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吴忠市乡村振兴局紧紧围绕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立足主责主业,不断探索实践,从夯实基础、创新载体、完善机制、服务群众、队伍建设、典型示范等方面狠下功夫,狠抓党建互融共促,创建了“五色振兴”党建品牌,持续巩固提升模范机关创建成果,推动全市乡村振兴工作走上新台阶。
一是学习教育做“强”,切实加强政治机关建设。坚决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规范各类学习制度,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形式,重点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充分利用干部理论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组织开展各类学习50余场次,开展党章、党史、党内法规、“信念与忠诚”等党性教育活动6场次,利用“两微一端”“学习强国”平台、“乡村振兴工作动态”月刊等载体开展宣传教育,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典型经验被国务院向全国推广宣传,80余条乡村振兴新闻稿件被中央及区、市相关媒介刊发,引导党员干部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一线检验初心,砥砺前行。
二是规范建设做“细”,不断夯实党的组织建设。严格对标《条例》《准则》和“三强九严”工程要求,扎实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打造党建阵地。开展“党建品牌”创建,促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双融合、双发展。落实在职党员和离退体党员“一对一”联系机制,规范机关党员“积分制”管理。针对国家考核评估反馈问题,编制全市整改工作方案,制定123条措施,建立问题、任务、责任“三个清单”,挂牌督战,逐条对账,限期销号,紧盯整改落实不放松,确保高质量完成整改任务。
三是党风廉政做“严”,全面加强作风建设。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定期召开党建、党风廉政、意识形态等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有关工作。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对中央、区、市各类反馈问题定期开展自查自纠和“回头看”,确保存在问题真改实改。以争创全市首批清廉机关为抓手,制定清廉机关创建任务分工清单,开展了“廉政警示教育周”系列活动。重点纠正党员干部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以及维护群众利益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等懒政怠政问题,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四是中心工作做“实”,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始终坚持把干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作为检验模范机关建设的标准。聚焦如何巩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完善“四项机制”。突出“四类重点对象”。紧盯农村低保人口、特困人员、易返贫致贫人口和突发严重困难人口,累计识别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人口”3881户14202人,已消除风险2816户10185人,风险消除率71.7%。聚焦如何拓展。常态化开展“四查四补”,深入实施“四大提升”行动。扎实推进移民致富“9+1”专项提升,高标准推进红寺堡区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区建设。持续夯实群众增收致富产业基础,千方百计拓展就业渠道,控辍保学实现动态清零,脱贫患者大病集中救治率、慢病签约服务率、重病兜底保障率均达99.5%以上。聚焦如何衔接。加快乡村发展,围绕“9+1”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新型产业,推动农业产业接二连三和延链强链补链,提升附加值。实施乡村建设,加快“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乡村宜居水平。加强乡村治理。扎实开展农村党建“抓乡促村、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示范创建活动,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常态长效整治农村大操大办、高额彩礼、厚葬薄养等不良习俗,加大脱贫致富、乡村振兴典型宣传和正向激励,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积极创建全国和自治区文明村镇。推广红寺堡区“55124”村级治理模式,实现“村民主村事、村事民做主”。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受到国家发改委办公厅通报表扬;红寺堡区在创新优化督查落实方式方法、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成效明显,被国务院通报表彰并获得奖励激励资金2000万元。
五是目标工作提“亮”,创建“五色振兴”党建品牌。以“五色振兴”党建品牌为载体,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形成共抓、共建、共促的党建新格局,为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加快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以红色引领筑强堡垒。聚力组织振兴,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开展“六个先锋”工程,建好一个班子,带富一方百姓,推动基层党建与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方面全面融合,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深挖特色资源,凸显文化基因,提亮红色文化,打造党建“硬”阵地、建立业务“软”载体,引导党员干部树立“讲政治、强信念、敢担当、走在前”党建文化理念。筑牢堡垒,锻造过硬队伍。以黄色警示严格监管。拧紧思想“总开关”,严格落实“红黄榜”制度,压实常态“警戒线”,建立黄色预警机制,筑牢监督“防腐墙”。扎实履行行业监督首责,精准识别帮扶监测对象,监督指导驻村和帮扶干部发挥作用,紧盯财政衔接资金使用,产业、就业、乡村建设等重点项目实施。不断织密监督网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以绿色发展提升质量。聚力产业振兴,围绕建设绿色发展先行市目标,发展绿色产业。强化绿色示范。坚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思路,聚焦重点移民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加快有效衔接和移民致富项目实施,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夯实增收基础。推行绿色生活。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推广应用,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着力提升乡村建设绿色发展水平,推进乡村旅游、电子商务、清洁能源等新型产业高质量发展。以蓝色治理促进和谐。聚力生态振兴,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打造和美乡村的突破口,围绕推进加快“五区”建设,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作出吴忠贡献。提升乡村风貌。全面推进移民致富提升行动,着力提升乡村水电路气讯网保障能力,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户厕改革和污水处理,打造一批重点小城镇、美丽村庄、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和美乡村。推行“党建+乡村治理”模式,以党建为引领,以自治为根本,以法治为保障,以德治为基础,以智治为动力,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聚力文化振兴,挖掘红色文化、黄河文化,加快文旅产业发展,着力打造乡村文化品牌。以金色点子助力振兴。聚力人才振兴,有效发挥“带头型”“技术型”“实干型”乡土人才的作用,让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土专家”“田秀才”成为乡村振兴的“金种子”,让乡村人才“活起来”。金色点子“晒起来”,运用党建学习交流平台、主题党日活动等载体,把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创新的好想法从党建“金点子”行动中“晒”出来,提升党建工作“含金量”。党建品牌“亮起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宣讲相关惠民惠农政策,让党的好政策及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众,督促引导基层提升工作质量和业务能力,达到提出“金点子”抛砖引玉、解疑释惑、启发指导的效果,推进党建工作创新发展,让党建品牌亮起来。
市乡村振兴局连续6年荣获全区地级市脱贫攻坚效能考核第一和全市效能考核优秀等次;局党支部被评为“四星级党组织”和“9 ·20”突发疫情防控先进基层党组织;局机关荣获全国“节约型机关”荣誉称号。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