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吴忠市文化馆: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第六次党代会及历次全会部署,认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充分发挥基层文化阵地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推进建设人民满意城市工作,根据《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做好2025年度“送戏下乡”惠民文艺演出的通知》(宁文旅通发〔2025〕3号)和《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做好2025年度“戏曲进乡村”惠民文艺演出的通知》(宁文旅通发〔2025〕5号)文件要求,现就做好“文化惠民 幸福吴忠”2025年度“送戏下乡”“戏曲进校园”“戏曲进乡村”等惠民文艺演出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工作原则
(一)坚持正确导向原则。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按照“谁组织、谁筹办、谁审查、谁负责”的原则,做好节目审查备案,把好政治导向关、节目质量关,演出节目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把接地气、有温度的优秀作品送到基层乡村去,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
(二)坚持公益演出原则。“送戏下乡”“戏曲进校园”“戏曲进乡村”等惠民文艺演出是办好民生实事、巩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要认真落实“政府补贴、院团演出、群众看戏”的基本要求,任务承接主体在政府补贴外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三)坚持戏权下放原则。要认真落实“群众点单、政府送戏”的菜单式服务,加强本地其他基层主题活动统筹结合,制定节目套餐,摸准基层群众最想、最盼、最缺的文化产品,把“遥控器”交到群众手中,让基层群众真正得到实惠,提高文化阵地利用率和群众满意度。
二、目标任务
(一)共性部分
一要选优承接主体。建立以县级文化旅游部门为主,自治区和市、县、乡、村联动的工作机制。按照“自下而上、以需定供”原则,对申报惠民文艺演出的艺术团体经营状况、创演能力、管理水平和队伍建设等进行审核,选优选好承接演出团队,确定活动承接主体。各县(市、区)文化旅游部门、市文化馆要组织召开工作会议,组织活动承接主体负责人培训、认真落实活动要求,指导承接主体科学制定工作方案、工作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内容形式、时间地点、群众组织、宣传方式、监督办法等关键环节,“菜单式”配送节目套餐供乡村群众“点单”,广泛宣传公示,提高群众参与度。
二要严格监督考核。要强化过程管理,建立市、县联动,政府、群众、媒体三方联合监督体系,实施资料报送、实地抽查、电话回访、群众反馈相结合的动态考评机制。各县(市、区)文化旅游部门、市文化馆要组成工作专班,督促承接演出院团与演出地沟通,周密制定演出计划,通过各种形式向社会公布惠民演出场次计划、演出时间、承接主体等信息,设立监督电话、网络监督信箱等,建立监督抽查日志,详细记录发现的问题、群众的意见,及时整改解决,接受群众和媒体的监督。
三要完善演出档案。承接演出院团要严格落实演出档案资料规范要求,要建立演出档案,按照“一场一档”要求,用文字、照片、视频等方式记录演出活动,真实反映演出地点、时间、观众、节目等情况,严格按照要求填报《演出工作日志汇总表》《回执单》《满意度调查表》等资料,逐级负责好档案工作,整理好演出档案。以上档案资料将作为年度考核主要依据。
四要做好文艺宣传。各县(市、区)文化旅游部门,市文化馆要紧密结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建设人民满意城市要求,认真组织做好“文化惠民 幸福吴忠”2025年度“送戏下乡”“戏曲进校园”“戏曲进乡村”等惠民文艺演出,采取“文化大篷车”文艺小分队形式开展文艺演出活动;要认真组织开展“结对子、送文化、种文化”文化志愿服务,开展各类帮扶活动,帮助当地民间文艺团队培训文化骨干、开展文化活动,帮助民间文艺团队提升文艺水平;支持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民文化大院和学校戏曲传承基地组建文艺团队(兴趣班、梨园剧社),创编文艺节目,经常性开展文化活动,打造文化品牌;要积极对接当地新闻媒体,多角度、多层次宣传惠民文艺演出活动,挖掘文艺宣讲效果、展示乡村文化振兴成果。
(二)个性部分
2025年,全市计划开展“文化惠民 幸福吴忠”2025年度“送戏下乡”“戏曲进校园”“戏曲进乡村”等惠民文艺演出578场,其中“送戏下乡”390场(其中“文艺轻骑兵”惠民巡演10场、“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演出10场)、“戏曲进校园”40场、“戏曲进乡村”148场。
1.送戏下乡
