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工业园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
现将《吴忠市生态绿化美化行动计划(2017-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吴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1月19日
吴忠市生态绿化美化行动计划
(2017-2020年)
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以建设美丽吴忠为目标,推进生态绿化美化建设进程,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目标
到2020年,森林面积达到54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8%,林业总产值达到35亿元。
造林绿化再上新台阶。新增营造林130万亩,其中:造林65万亩,封育65万亩。治理荒漠化土地40万亩,森林抚育40万亩,建成绿色美丽村镇68个,全面建成自治区确定的5个市民休闲森林公园。
林业产业再造新优势。特色产业稳中有升,重点打造枸杞、葡萄产业,提质增效苹果、红枣产业,新增特色经济林25万亩,使全市经济林产业基地面积达100万亩。
资源总量实现新增长。林地保有量不低于760万亩,森林蓄积量达到160万立方米,湿地保有量不低于71万亩。
林业改革取得新突破。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力推进湿地产权制度改革和国有林场改革,在2017年底完成国有林场改革。
林业创新取得新进展。资源管护、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建立林业新技术推广示范点5个,示范面积5000亩。
城乡环境实现新提升。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5%,乡村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2%,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7.9平方米。
生态绿化美化行动计划目标表
指标名称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林地保有量(万亩) | 701.8 | 716.5 | 731.7 | 746.05 | 760 |
森林面积(万亩) | 489.5 | 503 | 515 | 525 | 540 |
森林覆盖率(%) | 15.5 | 16 | 16.5 | 17 | 18 |
森林蓄积量(万m3) | 156 | 157 | 158 | 159 | 160 |
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 | <6 | <5.5 | <5 | <4.5 | <4 |
林业自然保护区面积占 国土面积比例(%) | 6.63 | 6.63 | 6.63 | 6.63 | 6.63 |
森林公园面积占国土面积 比例(%) | 0.24 | 0.24 | 0.24 | 0.24 | 0.24 |
濒危动植物物种保护率(%) | 90 | 91 | 92 | 94 | 95 |
湿地保有量(万亩) | 71 | 71 | 71 | 71 | 71 |
自然湿地保护率(%) | 45 | 48 | 52 | 56 | 60 |
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积 (万亩) | - | 10 | 10 | 10 | 10 |
荒漠化土地治理保有量 (万亩) | 754 | 754 | 754 | 754 | 754 |
新增封山育林面积(万亩) | 10 | 9 | 16 | 18 | 22 |
新增造林面积(万亩) | 13.04 | 10 | 15 | 18 | 22 |
灌区农田林网控制率(%) | 85 | 86 | 88 | 89 | 90 |
市民休闲森林公园(个) | 5 | 5 | 5 | 5 | 5 |
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 15.94 | 16.43 | 16.92 | 17.41 | 17.9 |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 35.66 | 36.14 | 36.63 | 37.12 | 37.6 |
美丽乡镇/美丽村庄(个) | 25/24 | 29/38 | 32/52 | 35/66 | 38/79 |
乡村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 25 | 27 | 29 | 31 | 32 |
葡萄基地面积保有量(万亩) | 21.1 | 21.55 | 24.5 | 27 | 30 |
枸杞基地面积保有量(万亩) | 14.5 | 15.35 | 16.8 | 18.5 | 20 |
苹果基地面积保有量(万亩) | 19.36 | 19.46 | 19.66 | 19.85 | 20 |
红枣基地面积保有量(万亩) | 11.76 | 11.86 | 11.9 | 11.95 | 12 |
林木苗木基地面积保有量 (万亩) | 3 | 3 | 3 | 3 | 3 |
林业产业总产值(亿元) | 18 | 22 | 26 | 30 | 35 |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七大工程
围绕自治区确定的北部引黄灌区平原绿洲生态区等四大生态功能区建设,立足自然地貌和生态特征,分区施策,分类治理,大力实施“城乡增绿、灌区绿网、产业增效、退耕还林、湿地保护、防沙治沙、生态修复”七大生态建设工程,深入推进生态绿化美化建设。
城乡增绿工程。树立“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新理念,按照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的总体目标,以改善人居环境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实施城乡增绿工程,大幅增加城市乡村人居绿量,切实绿化美化城镇、乡村环境,提升人们生活品质,打造个性鲜明、特色突出的绿色城市、多彩村庄。积极创建森林城市,加大市民休闲森林公园、城市绿网建设力度,扩大绿地面积,提升绿化质量。
表1 城乡增绿工程重点实施项目
名目 | 任务 | 内容 | 完成时限 |
