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市人民政府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部署要求,统筹抓好“三稳”工作,全力扩投资、促消费、拼经济,经济运行延续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一、总体情况
(一)国民经济稳中有进。始终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突出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全市产业稳步发展、消费加速回暖、物价总体稳定,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7.3亿元,同比增长6.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8%和7.9%,如期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超半”目标任务。
(二)财政预算总体良好。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26亿元,增长11%,为预算的54.4%;支出135.79亿元,增长9.3%,为变动预算的57.9%。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5亿元,增长34.7%,为预算的34.7%;支出完成8.7亿元,增长2%,为变动预算的50.1%。
(三)重点项目全力推进。扎实开展项目建设“春比开工、夏比进度、秋比成果、冬比储备、全年比质效”五比活动,实行“日监测、周调度、月通报”精细化调度管理,充分发挥“领导包抓、专班推进”的群雁效应,全力协调解决土地供应等困难问题,项目工程量、实物量、投资量呈现“三量”齐升良好态势,582个计划实施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222亿元;231个一季度集中开工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41亿元。外出招商引资259批次,对接项目860个,计划总投资1160亿元,实施招商项目189个,到位资金215.8亿元,增长32%,完成年度目标的54%。落实上争项目794个,到位资金84.4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52.8%。
(四)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聚焦先行区建设和绿色发展先行市建设目标,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1—6月,全市优良天数126天,PM10平均浓度73ug/m3,同比下降5.2%;PM2.5平均浓度35ug/m3,同比下降10.3%,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居全区前列;黄河吴忠段出境断面水质稳定在Ⅱ类,苦水河入黄口断面达到地表水IV类,清水沟、南干沟等10个区控断面水质保持在IV类以上,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五)改革开放稳步推进。加快推进“六权”改革,水权交易1.129亿方、各类农村产权交易47万亩、排污权交易239.3吨、林权抵押2.4万亩,利通区成为宁夏唯一入选全国第一批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县,红寺堡区、同心县率先开展排污权抵押贷款业务。坚定不移落实“四水四定”,节水型公共机构覆盖率82%,再生水回用率达到53%,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9。建立外贸外资“直通车”服务机制和定期研究外贸外资工作机制,帮助企业拓宽市场,打开销售渠道,上半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3.44亿元。
(六)民生保障扎实有力。全面抓好“六大提升行动”“七项民生工程”,用心用情办好10项民生实事,为市区947名环卫绿化工人免费提供营养早餐,集中化解40个小区6631套住宅不动产产权证办理遗留问题,化解率78.6%。累计减免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2.53亿元,发放各项救助补助资金3.4亿元、创业担保贷款4.07亿元。实施企业稳岗扩岗专项计划,城镇新增就业7529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9.9万人,分别增长20.1%和4.5%。高校毕业生就业落实率89.1%。
(七)乡村振兴成效明显。紧盯2022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反馈问题,制定整改措施95条,完成整改31条。全面摸排农村人口,新识别监测对象169户655人,累计识别监测对象4050户14807人,已消除风险2898户10444人,风险消除率70.53%。统筹“9+1”专项提升行动,争取入库项目1831个,资金43.31亿元。深化闽宁协作和央企定点帮扶,争取资金2.5亿元,实施项目125个。全面落实就业帮扶政策,组织脱贫人口外出务工68502人,就业帮扶车间带动脱贫人口就业3717人,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11719人。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2209元(2022年10月1日—2023年6月30日共9个月),同比增长16.2%。
(八)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稳步推进。市政府系统承办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议案建议74件(其中:议案1件、重点建议10件、其他建议63件)。目前,市城市管理局承办的关于推进停车场管理立法的议案,按计划正常推进;市直部门承办的60件市人大建议中,市自然资源局、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文联等部门办理的11件建议推进较快,其余49件有序推进;5个县(市、区)承办的13件人大建议,均按计划有序推进。
(九)“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加快发展。全面落实市级领导包抓机制,制定产业发展工作要点、建立产业招商图谱,着力破解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难点、堵点、痛点,有力促进各产业平稳健康发展。上半年,“六新”产业发展迅猛,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现代化工、轻工纺织产业分别实现产值31.7亿元、96.2亿元、186亿元、116.9亿元;清洁能源产业完成投资67亿元。“六特”产业稳定发展,葡萄酒产业稳定在28万亩,销售葡萄酒2181吨,销售额1.33亿元;奶牛存栏33.4万头,肉牛饲养量49.8万头,滩羊饲养量544万只,冷凉蔬菜、枸杞种植面积分别达到48万亩、3.72万亩。“六优”产业竞相发展,成功举办第三届早茶美食文化节、2023宁夏黄河金岸马拉松赛,荣获“西部美食地标城市”,全市接待游客总量、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58.2%和66.8%。
