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 > 应急管理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2025年7月份全市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研判情况

近日,市安委会办公室、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市教育局、公安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局、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应急管理局、气象局、消防救援局等部门,对2025年7月份全市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进行了综合风险研判。

综合研判认为:7月份,企业生产持续保持活跃状态,短时强降水、雷电、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多发,自然灾害与生产安全事故耦合概率大,矿山、危险化学品、工贸、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商贸文旅等重点行业领域致灾因素交织叠加,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复杂。

一、7月份气候趋势预测

预计7月份,利通区、青铜峡市、红寺堡区平均气温在25~27℃之间,盐池县、同心县平均气温在22~25℃之间,与常年同期相比,利通区、青铜峡市、红寺堡区北部平均气温偏高1.0~1.5℃,其他地区偏高0.5~1.0℃;利通区、青铜峡市、红寺堡区、同心县降水量在50~80毫米之间,盐池县大部在80~110毫米之间。与常年同期相比,全市降水量偏多20%~30%,15日前后、19~20日前后和28日前后,有3次较为明显的降水过程。

二、自然灾害风险

(一)洪涝灾害风险。当前即将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结合去年汛期极端暴雨天气过程多,部分站点极端性强的特点,需警惕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短时强降雨引发的区域性洪涝灾害和城乡内涝。建议:各地各部门密切关注天气形势,加密雨情、水情、汛情监测,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严格落实叫应机制,要采取人包人、点对点的方式,确保快速响应,及时转移避险。

(二)地质灾害风险。即将进入“七下八上”的关键时期,全市各地降水增多,短时局地暴雨诱发地质灾害的风险较高,重点防范盐池、同心等居民切坡建房隐患点和青铜峡泥石流隐患点,谨防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建议:各地各相关部门持续强化“人防+技防”措施,严格落实“市、县、乡、村、巡防员”五级网格化管理,确保地质灾害各项防范措施落实到位。

(三)农业灾害风险。7月份气温升高,影响玉米生产的黏虫、棉铃虫等虫害呈增加趋势,预计病虫害呈中度发生;我市同心县等沿山局部区域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导致的突发降雨、冰雹等气象灾害,导致部分农作物减产。建议:各地各相关部门加强对玉米、水稻等病虫害的监测调查,掌握病虫害发生发展态,及时发布病情通报,适时开展防控。积极与气象部门联合会商,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采取相应技术措施。

(四)森林草原火灾灾害风险。7月份干热天气居多,野外吸烟、露营烧烤等野外违法用火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大幅增加,火灾风险隐患隐蔽且分散,野外火源管控难度加大。建议:各地各部门、各自然保护区加大巡查力度,做好火源管控,重点防火区加强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和防灭火物资储备,提高森林草原火灾处置能力。

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风险

(一)危化领域安全风险。进入汛期,暴雨、雷电、强风和高温等极端天气过程易造成危险化学品储存、使用环节风险加大,动火、进入有限空间等特殊作业和涉及环境治理设施检维修、安装等作业过程中的事故风险明显增高。个别企业未严格执行停产检修规定,存在设备“带病运行”风险。部分企业对建设项目承包商安全管理不到位,易出现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等安全事故。建议:各地各有关部门持续开展环境治理设施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进一步强化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登高等特殊作业和大型检维修、装置开停车等高风险作业安全管理,持续强化异常工况处置,关注气象预警并做好极端天气过程应对工作。

(二)工贸领域安全风险。7月,工贸企业进入生产经营旺季,部分企业采取夜班或加班的方式生产,设备设施高负荷运转,加上高温环境下,作业人员容易疲劳松懈,易发生有限空间作业等各类事故。雷雨大风天气多,金属冶炼企业的高温熔融金属,易发生因雨水灌入车间并在炉基、操作平台处积聚引起爆炸事故。建议:各地各有关部门分级实施专家指导服务,聚焦重大事故隐患、有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动火作业、外包外委等重点,强化现场管理指导,不断提高隐患排查整改针对性、专业性和有效性。严格精准规范开展执法检查,加大高风险作业管控力度,切实提高工贸企业安全防范水平。

(三)矿山领域安全风险。7月份,强降雨、雷电大风等极端天气发生概率增大,一些沿山傍河矿山企业存在积水、滑坡以及因供电中断等风险。一些矿山企业还未按照规范完成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存在灾害治理不到位带来的风险。工人现场自保互保意识不强,“三违”问题和“零打碎敲”事故风险较高。建议:各地各有关部门严密监视雨情汛情灾情发展变化,严格落实临灾预警“叫应”和跟踪反馈等机制,切实将极端天气停产停工撤人等措施落实到现场第一线。持续督促矿山企业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和重大灾害超前治理,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定期动态开展重大风险研判,确保汛期生产安全。

(四)道路交通领域安全风险。7月正值暑期,旅游活动旺盛,各类生产经营活动活跃,人流、物流、车流频繁,

农村地区、国省道路等重点区域面临“两违”、非法包车、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极易引发交通事故,涉及行业领域安全风险较为突出。建议:各地各相关部门结合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围绕道路运输企业运营资质、车辆动态监控、隐患排查治理等方面加强执法检查,抓实抓细安全管理,进一步筑牢道路交通安全防线。

(五)建设工程领域安全风险。7月份,全市建筑施工项目仍处于“大干快干”阶段,深基坑、起重机械、高支模等超规模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交叉作业,受近期降雨、高温等天气影响较大,各类风险交织并存,存在较大风险。建议:各地各相关部门督促企业全面落实“双体系”建设,以重大事故隐患查改为重点,常态化开展“施工现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精准性”检查和隐患排查整治,夯实行业安全发展基础。

(六)文旅旅游领域安全风险。7月份即是主汛期、又是暑期和旅游高峰期,学生群体出行意愿强烈,旅游客运组团出游、中短途自驾游等频次相应会有明显提升,涉水项目、旅游安全、户外体育等风险增大。建议:各地各部门针对夏季特点,围绕旅游包车安全、高风险体验项目安全、人员密集场所开展专项检查,加强体育赛事活动风险预判和赛事审批工作,提高极端天气应急处置能力

(七)消防领域安全风险。7月份,夜间经济持续“升温”,餐饮、大排档等人员密集场所夜间经营时间拉长,加之油烟道使用率高,油烟道火灾进入小高峰。暑假期间,校外培训、夏令营等机构的师生较为集中,相关场所的火灾风险上升。建议:各地各相关部门以消防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主线,坚持“抓大防小、控新改旧”,全面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检查,摸清校外培训机构底数和基本情况。

(八)城镇燃气领域安全风险。夏季傍晚群众聚餐、出行需求上升,餐饮场所用气量增大,燃气设施设备运行负荷增加,存在燃气用户安全意识普遍不高,部分燃气企业重经济效益轻安全,未能严格执行相关燃气安全管理制度,潜在的风险隐患易引发事故。建议:各地各相关部门聚焦燃气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落实、用户用气环境等问题,全面整治“问题气”“问题软管”“问题管网”等风险隐患,及时更新替换失能、失效及超期使用等装置,夯实燃气安全“硬件基础”。

各地各部门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压紧压实责任,加强协同联动,扣紧监测预警、指挥调度、巡查防守、抢险救援、转移安置全流程责任链条,夯实防汛责任到底到边、到岗到人,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制度、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和信息报送制度,时刻保持临战心态、备战状态、应战姿态。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吴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党政机关表示 网站支持无障碍浏览 网站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