城乡增绿工程 | 创建森林城市、园林城市 | 同心县积极争创自治区园林城市;吴忠市、青铜峡市积极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全市城市建成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7.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7.9平方米 | 2017-2020年 |
建设市民休闲森林公园 | 完成5个市民休闲森林公园建设。确保每个县(市、区)建成一座面积1000亩-5000亩的市民休闲森林公园 | 2017-2020年 | |
美丽乡村建设 | 完成庄点绿化、行道树和防护林建设1500亩,重点打造美丽乡村68个,村庄绿化率达到32% | 2017-2020年 | |
实施城乡绿色通道工程 | 在每个县建成1-2个样板景观通道,绿化面积1000亩 | 2017-2018年 | |
责任单位 | 市园林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规划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
灌区绿网工程。以加快路网、水网、农田林网“三网绿化”主体,打造覆盖全市的绿色廊道体系,建设引黄灌区农田防护林、贺兰山东麓葡萄长廊防护林、黄河主河道护岸林、灌溉渠系防护林,改造提升现有农田林网,树随路栽,绿随沟建,林随田织,构建环城、环镇、环村、环路、环水、环田、环园区大林网体系。
表2 灌区绿网工程重点实施项目
名目 | 任务 | 内容 | 完成时限 |
灌区绿网工程 | 贺兰山东麓葡萄长廊防护林建设项目 | 营造防护林5000亩。其中:红寺堡区2000亩,青铜峡市3000亩 | 2017-2018年 |
农田防护林改造提升项目 | 营造引黄灌区农田防护林8000亩,对引黄灌区1万亩防护林进行改造提升,抚育5万亩,提高防护林整体质量和生态防护效能 | 2017-2020年 | |
黄河金岸绿色长廊建设项目 | 改造提升老旧防护林5000亩,抚育1万亩 | 2017-2020年 | |
责任单位 | 市园林局、利通区、青铜峡市人民政府 |
产业增效工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学为支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推进葡萄、枸杞、苹果、红枣等特色林果产业上规模、提质量、增效益,着力打造吴忠特色经济林产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和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打造有机枸杞品牌。积极推广种植、采摘、保鲜、制干、精深加工等新技术、新工艺。建立健全安全质量标准体系、监管体系、质量追溯体系。鼓励引导企业推广使用二维码技术,从生产、加工、销售全领域,实现产品质量可追溯。
表3 产业增效工程重点实施项目
名目 | 名称 | 内容 | 完成时限 |
产业 增效 工程 | 葡萄产业 | 打造青铜峡鸽子山、红寺堡肖家窑两大葡萄产业示范区7万亩,建设酒庄100家以上。组建专业化技术服务队,包村包户包企业,指导企业、种植户标准化种植、科学化采摘 | 2017-2020年 |
枸杞产业 | 新增面积5.5万亩,建成枸杞良种繁育基地2个,建设枸杞标准化示范基地3个,提升改造5万亩 | 2017-2020年 | |
苹果产业 | 新增面积6400亩,建设苹果标准化示范基地5个,提升改造面积10万亩 | 2017-2020年 | |
红枣产业 | 新增面积2400亩,建设红枣标准化示范基地2个,提升改造10万亩 | 2017-2020年 | |
责任 单位 | 市园林局、科技局、农牧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
退耕还林工程。在盐红同三县陡坡耕地梯田、严重沙化耕地、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以及严重污染耕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带动脱贫,将所有贫困村符合条件的耕地全部纳入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优先安排。在具体落实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任务时,重点向扶贫开发任务重、贫困人口较多的地区倾斜,吸纳更多的贫困人口参与林业工程建设,通过劳务增加收入,充分发挥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扶持作用,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表4 退耕还林工程重点实施项目
名目 | 任务 | 内容 | 完成时限 |
退耕 还林 工程 | 在盐同红实施 退耕还林面积16万亩。每年实施4万亩 | 红寺堡区4万亩,盐池县10万亩,同心县2万亩。其中:发展生态林10万亩,发展文冠果、小杂果等经济林6万亩 | 2017-2020年 |
补贴政策 | 五年内可享受国家退耕还林补贴1500元/亩,退耕还草每亩1000元补助 | 2017-2020年 | |
责任 单位 | 市园林局、国土局、农牧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
湿地保护工程。加大湿地保护力度,全市湿地保有量达到71万亩,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60%。加快吴忠黄河国家湿地公园、青铜峡鸟岛国家湿地公园、太阳山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与恢复,加强黄河流域滩涂、湖泊等各类湿地保护,继续开展湿地保育与管理能力建设,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多用途管理区、湿地保护小区等建设,充实和完善湿地生态系统,逐步实现可持续利用湿地资源,优化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恢复湿地功能的目标。
表5 湿地保护工程重点实施项目
名目 | 任务 | 内容 | 完成时限 |
湿地 保护 工程 | 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 | 积极争取国家及自治区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确保全市湿地保有量不低于71万亩 | 2017-2020年 |
水系连通工程 | 构建清水沟、苦水河、南环水系、清宁河连通一体的景观水系通道 | 2017-2020年 | |
创建湿地公园 | 将宁夏太阳山暖泉自治区级湿地公园创建为国家级湿地公园、青铜峡市罗家河湿地公园创建为自治区级湿地公园 | 2017-2020年 | |
责任 单位 | 市园林局、国土局、水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
