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吴忠市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状况报告
一、监测情况
吴忠市纳入监测的城市饮用水源地共9个,其中地下水水源地8个,分别是吴忠金积水源地,青铜峡小坝水源地,青铜峡小坝东区水源地(备用),青铜峡大坝水源地,青铜峡青铜峡镇水源地,红寺堡区沙泉水源地,同心县小洪沟水源地,盐池县骆驼井水源地;地表水水源地1个,为盐池县刘家沟水库。2019年3月,吴忠市共监测8个在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其中地下水水源7个,地表水水源1个(水库型)。
(一)监测点位
1.地表水水源
湖库型水源在水源取水口周边100米范围内设置一个监测点位采样。
2.地下水水源
地下水水源地监测点位位于汇水口,均为加氯前。
(二)监测项目
1.地表水水源
地表水型饮用水源地水质评价指标为水温、PH、溶解氧、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铜、锌、氟化物、砷、硒、汞、镉、铬(六价)、氰化物、铅、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粪大肠菌群、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铁、锰、总氮、硫化物、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甲醛、苯、甲苯、乙苯、二甲苯、苯乙烯、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三氯苯、硝基苯、二硝基苯、硝基氯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滴滴涕、铍、异丙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基)酯、林丹、阿物拉津、苯并(a)芘、钼、钴、硼、锑、镍、钡、钒和铊共61项。
2.地下水水源
监测项目为《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39项,分别为:色、嗅和味、浑浊度、肉眼可见物、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铁、锰、铜、锌、铝、挥发酚、阴离子合成洗涤剂、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硫化物、钠、硝酸盐、亚硝酸盐、碘化物、氟化物、氰化物、汞、砷、硒、镉、六价铬、铅、三氯甲烷、四氯化碳、苯、甲苯、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
二、评价标准及方法
1.地表水水源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进行评价。基本项目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试行)》(环办[2011]22号)进行评价,补充项目、特定项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进行评价。
2.地下水水源
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采用单因子评价法进行评价。
三、评价结果
1.地表水水源
2019年3月盐池县刘家沟水库地表水水源地61项监测指标浓度值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Ⅱ类标准。
2.地下水水源地
2019年3月吴忠市金积饮用水水源地PH、总硬度等39项监测指标浓度除锰因本底值高(地质原因)外,其余监测指标浓度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
2019年3月青铜峡市小坝饮用水水源地,PH、总硬度等39项监测指标浓度除铁、锰因本底值高(地质原因)外,其余监测指标浓度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
2019年3月青铜峡市大坝饮用水水源地,PH、总硬度等39项监测指标浓度除锰因本底值高(地质原因)外,其余监测指标浓度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
2019年3月红寺堡区沙泉饮用水水源地,PH、总硬度等39项监测指标浓度除总硬度、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氯化物因本底值高(地质原因)外,其余监测指标浓度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
2019年3月同心县小洪沟饮用水水源地,PH、总硬度等39项监测指标浓度除硫酸盐因本底值高(地质原因)外,其余监测指标浓度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
2019年3月盐池县骆驼井饮用水水源地,PH、总硬度等39项监测指标浓度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
2019年3月青铜峡镇饮用水水源地,PH、总硬度等39项监测指标浓度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
表1 2019年3月吴忠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状况
序号 | 城市名称 | 水源地名称 | 水源类型 | 水质类别 | 主要污染指标 及超标倍数 | 超标原因 | 备注 |
1 | 吴忠市 | 金积水源地 | 地下水 | Ⅳ类 | 锰(2.50倍) | 地质原因 | 在用 |
2 | 盐池县 | 骆驼井水源地 | 地下水 | Ⅲ类 | / | / | 在用 |
3 | 盐池县 | 刘家沟水库 | 地表水 | Ⅱ类 | / | / | 在用 |
4 | 同心县 | 小洪沟水源地 | 地下水 | Ⅳ类 | 硫酸盐(0.37倍) | 地质原因 | 在用 |
5 | 红寺堡区 | 沙泉水源地 | 地下水 | Ⅳ类 | 总硬度(0.15倍)、硫酸盐(0.32倍)、溶解性总固体(0.98倍)、氯化物(0.31倍) | 地质原因 | 在用 |
6 | 青铜峡 | 小坝水源地 | 地下水 | Ⅳ类 | 铁(1.60倍) 锰(4.60倍) | 地质原因 | 在用 |
7 | 青铜峡 | 大坝水源地 | 地下水 | Ⅳ类 | 锰(3.4倍) | 地质原因 | 在用 |
8 | 青铜峡 | 青铜峡镇水源地 | 地下水 | Ⅲ类 | / | / | 在用 |
9 | 青铜峡 | 小坝东区水源地 | 地下水 | / | / | / | 备用 |
备注:在用水源地每月监测一次,备用水源地每半年监测一次。 |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