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工(农)业园区管委会,市委有关部委,市直有关部门,市属有关企业:
现将《吴忠市推进银川都市圈暨利青一体建设2019年工作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吴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5月8日
(此件公开发布)
吴忠市推进银川都市圈暨利青一体建设
2019年工作计划
为深入贯彻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十二届六次全会和市委五届七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对银川都市圈建设工作要求,加快基础设施、产业协同、城乡建设、生态保护、公共服务“五个一体化”进程,推动融入都市圈上取得实质性突破,按照“利青一体、融入银川”总体部署,依据自治区《银川都市圈建设2019年工作计划》,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一)加快推动道路畅通建设。围绕打造“银吴半小时经济圈”,推动青铜峡至银川正源街快速通道和国道344线吴忠至灵武段公路全线建成通车,实施滨河大道改造、S101交汇点优化改造提升等工程,加快开展利青黄河大桥、国道109线小坝过境段改线等项目前期工作;协调推进银西高铁(吴忠段)和京藏高速、青银高速、银百高速、乌玛高速、银昆高速公路建设。不断加强道路安全畅通保障,规范道路限高、限宽等配套交通设施(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积极构建城际客运网络。加快吴忠市城东客运枢纽场站项目建设,确保年内建成投用。开通利通区—青铜峡市、利通区—灵武市公交试行线路,协调开通银川市—利通区城际公交线路。协调推进银川都市圈城市公交一卡通,年内实现都市圈城区公交卡通用共享。加快利青公交一体化项目建设,整合优化青铜峡市现有公交线路资源,新购置纯电动公交车30辆,确保8月20日前正式投用。(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市自然资源局、财政局、公安局,利通区、青铜峡市人民政府)。
(三)着力打造一体化水利基础设施。加快推进银川都市圈西线供水(水源部分)工程,开工建设银川都市圈东线城市供水工程和黄河宁夏吴忠段航运二期工程,推进黄河宁夏段三期治理工程前期工作。积极推进水权制度和农业综合水价改革工作,推动跨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加快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继续实施利通区现代化节水灌区工程,启动青铜峡市现代灌区建设,完善干支渠量测控一体化和高效节水设施(牵头单位:市水务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利通区、青铜峡市人民政府)。
(四)切实加强输气储气设施保障。协调推进银吴线(银川环城高压1号站—吴忠门站)前期工作,年内完成6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LNG应急储气调峰站及气化项目建设,不断提高天然气储备与保供能力(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市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水务局、应急管理局,利通区、红寺堡区人民政府,太阳山开发区管委会)。
二、推进产业发展集群集聚
(五)推进利青产业聚集区建设。进一步增强金积工业园区和青铜峡工业园区产业区块协同配套,细化园区产业指导目录,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和方向,加快实施伊利奶产业园、春升源调味品、恒丰瑞斯特纺纱、双维绒制品纱线生产线等项目,开工建设西麒麟100吨冬虫夏草菌粉等项目(牵头单位:市工信局;配合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利通区、青铜峡市人民政府,金积工业园区、青铜峡工业园区管委会)。
(六)全力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联盟。充分考虑“两市一基地”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格局,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智能仪表、智能控制阀、专用精密轴承、农机装备、电力设备、智能焊接设备为重点领域,加快建设中国自动化绿色精密铸锻产业园一期、大海金属年产80万套件机械配件等重点项目,推动都市圈形成布局合理、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装备制造业发展格局(牵头单位:市工信局;配合单位:利通区、青铜峡市人民政府,金积工业园区、青铜峡工业园区管委会)。
(七)协同打造新材料和化工产业联盟。坚持协同互补、错位发展,力促科润建材新型高分子外加剂、青铜峡铝业绿色高效智能化升级改造、中海外瑞丰煤焦油加氢等重点项目年内投产达效,积极培植壮大都市圈新材料和化工产业链条(牵头单位:市工信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太阳山开发区、青铜峡工业园区管委会)。
(八)合力打造葡萄酒产业联盟。全面落实《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联盟公约》,实施青铜峡市鸽子山示范区葡萄基地建设和葡萄低产园改造等项目,全力推进贺兰山东麓青铜峡产区葡萄长廊建设。积极组织酒庄企业参加列级酒庄评选、葡萄酒博览会金奖评选等活动,不断增强我市葡萄酒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加快葡萄酒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推进博士工作站建设进度,规范葡萄酒生产加工,提升葡萄酒品质(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市场监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九)加大物流体系建设力度。围绕打造以银川市为核心的都市圈物流圈目标,以降低物流成本为着力点,支持西部煤炭物流综合贸易中心、大坝火车站铁路物流仓储、茂鑫通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冷链物流等项目建设,全年争创4A级物流企业1家,新增3A级物流企业2~3家,着力增强都市圈商务惠民能力(牵头单位: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配合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利通区、青铜峡市人民政府)。