防沙治沙工程。以盐池、同心、红寺堡三县区为重点,积极争取防沙治沙综合示范、沙化土地封禁保护、沙漠公园等治沙项目,发挥好防风固沙、禁牧封育的生态功能,加强对荒漠地带和明沙丘治理,开展沙化土地调查,积极争取划定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推进国家防沙治沙示范县项目建设。
表6 防沙治沙工程重点实施项目
名目 | 任务 | 内容 | 完成时限 |
防沙 治沙 工程 | 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工程 | 重点建设三北防护林工程防沙治沙试点,在盐池、同心、红寺堡区实施人工造林3万亩,封山(沙)育林30万亩,森林抚育15万亩,退化防护林改造5万亩,实施沙漠化土地综合治理面积40万亩 | 2017-2020年 |
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项目 | 在红寺堡区月亮湾新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1处,封禁保护面积15万亩 | 2017-2020年 | |
建设沙漠 公园 | 以沙漠景观为主体,以保护荒漠生态、合理利用沙漠资源为目的,在保证沙漠景观资源质量和维护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在盐池合理开展公众游憩休闲、科学、文化、宣传和教育等活动的沙漠主题公园1个 | 2017-2020年 | |
责任 单位 | 市园林局、红寺堡区、盐池县、同心县人民政府 |
生态修复工程。以同心、红寺堡、孙家滩、青铜峡沿山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为重点,积极争取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林业示范、水源涵养林建设等林业项目,加快推进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对移民迁出后的公共场所及25度以上坡地分区域改造整理,完成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96万亩,封育管护覆盖面达到100%,发挥好黄土高原“绿岛”的作用。
表7 生态修复工程重点实施项目
名目 | 任务 | 内容 | 完成时限 |
生态 修复 工程 | 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项目 | 在盐池、同心生态移民迁出区,完成人工造林3.95万亩,实施中幼林抚育5.6万亩;草地恢复工程86.41万亩(不包括林业建设任务),退化林分改造,移民迁出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 等生态功能显著增强,植被覆盖度达到70% | 2017-2020年 |
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林业示范项目 | 加强塬面防护林、坡面防护林、沟道防护林建设,建立控制水土流失的多道防护林体系,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实施荒山人工造林1.09万亩,封山育林35万亩,森林抚育10万亩,退化林分改造5万亩 | 2017-2020年 | |
未成林造林 补植补造 | 在生态移民迁出区、迁入区加强林地管护,促进未成林尽快转化成林,完成补植补造10万亩 | 2017-2020年 | |
责任 单位 | 市园林局、农牧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
(二)深化三项改革
扎实推进林业改革,重点推动国有林场改革、湿地产权制度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实效。
完成国有林场改革。全面完成分类改革,推进政事、企事分开,建立国有林场现代生产经营管理体系,创新国有林场资源管理和监管机制,妥善安置富裕职工,有效化解公益性债务,推动国有林场科学化改革。
深化湿地产权制度改革。依据全市湿地产权确权试点工作实际,制定和完善《吴忠市湿地保护管理办法》,推进我市湿地保护立法;进一步明确确权登记发证机构,明晰湿地管理责任主体,加强湿地资源的规范管理,更好地推动湿地资源合理利用法制化进程,努力构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湿地资源管理制度,更加有效地保护湿地生态空间,促进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引导林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推动集体林地适度规模经营。开展集体林权抵押贷款,扩大林地产权直接融资规模。培育新型林业生产经营主体,鼓励发展家庭林场、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
表8 深化林业改革路线图
名目 | 任务 | 内容 | 完成时限 |
国有林场改革 | 建立现代生产管理制度 | 制定国有林场生产经营制度,形成科学规范的生产管理机制和现代林场经营机制 | |
创新资源管理制度 | 完成国有林场生态红线划定工作。各县(市、区)编制完成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 | ||
富余职工 | 完成富余人员安置工作 | ||
化解债务 | 分年度化解国有林场公益性债务。到2020年林场债务全部化解完成 | 2020年底 | |
湿地产权制度改 革 | 推进湿地保护立法 | 制定和完善《吴忠市湿地保护管理办法》 | 2017年底 |
完善湿地保护管理运行机制 | 建立完善的湿地保护和休养生息制度和湿地保护资金使用机制 | 2018年底 | |
开展湿地产权经营 | 结合湿地产权管理实际,适时制定规范湿地产权流转经营实施意见,有序推进湿地产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经营 | 2020年底 | |
集体 林权 制度 改革 | 林权管理服务平台建设 | 建立全市5各县(市、区)级林权管理服务平台,开展信息发布、政策咨询、交易竞价、融资、科技等综合服务 | 2017年底 |
林地流转 | 推进集体林地经营权依法规范有序流转 | ||
集体林权抵押贷款 | 规范和健全林权抵押登记、评估、流转和林权收储等机制,逐步扩大林权抵押贷款规模的覆盖面,力争到2020年达到全覆盖 | 2017-2020年 | |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 扶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2020年,全市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20家 | 2017-2020年 | |
