆论和社会监督。
8、提升窗口行业文明服务水平。开展“展示窗口形象、提升服务质量”活动,有效整治窗口行业(单位)服务不规范、用语不文明、态度不热情等问题。建立制定文明用语、行业规范,优化完善高效的投诉处理机制,提高窗口行业文明程度和从业人员素质。加大便民服务力度,开展文明服务引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
(三)建设民主公平的法治环境。
9、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落实《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增强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落实《关于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意见》,把宪法法律列入党委中心组学习内容。推动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活动。组织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推动《民法典》实施,全民法治宣传教普及率≥90%。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反邪教宣传教育和反宗教极端思想宣传教育。
10、切实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热线平台、网络平台建设,做好法律咨询、经济困难群众和特殊案件当事人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等工作。建立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部门协作机制,设立、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依法规范信访秩序。
11、加强基层党群组织建设。实现机关、学校、城乡社区等基层党群组织全覆盖,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组织实现“应建尽建”,做好社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推动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和居民代表共同商讨社区重大事务,形成社区事务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强化社区管理,健全完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机制。
(四)建设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
12、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加强重点领域信用记录信息平台建设,推动互联互通、交换共享。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失信约束制度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联动机制。深入开展重点领域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推进信用修复机制建设。
13、加强诚信宣传教育。深入开展诚信示范街区、示范店、行业、单位创建活动。围绕消费者权益日、食品安全宣传周、质量月、信用记录日、诚信兴商宣传月等重要节点广泛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健全完善诚信“红黑名单”发布制度,发掘宣传诚信先进典型,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监督作用,批评鞭挞失信败德行为。
14、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建立完善打击假冒伪劣监督、举报和处置机制,依法查处虚假违法广告、质量违法案件。加强食品经营单位管理,严肃查处出售过期、变质、伪劣食品行为。严格实施药品经营许可制度,规范药店经营行为。强化商场超市、集贸市场管理,营造秩序井然、卫生干净、诚实守信的消费环境,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五)建设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
15、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均GDP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区同类城市平均水平,单位GDP能耗低于全区年度控制目标。
16、深入推进国民教育。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生均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支出标准达到1000元以上,公办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比例达到要求。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行免试就近入学,消除大校额、大班额,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动态清零目标。严格执行校务公开、收费公示和学校乱收费责任追究制度,定期开展教育收费专项检查,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
17、推进医疗与公共卫生建设。《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制定本地区具体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每千人常住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符合所在地区域卫生规划要求,临床用血100%来自自愿无偿献血,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30%。建立完善公共卫生基层网络和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达标。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深化医联体合作成效,提升利青同城和盐同红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检验检测等职能,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本地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宣传文化阵地普及卫生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防控知识,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逐年提升不低于2个百分点。
18、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做好流浪乞讨人员、孤残儿童、弃婴救助和收养安置工作,强化留守、困境儿童和两癌病妇女关爱保护,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关爱服务。加强敬老院、老年活动中心、老年饭桌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扩面提标,实现应保尽保。聚焦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残疾人等重点群体,优化创业就业服务。做好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和妇女权益保障工作。
19、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新建居住区和社区人均室外体育用地≥0.3平方米,人均室内体育用地建筑面积≥0.1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18平方米。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比≥37%,中小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时间≥1小时,《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90%。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保障机制,推进公共图书馆、公共博物馆(非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公共美术馆、文化馆、科技馆等免费开放,基本服务项目健全。
20、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文化惠民活动,建设书香社会,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科学规划和建设书报刊亭。深入实施“结对子、种文化”工程,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利用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消防日、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使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全区平均水平。
(六)建设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