(十)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围绕建设沿山、沿河、沿长城文化旅游带,打造吴忠半日游、一日游、两日游等精品线路,协同开发青铜峡—银川—沙湖旅游线路。加快推进青铜峡黄河大峡谷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确保盐州古城历史文化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压茬推进国家5A级景区创建;充分发挥国道110线两侧酿酒葡萄种植基地、酒庄(企业)和黄河两岸黄河大峡谷景区(108塔、金沙湾)、青铜峡鸟岛等人文资源、自然景观优势,积极协调开通银川都市圈葡萄酒庄+旅游景区精品旅游专线(牵头单位:市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配合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利通区、青铜峡市人民政府)。
(十一)打造高品质区域性体育赛事。积极创新赛事联办机制,精心筹办好第八届宁夏黄河金岸国际马拉松、自治区第十五届运动会、2019年全国沙滩排球巡回赛、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等精品赛事,不断扩大赛事规模及影响力。发挥黄河奥体中心平台优势,高水平承办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主动对接自治区博览局,积极引入开展会展经济活动(牵头单位:市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配合单位: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推进生态环境共保共治
(十二)共筑区域生态系统。加快建设银川都市圈生态廊道,实施贺兰山东麓葡萄长廊国道110线(沿山公路)景观绿化和引黄灌区平原绿洲绿网提升工程,着力构建安全生态绿色屏障。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继续推进城市“双修”工程、利通区城南生态文化公园项目,规划建设利青生态廊道、骨干林带和环城、环镇、环村林网及市民森林公园、街道和社区小微公园,增加城乡绿色空间。加强吴忠黄河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与恢复。推动城市水系连通,实施罗家湖—南环水系连通和立德南干沟补水工程(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局;配合单位:市生态环境局、水务局、城市管理局,利通区、青铜峡市人民政府)。
(十三)强化环境联防联治。强化水、大气、土壤污染共防共治,实施“两沟”水环境综合治理、罗家河人工湿地、金塔环保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置项目,继续推进吴忠市第一、第二污水处理厂尾水水质提升工程,建立葡萄酒庄及在建酒庄废水直排问题整改台账,年内全部整改到位,确保入黄水体水质稳定达标。继续推进燃煤锅炉除尘脱硫脱硝改造,开展工业企业全面达标排放行动,持续开展工业炉窑整治和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彻底整治散乱污企业,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8%。开展生态红线勘界定标和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全程监管重点工业行业危险废弃物处置(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工信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水务局、城市管理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十四)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施城市基础设施网络完善工程,推进4G、5G网络建设工程,缩小城乡间信息基础设施发展差距。加快窄带物联网应用,建设利青同城化物联网汇聚管理平台,在消防、市政、电力、燃气、交通、水务、园区、物流等城市公用设施开展物联网应用。依托城市数据运营中心,强化本地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整合共享,实现全市数据互联互通,数据端口开放互通。推进都市圈电子政务互联互通,建立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整合公安、交通、教育、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相关数据资源,与自治区建立双向信息共享通道,实现政务数据目录化、清单式管理(牵头单位:市委网信办;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信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水务局、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审批服务管理局,市大数据运营公司,利通区、青铜峡市人民政府)。
(十五)推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积极承接共享银川市优质教育资源,以教研共同体为载体,与银川、石嘴山广泛开展互动教学、教研活动,组织吴忠朝阳小学等学校与银川市第二十一小学、石嘴山市第三中学开展“互联网+教育”融合应用试点,努力推动职业学校与自治区高等院校建立职教联盟。推动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全覆盖,师生网络学习空间开通率达到90%以上。积极推进利青教育同城化发展,加大吴忠回中、利通一小等中小学与青铜峡中小学组建教育发展合作体力度,组建吴忠中学、第三中学和利通一小青铜峡市分校,依托青铜峡职业教育中心,推进利青两地中等职业教育联合办学,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同城共享(牵头单位: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市大数据运营公司,利通区、青铜峡市人民政府)。