发展林下经济 | 培育15个具有地方特色的林下经济种植示范基地和养殖基地 | 2017-2020年 | |
责任 单位 | 市园林局、编办、人社局、国土局、农牧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
(三)开展四项行动
实施生态资源保护红线行动。依据自治区确定的四条红线,科学划定我市林地和森林、湿地、荒漠植被、物种保护四条生态红线,对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管控。实施林木管护面积489万亩,重点公益林管护面积174.5万亩。
实施森林资源动态监测行动。开展林地变更调查更新林地“一张图”工作,结合全市多规合一工作,建立林地“一张图”更新与应用机制。
提升森林防火能力行动。加强高新技术手段和现代交通工具的装备应用,强化重点林区及国家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道路与阻隔系统,建立完善森林消防基础设施和物资储备。森林火灾受灾率控制在0.9‰以内。
实施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行动。落实有害生物防治目标责任制,建立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三大体系。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5%以上,测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各部门要切实提高加强生态林业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 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责任、明确分工,分解细化年度建设任务,各级林业部门要身先士卒,主动协调,紧紧抓住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及时化解矛盾问题,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落实精准造林。各县(市、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绿随人走、树随水走的理念,严格按照自治区规划设计、造林小班、造林模式、项目管理、成林转化“六精准”要求,紧紧抓住森林覆盖率这个关键目标,把改善山川生态面貌作为第一要务,依托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湿地保护与恢复等重点生态林业工程,大力实施精准造林战略,全面推行规划设计、造林小班、造林模式、造林措施、项目管理、成林转化“六精准”造林模式,打一场生态建设攻坚战,总体改善全市生态环境质量。
(三)提升城乡绿化。各县(市、区)、各部门要把争创森林城市作为未来绿色城市发展的主导方向,认真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把创建森林城市作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行动,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打造精品、做优城市绿化的理念,以建设绿地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宜居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大力开展城乡绿化建设,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使城乡更优美、更宜居,形成城、乡、村一体化美丽环境格局,构建城市“绿肺”和展示集文化、健身、游览、科普和生态为一体的功能齐全、内容丰富的优美城乡绿化体系。
(四)促进产业转型。各县(市、区)、各部门要加快推进特色经济林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找准林产业发展和精准扶贫的结合点,坚持不懈抓产业、强龙头、扩基地,做大做强枸杞产业,做精做细红枣、苹果、葡萄、种苗等特色林业产业,做深做特林下经济、生态旅游、花卉苗木、沙产业等新兴产业,培育新型绿色富民产业体系,逐步完善“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协会组织、农民参与、共同发展”的产业发展模式,为“精准脱贫、生态扶贫”助力增劲。
(五)深化改革创新。各县(市、区)、各部门要按照《自治区国有林场改革方案》目标任务要求,2017年6月底前全面如期完成国有林场改革任务;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完善集体林权制度,引导林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提高集体林地规模化经营水平,开展集体林权抵押贷款,扩大林地产权直接融资规模,促进林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六)加强资源管护。各县(市、区)、各部门要坚持建、管、治并举,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科学划定林地和森林、湿地、荒漠植被、物种保护四条生态保护红线,把生态红线落实到山头地块。全面落实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目标责任制,建立森林、林地、湿地长效管护机制,加强新造林抚育管护技术应用,严格抚育责任制,确保林木有人栽、有人管、有技术支撑,形成较为完备的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稳定的荒漠化生态系统。
(七)强化责任落实。各县(市、区)、各部门要建立健全政绩考核机制,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建立较为完善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机制,完善现行干部政绩考核制度和评价标准,把林业生态建设和森林资源总量管理实绩作为领导干部任期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全面衡量干部政绩。探索编制《吴忠市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生态资源资产消耗离任审计,以森林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结果和生态环境损害情况为依据,积极推进领导干部损害生态环境党政同责、终身追责机制。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