(1)场次方面。根据建设人民满意城市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要求,全市送戏下乡共390场次,其中五县(市、区)送戏下乡演出各50场,市文化馆140场次(其中“文艺轻骑兵”惠民巡演10场、“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演出10场)。要积极组织专业文艺团队扎实开展文化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军营、进景区、进街区活动。
(2)标准方面。要力争实现广覆盖,努力实现所辖乡镇、社区、贫困村、景区、街区等全覆盖。要保证演出节目质量。演出节目内容要围绕黄河文化、红色文化等主题,坚持正确价值导向,表现形式要新颖鲜活,每场演出节目不少于10个;每场演出人数要超过20人;演出时间要超过60分钟;观众人数不得少于100人,群众满意度测评要达到90%以上;要组织文艺团体在每个重点帮扶村演出1场以上,进社区演出5场以上,进企业2场以上,进军营2场次以上,进景区2场次以上,进街区2场次以上。
2.戏曲进校园
(1)团队剧目要求。精选秦腔、京剧、眉户、道情、花儿等我市现存的戏曲剧种以及非遗传承项目走进校园,将传统戏曲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展示传递给全市广大青少年学生,提升其审美素养和道德品质,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有效机制和良好氛围。精选优秀的戏曲社团,社团必须能够常年开展京剧、秦腔、眉户、道情、花儿等戏曲表演和戏曲知识普及讲座(或互动表演)。
(2)演出场次安排。根据安排,全市戏曲进校园40场次,其中五县(市、区)“戏曲进校园”演出各6场,吴忠市文化馆根据建设人民满意城市要求演出10场次,分上、下半年完成演出任务和资料收集报送工作。每场演出人数要超过20人,演出时间要超过60分钟,观众人数不得少于100人,群众满意度测评要达到90%以上。
(3)推行“2+X”模式。戏曲演出团队配送戏曲节目套餐供师生“点单”,并增加体验互动环节。演出剧目要坚持正确价值导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保证演出人数;原则上每场演出时间要超过60分钟;要开展满意度测评,师生满意度要达到90%以上;推行“2+X”组织模式。“2”,即每个演出团队必须为所到学校举办1场经典戏曲演出(以戏曲各行当经典唱段为主)和1次戏曲知识普及讲座(或互动表演)。“X”,即每个戏曲团队要根据自身特点特色和学校实际,组织开展创新性活动项目。
3.戏曲进乡村
五县(市、区)文旅部门根据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等上级部门和当地党委、政府安排和要求,适时组织专业优秀戏曲团队,保质保量按时如期全面完成演出任务。吴忠市文化馆根据建设人民满意城市要求演出10场次,分上、下半年完成演出任务和资料收集报送工作。盐同红三县区要做好全区“戏曲进乡村”惠民文艺演出任务138场次,其中盐池县8个乡镇、48场次;同心县10个乡镇、60场次;红寺堡区5个乡镇、30场次。演出以戏曲剧(节)目为主,每场演出地方戏曲曲目不得少于50%,每场演出人数要超过20人,演出时间要超过60分钟,观众人数不得少于100人,群众满意度测评要达到90%以上。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文旅部门,市文化馆要把开展好“文化惠民 幸福吴忠”2025年度“送戏下乡”“戏曲进校园”“戏曲进乡村”等惠民文艺演出列入本部门(单位)的重要议事日程全力推进。严格按照“谁承办、谁负责”的原则,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送戏下乡”“戏曲进校园”等惠民文艺演出活动按期全面完成。
(二)丰富演出内容。“送戏下乡”等活动主要以歌舞、戏曲、小品等为主,非遗书画、非遗传统武术、摄影展等多种艺术形式为辅,“戏曲进校园”“戏曲进乡村”活动主要以戏曲为主。内容要坚持正确导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演形式上要新颖、活泼,增加互动体验环节,满足群众文化需求,要不定期开展实地检查、电话抽查等确保演出质量。
(三)深入推进落实。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办理机制,要把“送戏下乡”“戏曲进校园”等惠民文艺演出活动贯穿2025年全年,做到任务分解到位,责任分工到人,工作按时推进,确保落到实处。“送戏下乡”“戏曲进校园”等惠民文艺演出补贴以当地自筹为主。为保证活动质量,各县(市、区)文化旅游部门,市文化馆要针对当地群众文化需求,着力探索“上下结合、多方评议”的演出动态管理评价机制,要切实做好资料的归档和上报工作。
各县(市、区)文化旅游体育广电部门,市文化馆要进一步严格采购程序,合同制化演出要求和内容。务必在4月30日前完成上报工作计划方案、演出任务分配、承接主体基本情况和节目单位等材料;6月30日、9月30日汇总进度情况,11月20日前报送全年演出档案资料、活动总结、监督检查和考核意见。
联系人:马立涛 联系电话:2123599
吴忠市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
2025年2月18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