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市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教育局、科技局、公安局、工信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和投资促进局、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卫健委、市场监管局、气象局、消防救援支队等部门召开了2024年“春节”及2月份全市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研判,综合分析研判全市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形势,提出防范化解措施。
综合研判认为:2月份,尤其是“春节”“元宵节”等重大节庆期间,各类生产经营活动和旅游、探亲、聚会活动趋旺,交通出行密度增大,综合性、大型文旅活动和促销活动集中,生产生活用火用电用气负荷增加,诱发各类安全事故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安全风险进一步攀升。全市自然灾害风险水平较常年总体持平,主要自然灾害种类为低温雨雪冰冻和森草火灾,需防范各类自然灾害对群众生活、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领域造成的不利影响。具体情况如下:
一、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风险
(一)商贸文旅领域安全风险。春节期间我市将举办“正是春潮涌动时2024年吴忠市春节联欢晚会”、全民健身大拜年等各类文体活动;“吴忠有礼惠民畅享”汽车、家电惠民购,锦绣吴忠韵·龙耀盛世年—吴忠市2024龙年新春非遗年货大集等各类线上线下让利促销活动。节庆文化活动增多,活动现场的舞台、展台搭建、现场组织等安全(消防)工作需要高度关注。人员聚集拥挤,摔伤踩踏风险增大,要严防群体踩踏、电梯等特种设备超负荷运行等风险。使用液化石油气的餐饮场所仍然是高风险点位,需继续加强监管。物流环节各类商品仓储装卸作业增多,机械伤人等风险增大。滑雪滑冰等冬季旅游项目游客摔伤、落水等风险增大。
(二)消防安全领域安全风险。春节、元宵节期间,烟花爆竹销售燃放进入旺季,燃放烟花爆竹引发各类事故的风险加大。搭台布展、祭祀扫墓、企业居民家庭超负荷用电、私搭乱接电线、违规使用电暖器、燃煤取暖和液化气等引发火灾、一氧化碳中毒风险增高。“九小场所”、多业态混合生产经营场所、大型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可能因开展各类促销营销活动疏忽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密集场所、地下经营场所、仓储物流场所违规动火作业极易造成火灾事故。部分企业仓库受货物囤积的影响,可能存在禁忌物品混放、超设计容量储存、消防通道堵塞等现象,进一步增加火灾防控难度。受季节性疾病影响,近期呼吸道疾病高发,医院人流聚集,医疗机构临时床位增多、用电负荷增长,火灾风险不容忽视。
(三)道路交通领域安全风险。“春节”期间,预计公众出行意愿较强,客流总量可能会出现大幅增长,出城返乡道路将迎来车流高峰,同时,春运期间能源物资、民生物资、春耕备耕等物资运输需求旺盛,加之冰雪、低温、大雾等天气对道路交通安全影响较大,道路交通领域总体风险等级较高。货运需求量大,货车维护保养不到位、超速驾驶、超载超限、分神驾驶等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农村道路车辆特别是农用车、电动自行车流量增大,农村道路安全风险持续上升。还存在超速行驶、超员载客、客货混装,货车、拖拉机违法使用货厢载人等风险。
(四)矿山领域安全风险。受冬季供暖和节日期间能源保供需求扩大影响,煤矿超能力、超强度组织生产的风险增大。煤矿存在因对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认识不到位,隐蔽致灾因素未清楚、重大灾害治理缺乏针对性而引发事故的风险;存在因设备长时间运行、检修更换不及时引发机电运输事故的风险。受低温影响,可能存在部分非煤矿山井下违规取暖、露天矿山运输道路防冻措施不到位等现象,容易引发事故。非煤矿山企业停工停产后,存在因值班值守不到位、停工措施落实不到位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
(五)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风险。企业检维修作业频繁,开停车工况和检维修环节风险增大。随着气温降低,室外化工设备设施易发生冻凝,充装、倒灌、运输等作业过程安全风险增加;低温可能造成设备和金属构件产生变形、破裂,引发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和爆炸等事故的风险增大;低温及衣着加厚会影响室外作业人员的感知和运动灵活度,易因误操作或滑跌等造成事故。随着烟花爆竹采买、备货数量不断增多,批发企业可能存在超量储存、储存场所不规范、库房日常隐患排查走形式等现象,安全风险增大。