21、健全完善公共基础设施。优化街区路网结构,建成区内道路长度与建成区面积的比值≥8公里/平方公里,建城区道路面积率≥15%。继续推进主要商业大街、主次干道、公共广场、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户外广告及牌匾标识监督管理,对破损、褪色、变形等情况即时整改。加强市政设施管理,做好环卫、园林、公交、交管、通讯、文体、水电气管网等公共设施维护与保养,确保设施完好、整洁卫生、正常使用。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100%、回收利用率≥35%。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构建包括便民市场、运动场地、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医疗服务机构在内的15分钟生活圈。
22、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深化开展“垃圾不落地行动”,重点整治乱扔烟头、随地吐痰等突出问题。常态开展小区占用消防通道、私搭乱建、乱堆乱放、飞线充电、占用公共绿地种菜、张贴小广告等综合整治工作。突出整治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广场公园、景区景点、汽车站、高铁站、农贸市场、公交站台等点位卫生环境。
23、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强智慧城市建设,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或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持续深化“围框经营”行动,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对马路市场、流动商贩规范化治理、合理化疏导、人性化管理。治理公共场所噪音、施工扬尘污染、夜间超时施工等陋习,严格整治渣土车超载超限、偷倒乱倒、抛撒滴漏、带泥上路等违法违规行为。
24、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加强交通设施管理,科学调整和优化提升道路标识线、护栏、信号灯等基础设施,对各类交通标志标牌、智能交通设施、通信网络箱体、导向标识设施等进行整治提升。完善学校、医院、重要路口等部位警示、提示标志及安全设施建设。优化区域路网交通组织,合理设置停车泊位,完善道路隔离设施。加大科技投入,科学设置电子监控设备和路口红绿灯,规范使用非现场执法装备,提高科技应用与管理水平。
25、持续整治交通违法行为。加大对高铁站、汽车站、公交车站、大型商圈和校园周边黑车营运、乱停乱靠现象的综合整治,提升交通秩序。强化交通执法监管,坚决整治乱闯红灯、乱穿马路、乱停乱放、占道行驶、不礼让行人、人车混行等交通顽疾。加大路面管控和处罚力度。开展“见框停车”行动,规范停车秩序。
26、广泛开展文明交通教育引导。开展文明交通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活动,增强广大市民关爱生命、文明出行意识。在交通高峰时段常态化组织志愿者在主要路口、公交站台、大型商圈、学校周边等劝导行人遵守秩序、文明出行,加强对电动车、老年人代步车的监管。
(七)建设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27、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宣传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持续巩固、拓展、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市”成果,深化“六化六进一步”措施,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市。持续开展“民族团结月”“社区邻里节”等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守好民族团结生命线。
28、深化“平安吴忠”建设。抓好乡村、社区、宗教、校园、企业、社团等重点领域治理,完善基层网格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城乡社区警务、群防群治等基层基础建设,加强社会治安、消防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完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健全完善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和可防性命案深度调查机制,预防和打击传销、非法集资等涉众型经济犯罪,打击“两抢一盗”犯罪。卖淫嫖娼、聚众赌博、吸毒贩毒制毒等违法犯罪得到有效控制,做好对刑满释放人员、吸毒人员、易肇事肇祸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人群的服务管理,没有县(市、区)被列入国家禁毒委员会重点整治名单。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29、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减灾、防灾、救灾综合协调机制和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开展应急通信专用网络和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建立覆盖城乡的应急救援体系力量,设置城市避难场所。常态开展社区减灾、防灾宣传教育活动,开展自救互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强化安全生产、消防管理,严格排查整治安全隐患,有效防止和遏制各类重特大事故发生。
30、强化网络文明建设。开展网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线上线下互动、与新媒体融合互动。开展创建文明网站活动,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和网络内容建设,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落实属地管理原则,查处违法违规网站。建好用好吴忠文明网。
(八)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31、扎实推进城乡绿化。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成果,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统筹城乡绿化发展,新建改造城市绿地,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平方米。深入开展山川绿化行动,实施罗山生态功能区、牛首山东麓等生态工程,全面推行“林长制”,新增营造林和退化草原修复面积。
32、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坚持“四尘同治”,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7.5%。坚持“五水共治”,确保黄河过境水质Ⅱ类进Ⅱ类出,入黄排水沟稳定达到Ⅳ类水质;全面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按国家规范划分保护区且水质达到Ⅲ类,城市市辖区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连续三年上升或达到85%,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80%,集中处理率≥100%。坚持“六废联治”,深化“清废行动”,确保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实现重点工业行业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推进畜禽类污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农残膜回收利用;加强耕地、林地保护,维护土地利用秩序,确保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数量不低于规划指标,新增建设用地、征占用林地定额不超过上级下达的规划指标。
33、持续推进黄河保护治理。紧紧围绕争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排头兵目标,深入推进河长制,实现黄河吴忠段“四乱”存量清零。建设沿黄流域水环境管理智慧平台,实现污染源溯源监测,整治河道、治理水土流失。加大节水改造,推进水资源节约、综合、高效利用。
(九)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标准化制度化。
34、落实志愿服务制度。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志愿服务条例》《全国志愿服务嘉许管理办法》及中央各部委出台的专项志愿服务实施意见。不断完善健全志愿服务招募注册、培训记录、关系转接、褒奖激励等机制,规范志愿服务流程和活动项目。大力弘扬志愿精神,积极培育志愿服务文化,市民对志愿服务活动认同和支持率≥90%。
35、拓宽志愿服务路径。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建立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机制。围绕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开展理论宣讲、社会治安、法律援助、传统节日和赛会服务等主题志愿服务项目。围绕美丽中国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开展扶贫帮困、环境保护、助学支教、健康教育、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活动。围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创新“志愿服务行动月”“微文明”等主题活动形式,倡导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上网等行为。
36、建设志愿服务阵地。整合各地各领域文化活动中心、基层党员服务中心、公共文化设施、景区景点以及市区广场、公园、商业街、主要交通路口、办事大厅等资源,扩大志愿服务站点覆盖面。推动志愿服务进社区、进农村、进医院、进车站、进商场、进景区,以社区、公共文化设施、景区景点、窗口单位、商业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重点,建立有人员、有项目、有管理的志愿服务站点。社区志愿服务站点具备供需对接、项目孵化、团队培育、指导监督、激励保障功能。
