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 > 部门文件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关于审议《吴忠市粮食节约行动实施方案(送审稿)》的请示

吴粮发〔2023〕6号

市人民政府:

根据《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区粮食节约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宁党办〔2022〕58号)精神,为全面贯彻落实粮食节约行动,推动我市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约减损取得实效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牵头草拟了《吴忠粮食节约行动实施方案送审稿》,并征求相关部门单位意见现随文呈上,提请市人民政府研究审定

联系人:马永霞  联系电话:0953-2139903

附件:吴忠市粮食节约行动实施方案(送审稿)

                          吴忠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2023年3月21日

此件公开发布)


吴忠市粮食节约行动实施方案

(送审稿)

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关于“开展粮食节约行动”部署要求,大力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文明新风,推动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厅字〔202140《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区粮食节约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宁党办〔202258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长效治理,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行业引导、公众参与,突出抓好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及餐饮消费等关键环节节约减损,强化刚性制度约束,推动粮食全产业链节约减损取得实效,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二)目标任务2025年,全市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00万亩以上,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00万吨以上,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全市小麦、玉米、水稻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械化水平达到83%。低温保鲜等储粮新技术得到大范围运用推广,农户储粮环节粮食损耗浪费减少90%以上,粮食加工转化率保持在88%以上。深入开展“光盘行动”,倡导文明用餐,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良好氛围。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农业生产环节减损

1.推进农业生产节约用种。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农作物良种、数字农业等项目,推广高抗高产高效、优质低损品种,加快粮食作物播种收获精准化、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推进粮食作物节种、减损。引导选育高产高效、多抗广适、节种宜机、低损收获的品种。强化节约型品种推广,加快农作物种子提纯复壮,提高种子质量。指导农民科学选种、用种。加快水稻精量穴播、小麦匀播等新机械的推广,集成示范推广小麦精播精种、水稻大棚集中育秧机插秧、水稻精量旱穴直播、玉米单粒精量播种、种子包衣以及种肥同播等精量播种技术,提高播种质量,减少种子用量,推进播种环节节约减损。农业农村牵头,科技、财政、市场监管市、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2.降低田间地头收获损耗。推广应用玉米籽粒直收、新型智能联合收割等精细收获,减少中间环节,实现精确收割。强化农机、农艺、品种的集成配套,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和覆盖率。加强粮食作物机收减损技术指导,引导农户适时择机收获。加大老旧农机具报废更新力度,重点补贴低损高效稻麦、玉米联合收获机、玉米籽粒收获机、麦套玉米、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收获机械及大喂入量、配备作业技术参数自动检测和故障自动报警装置的大型复式高效粮食作物收获机械。广泛开展机收减损宣传动员,适时组织机收减损演示活动,加大知识培训力度,切实提高机手规范操作能力,减少机收损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工信、财政市、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强粮食生产技术支撑。把科技作为稳产增产的根本出路,注重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农业,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加强高产优质抗逆专用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新品种培育及配套栽培技术推广,开展小麦、水稻、玉米、大豆优质高产绿色轻简化生产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减少收获损耗。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绿色栽培技术,提高单产、提升品质,切实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市科技局牵头,农业农村局市、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强粮食储存环节减损

4.提升粮食产后烘干水平加强粮食烘干中心和烘干设备的规范化管理,在粮食收获季指导开展粮食烘干机械化作业。积极争取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支持,升级改造一批电、汽供热设备。积极争取上级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等预算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各类经营主体开展粮食产后烘干能力建设和改造。支持和鼓励购买先进、环保、适用的粮食烘干机械,大力推动老旧烘干机械和高耗能烘干机械的更新换代。农业农村局牵头,发改委、财政局粮食和物资储备市、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5.减少农户储粮损耗浪费。充分利用粮食科技宣传周等重大活动和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线上线下大力推广普及科学储粮知识和节粮技术,加强农户科学储粮技术培训和服务。推广农户节约简捷高效储粮装具,进一步提升农户科学储粮能力,有效减少农户储粮环节粮食损耗浪费。(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牵头,农业农村局、财政局、科技局及县(市、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6.推进绿色仓储节减损。支持开展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和绿色储粮标准化试点工作。推进粮食仓储信息化建设,推广低温保鲜等绿色生态储备技术、高效环保型装备、散粮接发设施等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新仓型的推广应用,提升粮食仓储设施的绿色化、精细化、智能化、高效化和信息化水平。推动粮仓设施分类分级和规范管理,提高用仓质量和效能。(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牵头,发改委、财政局、科技局及县(市、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7.强化储粮关键技术运用围绕粮食绿色储运、减损等领域,推动节能环保高效储运新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提升全市粮食储运技术水平。支持低温储粮成套技术集成创新,推进无公害治理虫霉、氮气气调绿色储粮、智能粮情监测、智能通风、节能低碳烘干等绿色生态智能储粮技术运用,大力发展安全低温高效节能储粮智能化技术。(市科技局牵头,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交通运输局、市场监管局及县(市、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推动粮食运输环节减损