(六)工贸领域安全风险。部分工贸行业错峰生产,检维修作业激增,动火、吊装、高处作业等高风险作业活动频繁,是工贸行业事故防范的重点。部分食品等轻工企业年底赶量生产,易因安全管理跟不上生产进度引发事故。冬季寒冷,从业人员违规使用电暖器等取暖设施问题突出,易导致火灾事故。气温降低后作业场所为了保温可能会通风不畅,容易积聚有害气体,导致发生中毒事故。
(七)建设工程领域安全风险。冬季停工期施工现场安全防范措施落实不到位易造成安全隐患。对深基坑、高大模板支撑体系、起重机械设备等危大工程检查与管理不到位,易引发事故。利通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冬季施工,挖掘机等大型机具使用,存在机械伤害风险。多数建筑工地冬季留守人员采用燃煤取暖,若管理不当,容易引发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二、自然灾害风险
(一)气候趋势预测。预计2月份,全市各地平均气温在-3.2~-0.8℃,较常年偏高0.5℃左右,全市降水量接近常年值,降水量在1.2~2.4毫米,盐池县、同心县降水较常年偏多10%左右,降水量在2.4~3.5毫米,其他地区在1.2毫米左右。其中,1月31日-2月3日,我市有一次持续阴雪天气过程:1月31日,盐池县、同心县有小雪;2月1—3日,全市阴有小雪。2月16—18日,全市有一次降温过程。
(二)气象灾害风险。低温雨雪可能造成道路积雪、湿滑结冰或低能见度现象,对道路交通安全有较大影响,给保障能源供应带来压力,设施温棚农作物存在低温冻害风险。
(三)地质及地震灾害风险。经排查,全市64处地质灾害点均稳定可控,未发现裂缝、坍塌等情况。根据自治区会商,全区震情总体稳定,自治区境内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四)黄河凌汛形势研判。31日,黄河吴忠段已开河,2月份,全市有降温及降雪天气过程,综合分析,黄河吴忠段再次封河的可能性较大。
(五)森林草原火灾风险。2023年植被长势与常年相比偏好,地表可燃物载量大,冬季天干物燥、大风天气较多,2月平均气温偏高,降水量较小,加之春节、元宵节期间祭祀、燃放烟花等人为用火增加,预计2月和春节期间自然保护区森林草原火险将维持在4级(高度火险)。
三、防范应对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压实安全责任。各地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清醒认识当前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组织研判本地本部门安全生产形势,认真分析事故灾害发生规律,层层压实责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强化风险防控,看牢不放心的环节和高风险部位,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各级领导干部要亲自安排部署,要亲自带队督导检查。各级安委会要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提前谋划、统筹部署安全防范重点工作。各类企业(单位)要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名员工,深入细致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防控重大风险,有效防范事故发生,确保安全形势稳定。
(二)紧盯重点领域,抓好安全防范。矿山领域,要开展直插现场的专业排查,既要紧盯井下,也要对地面的办公楼、选煤厂、变电所、食堂等所有场所进行全覆盖、无死角排查,确保企业安全运转,确保煤炭稳定供应。道路运输领域,要加强易发事故路段和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危险路段的管控,遇到大雾大雪等恶劣天气时要及时预警预报,提前采取疏导分流措施。要谋划部署好春运安全防范工作,做好应急预案,切实防控重大安全风险和交通运输事故。危化品领域,要聚焦重大危险源、高危细分领域、老旧装置等重点,严查检维修制度不落实、设备长期带病运行、高风险区域人员聚集等突出问题,把事故防患于未然。要结合冬季气候特点,认真落实冬季防凝防冻防火防爆措施,严格开停车、检修、维修、特殊作业安全管理。燃气领域,要精准聚焦问题气、问题瓶、问题阀、问题管、问题网、问题环境等,全面清查、整改非法经营、储存、倒装、运输和违规充装液化石油气等问题,不断提升燃气等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保障水平。工贸领域,要紧盯执法检查重点事项及高风险作业环境,深入细致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检查,防控重大风险,强化有限空间、简仓清库、检维修等高风险作业的安全监管。建筑领域,要持续开展建筑、市政、道路和工业企业在建工程等安全隐患专项整治,有效防范高处坠落、坍塌掩埋、物体打击等事故。要加大各类文体活动场馆、经营性自建房、受灾房、老旧危房等各类房屋安全检查,有安全隐患的,在完成整改前,严禁进人。