(十)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开展全市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持续加强危化、交通、矿山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共排查生产经营单位8千余家,发现重大事故隐患111条,已完成整改62条。制定“1+5+N”实施方案,建立市级领导包保工作机制,排查问题隐患34197个,已整改18262个,召回封存报废处置“双阀”气瓶805支,通过降费、补贴等方式加快“瓶改管”进度。上半年全市发生生产安全事故6起、死亡10人,分别下降50%和16.7%。
二、存在的问题
上半年,我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工业增长压力依然较大。需求不足、价格下降、库存增加等因素叠加,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下降1.7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利润总额下降40%,全市停减产企业达112户,停减产面达30.6%。二是投资增长后劲仍然不足。随着元储储能电站等69个项目陆续完工,续建项目在库余量支撑不足。94个下半年计划开工项目年度投资亿元以上项目仅16个,投资增长缺乏后劲。三是消费市场回暖还需加力。限额以上石油及制品零售额下降30%,下拉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13个百分点;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销售不及预期。四是就业增收矛盾依旧突出。企业“招工难”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城镇居民工资增长缺乏后劲,种养殖成本增加,城乡居民民稳定增收困难较多。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以更实举措加快产业发展,扩大高质量发展品牌优势。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建立“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全力支持30家骨干企业满负荷生产,助推112家停减产企业复产增产,鼓励14家新入规企业充分释放产能,指导6家企业尽快入规入库,力争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做大做强滩羊、肉牛、葡萄酒等重点特色产业,全面完成自治区下达粮食种植任务,加大畜禽出栏补栏力度,抓好瓜菜生产服务保障,着力打造奶产业高质量发展聚集区和国家绿色食品加工优势区。促进服务业扩规提档,组织开展“电商直播季”“产销对接会”等促销活动,加快推进吴吃堡城、万达文旅小镇等商业综合体和特色街区建设,持续释放汽车、商品房、旅游、餐饮等消费潜力,全力抓好商贸流通企业入规纳统及个转企、小升规工作,力争全年新增规上限上服务业企业(单位)40家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
二是以更大力度抓实项目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抢时间、提速度、抓进度,加快推进355个两批集中开工项目,推动国电投450MW集中式光伏、宁夏璟赫包装年产10亿只塑编包装等94个下半年拟开工建设项目尽早开工,力争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以上。紧盯正在跟进的775个意向性项目,围绕吉利二氧化碳捕集加氢资源化利用等20个苏浙沪重点签约项目,加快开展规划选址、土地报批等前期工作,推进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投产,力争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00亿元以上。加快制定海绵城市建设、城市供热、二次供水管理三个方面政府规章,加快推进海绵城市、供暖设施改造等项目,以项目促投资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
三是以更宽视野推进改革开放,拓展高质量发展协作空间。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进“六权”改革,支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着力提升企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自治区科技小巨人企业等创新主体。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交流合作,借助中阿博览会、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等平台,扩大先进装备、红酒等优势特色产品出口规模,培育农副产品、精细化工等外贸出口新增长点。
四是以更严要求保护生态环境,擦亮高质量发展秀美底色。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压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力促高标准通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复检工作。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确保环境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稳定达标,黄河吴忠出境断面水质保持Ⅱ类以上。坚决全面整改中央、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努力提升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成效。严格落实“双碳”“双控”目标,大力推进盐同红煤炭高效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大基地建设,培育发展太阳山氢氨产业,努力建设绿色发展先行市和能源综合示范市。
五是以更高标准增进民生福祉,提升高质量发展共享成色。大力实施“六大提升行动”,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深入开展“就业创业促进年”活动,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援助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力争全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9%以上。强化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推动青铜峡市、盐池县人民医院创建三级乙等医院,市人民医院创成三级甲等医院。全面整改2022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反馈问题,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1+35+8”政策文件,全力保障粮食安全、能源供给,严防政府债务、金融等领域风险,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衷心感谢各位人大代表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和支持,同时,也恳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以推动政府各项工作提速增效,全面完成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