(十六)加快医疗资源共建共享。依托吴忠市人民医院,通过与自治区人民医院、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建立医联体等方式,加快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推进专科诊疗中心、特色专科联盟、专业技术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青铜峡市人民医院医疗设施设备,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配合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推进居民电子健康卡(码)融合应用,推动都市圈家庭签约医生服务全覆盖,实现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互认,构建利青卫生健康一体服务体系,推动都市圈卫生健康领域信息共享和协同应用(牵头单位:市卫健委;配合单位:市大数据运营公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十七)构建广播电视融合新机制。加快推动融媒体中心建设,新建吴忠市(含利通区、红寺堡区)、盐池县、同心县融媒体中心,升级青铜峡市融媒体中心,实现都市圈媒体资源城市间共享共通共融。积极推进县(市、区)广播电视节目进入宁夏广播电视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播控平台,实现与都市圈城市间同城同节目内容传输(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新闻传媒集团)。
五、建立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
(十八)建立协同推动机制。细化调整吴忠市融入银川都市圈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分工,市发改委全面统筹,市自然资源局、工信局、交通运输局、生态环境局、市委网信办分别牵头负责利青一体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公共服务建设工作,确保各项任务扎实推进(牵头单位:市委网信办,市发展改革委、工信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各相关单位)。
(十九)完善联系协商机制。建立吴忠市融入银川都市圈暨利青一体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分析和协调解决银川都市圈建设过程中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和重大问题,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各项工作进展情况(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局;配合单位:各相关单位)。
(二十)构建项目推进机制。积极主动对接“两市一基地”,围绕基础设施、交通、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建立银川都市圈建设项目库,积极谋划实施具有区域性、互补性、联动性的大项目、好项目(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金积工业园区、青铜峡工业园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利通区、青铜峡市人民政府)。
(二十一)深化创新协作机制。深入落实自治区“创新驱动18条”和我市“创新驱动30条”,加快推动宁夏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积极布局重大、重点研发和科技攻关项目,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研发投入,力争全社会科技研发(R&D)投入强度达到1.23%(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十二)探索人才共享机制。充分利用自治区高层次人才管理服务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全市人才数据,推进区市县三级人才数据库建设,形成宁夏“人才一张网”,促进银吴人力资源合理流动、资源共享和有效配置(牵头单位:市人社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十三)理顺行政管理体制。加快推进青铜峡市撤市设区进程,为利青一体发展提供体制保障(牵头单位:市民政局,青铜峡市人民政府)。
六、保障措施
(二十四)加强组织领导。各牵头单位要根据本计划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责任到人,倒排时间,强化工作举措,全力组织实施。各配合单位要积极支持配合牵头单位开展工作,积极对接,加强沟通,主动作为。各责任单位每月25日前向吴忠市融入银川都市圈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报送工作推进情况(各相关单位负责)。
(二十五)坚持规划引领。按照《银川都市圈建设协同发展实施规划》,编制《吴忠市都市圈建设协同发展实施方案》,进一步整合集聚要素资源,破解瓶颈、短板和痛点,统筹各项事业发展,推动形成利青一体化、银吴同城化发展格局(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局;配合单位:市直有关部门,利通区、青铜峡市人民政府)。
(二十六)强化资金配置。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原则,积极支持建立银川都市圈建设投资基金。加大银川都市圈各类奖补资金等中央、自治区政策项目资金争取力度,提升统筹支撑保障能力和水平(牵头单位:市财政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利通区、青铜峡市人民政府)。
(二十七)加强督查考核。将银川都市圈建设纳入全市效能目标管理考核,强化日常考核,按月跟踪任务落实情况。计划5月、10月组织督查考核,及时通报建设进展(牵头单位:市委效能办,市政府督查室,市发展改革委)。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