烟花爆竹领域,要建立落实乡村“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全面排查整治烟花爆竹经营、运输、燃放等环节风险隐患,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高风险作业领域,要强化金属冶炼、粉尘涉爆等高风险领域和有限空间、检维修等高风险作业的安全监管,扎实开展电梯、锅炉、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强化施工作业外包管理,督促企业认真落实外包项目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坚决纠正“一包了之”“以包代管”等问题。教育、民政、医疗等其他行业领域,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开展排查整治,最大限度消除安全隐患和盲点。
(三)聚焦公共场所,管控安全风险。对人员密集场所,要确保宾馆、饭店、市场、电影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特别是“九小”“一老一小”、医疗机构等特殊敏感场所的燃气、消防、电气焊动火作业等各项安全风险可防可控。对道路交通运输,要确保全市交通运输安全形势稳定,密切关注返乡返程、学生放假等重要时段,制定完善应对恶劣、设备故障、客流激增、延误晚点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严查“非法运营”“三超一疲劳”、无证驾驶、酒驾等严重违法行为,加强对重点路段、事故多发和高风险路段的路面执法和交通疏导,严防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和大范围、长距离交通拥堵。对冬春季防火,要深刻吸取山西吕梁市火灾事故教训,认真落实《全市冬春消防安全防范工作方案》,深入查找本地区、本部门薄弱环节和重大风险,持续开展安全隐患治理,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和基层一线员工岗位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底线。对大型活动,要加强春节、元宵等节日期间大型文娱、体育、集会、庙会、游园以及商贸促销活动的安全管理,健全完善应急预案,加强人流动态监控,严防发生踩踏等事故。
(四)强化综合应对,预防灾害事故。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应对工作、对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地震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对云南昭通市镇雄县山体滑坡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落细灾害防范应对工作措施,全力以赴做好保安全、保交通、保电力、保民生、保稳定等各项工作。针对本地今冬明春气候特点,完善气象信息预报预警机制,督促有关生产经营单位认真开展风险评估、隐患排查和物资储备等工作,加强对重大危险源、重要设施、重点部位的巡查监控,落实防火防尘、防雨雪冰冻灾害、防冻裂泄漏等各项安全防范措施,严防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要切实组织好冬季取暖、用电、用气工作,尤其关注弱势群体一氧化碳中毒等事故的宣传避险工作。要进一步健全完善部门间的预报预警、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和通报制度,及时将自然灾害预报预警信息通知到企业。要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做好应急组织机构、救援队伍、装备、物资等应急保障工作。
(五)加强值班值守,做好应对处置。各地各部门要充分发挥部门间安全生产预测预警和应急协调联动机制的作用,加强雨雪冰冻、寒潮等灾害性天气和人流、车流的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要根据节日特点加强应急准备,落实救援队伍、装备、物资等应急资源,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应急演练。要加强值班值守和安全生产网络舆情监测,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带班、关键岗位24小时值班、事故信息报告和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外出报备等制度,确保一旦发生事故,能科学有效应对处置。要加强对冬季用火用电用气、烟花爆竹燃放等安全知识和逃生自救等常识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安全防范能力。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