(十)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水平。
37、扎实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集中组织好清明节、“六一”“七一” “十一” 等重要节点活动,帮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38、丰富中小学校园文化。开展形式多样的班会、队会、团日活动,精心组织读书演讲、手抄报、文体娱乐活动。开展文明校园、文明班级等创建活动,提升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推动戏曲进校园,在中小学校广泛开展“童心向党”、中华经典诵读征集评选等系列活动,丰富课余文化生活。
39、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常态化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取缔不符合规范的经营场所和经营项目,优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组织心理专家深入学校、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和咨询工作,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开展关心关爱进城务工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贫困儿童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暖心行动。
五、实施步骤
按照“一年打牢基础、两年全面达标、三年成功夺牌”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创城工作各项任务落实,确保2023年成功入围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一)2021年为深入推进年,年度测评成绩进入30名,为创建成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1、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召开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动员会,对全市创城工作全面安排部署。利用各种媒体和阵地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引导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
2、落实责任,强化督办。将各项创城工作任务分解到各地各部门,明确各牵头部门、责任单位工作责任。各牵头部门、责任单位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对照测评指标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任务、措施及完成时限。
3、突出重点,集中整治。列出当前问题清单,重点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整治背街小巷、集贸市场、城乡结合部、老旧小区、交通秩序等突出问题和短板。各牵头部门、责任单位根据问题清单列出计划、及时解决。
(二)2022年为巩固提升年,测评成绩进一步提升,各项指标全面达标。
1、全面排查,模拟测评。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标准,组织开展模拟测评,形成测评报告并通报全市。
2、查找问题,落实整改。对照测评体系标准,对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中存在的问题和自测中不达标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集中实施整改。
3、督导检查,提档升级。市创城指挥部督查组定期深入各牵头部门、责任单位指导协调创建工作,对尚未达到标准的重点督办、专项推进,实行限时整改,超期问责。
(三)2023年为全面冲刺年,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1、突出重点,专项整治。召开全市创城誓师大会,对决战决胜全国文明城市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对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公共服务、公益广告、市民素质、志愿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专项整治,全面优化城市软、硬件环境。
2、测评整改,克难攻坚。依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标准,聘请第三方专业团队进行综合测评。针对综合测评和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列出详细清单和目标要求,督促相关城区、市直、驻吴单位(部门)实施专项整治,限期整改到位。
3、逐项对标,拾遗补缺。各牵头部门、责任单位严格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标准和各项要求,认真排查遗漏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集中攻坚。
4、全面迎验,精准对接。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参评资格,制定《吴忠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迎检实施方案》,各牵头部门、责任单位结合实际制定各自迎检计划,高质量完成创建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审核上传工作,全力做好迎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组来我市的实地考核测评工作。
六、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根据市领导分工,调整由市委书记、市长任总指挥的市创城指挥部。市创城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创城办”),由市委分管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市政府分管领导兼任副主任,负责创城的日常工作,工作人员从各部门中抽调。市委、市政府给予创城办编制、人员、经费保障,并对敢于担当、勇于干事、无私奉献的干部在评先评优、提拔任用时优先考虑,形成创城工作长效机制。
(二)突出联动协作。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涉及多部门、职能辖区交叉的工作,牵头单位主动协调,相关责任单位积极配合,做到“宁向前一步交叉重叠,不后退一步形成盲区”。利通区、红寺堡区紧紧围绕测评体系抓好任务落实,青铜峡市巩固提升自治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盐池县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同心县全力做好自治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负责包抓路段任务的单位持之以恒做好包抓路段工作。
(三)强化督查考核。实行市领导包保工作组机制,强化对各县(市、区)和各单位的督导检查,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及时督导、适时通报、限期整改。市委常委会每半年研究一次创城工作。建立健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巡查、点评、质询制度。探索建立市民代表巡访、听证制度,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的社会监督体系。
(四)建立负面清单。由创城办定期提供通报情况,组织部门汇总建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部门负责人“负面清单”,对日常工作中连续被通报两次的单位,由市纪委约谈“一把手”;对督查发现问题整改不到位的单位,由督查组长对相关人员进行诫勉谈话。对敷衍塞责、被动应付、推诿扯皮的单位,由创城办提出意见,市文明办对单位采取通报批评、暂停文明先进评选资格、取消文明先进称号等惩戒措施,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追究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相关人员责任。
(五)完善投入机制。市财政2021年预算专项经费500万元,并逐年增加;各县(市、区)配套相应经费,确保创城工作开展。各部门积极与自治区厅局对接争取项目和资金,早谋划、早行动,形成创城合力。探索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建设和管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维护、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公益广告宣传、志愿服务活动、市民文明教育等方面的资金投入。
(六)加强宣传引导。各地各部门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作用,开辟专题专栏,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地宣传报道,电视、电台、报纸、网络将创城宣传任务固化为常态宣传工作,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不文明行为及时曝光,通过深入持久、密集广泛的宣传,增强市民的认同感、创建的影响力,发动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
中共吴忠市委员会
吴忠市人民政府
2021年4月19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