8.发展多式联运组织方式。督促指导从事粮食运输的企业积极应用粮食专用散装运输车,鼓励企业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加快发展粮食多式联运的新型运输组织方式,培育打造一批粮食运输优质企业,建立粮食运输应急保障力量。交通运输牵头,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工信局、商务局县(市、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9.强化农村粮食运输服务。结合“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加快国省道提升改造和农村公路新改建项目建设,完善农村粮食物流服务网络,提升粮食运输服务水平。交通运输牵头,发改委、财政局、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县(市、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10.推进物流标准化示范建设。督促指导从事粮食运输的企业应用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粮食专用散粮汽车和散粮、成品粮集装箱(袋)等单元化运输装备及配套专用装卸装备技术,带动上下游粮食物流装载器具标准化,开展多式联运高效物流衔接技术示范运用,积极推进物流枢纽场站标准化建设。交通运输、商务牵头,发改委、市场监管、粮食和储备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减少粮食加工环节浪费

11.提高粮油加工转化率。贯彻执行国家小麦粉等口粮、食用油加工标准和适度加工标准,合理确定加工精度等指标,引导消费者逐步走出过度追求“精米白面”和“食用油精炼”的饮食误区,提高粮油出品率。促进粮食企业推广应用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设备,提升粮食加工行业数字化建设能力。鼓励企业加大节粮技改投入力度,推进面粉加工设备智能化改造和杂粮精深加工、食用油现代化生产线改造提升,推广应用低温升碾米设备和应用柔性大米加工设备,引导油料油脂适度加工。支持发展全谷物产业,落实“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推动全谷物及杂粮食品等营养健康新产品开发及产业化。支持推进米面、玉米、杂粮及薯类主食制品的工业化生产、社会化供应等产业化经营方式,创新食品加工配送模式,支持餐饮单位充分利用中央厨房,加快主食配送中心和冷链配套体系建设。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牵头,工信局、农业农村、科技、市场监管县(市、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12.加强饲料粮减量替代。积极推广“青贮玉米+饲用小黑麦”“春小麦+燕麦”一年两茬复种模式,增加青贮玉米、苜蓿、小黑麦、燕麦等优质饲草供应,引导建立牛羊养殖低精饲料饲养模式,减少饲料粮用量,逐步实现“化草为粮,以草代粮”。加大地源性资源饲料化研发,开展枸杞、葡萄、马铃薯产业副产物及地方林草资源柠条等地源性资源饲料化利用推广,拓宽饲料原料范围并有效利用。推广精准化饲养模式和高品质低蛋白日粮,鼓励开发生物发酵饲料和新型饲料蛋白资源,强化成果转化,减少日粮中精饲料用量。(市农业农村局牵头,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技局及县(市、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13.强粮食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积极推广秸秆、玉米芯、稻壳米糠、麸皮、胚芽、油料饼粕、薯渣薯液等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生产食用产品、功能物质及工业制品。鼓励粮油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支持推进多途径实现粮油副产物综合循环、全值和梯次利用,加强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打造产业衔接、优势互补、资源循环利用的粮食循环经济产业链,减少粮食生产、流通、加工等环节的能耗和废弃物排放,切实提高粮食综合效益。严格执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对以粮食为原料的生物质能源加工业发展进行调控,加快淘汰高耗粮、高耗能的落后产能。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牵头,发改、工信局、农业农村、科技及县(市、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14.加强粮食加工技术与装备研发。围绕新型加工、清洁生产、品质调控、生态发酵等领域,借助“科技支宁”东西部合作,鼓励粮食加工企业与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组织实施粮食增值加工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推动先进粮食加工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加快培育粮食加工科技型企业,提升全市粮食加工、副产物利用技术水平,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推广粮食精制、活性保持、品质改良、货架期优化调控、高值化利用等技术及加工成套装备,开发专用粉、营养强化粉、营养方便米制品等产品。市科技局牵头,工信局、农业农村局、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县(市、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有效遏制餐饮消费环节浪费

15.强化餐饮行业经营行为管理。开展“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活动,建立杜绝浪费、厉行节约长效机制。广泛宣传“爱惜粮食”“反对浪费”“节约用餐”等价值观念,鼓励餐饮企业推出“小份菜”“半份菜”,积极倡导文明点餐。针对用餐消费相互攀比、浪费严重现象,提倡勤俭办席,节约用餐,缩减宴席订餐时间,推出“N+1备餐制”,避免餐饮浪费。对餐饮服务经营者食品浪费违法行为,依法严肃查处。市场监管商务局牵头,县(市、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16.严格单位食堂反食品浪费管理责任。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制定实施防止食品浪费措施,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单位食堂检查鼓励采取预约用餐、按量配餐、小份供餐、按需补餐等方式提供服务防止纠正食堂用餐各类浪费行为。推动各类单位食堂加强食品采购、储存、加工动态管理,提升科学采购和使用食材水平,倡导荤素搭配、少油少盐等健康安全的饮食方式和饮食习惯机关食堂管理部门要抓好用餐节约、作出示范带头深入开展“光盘行动”,对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适时进行评估和通报。市场监管局牵头,市直机关工委、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国资委及县(市、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17.强化公务活动用餐节约管理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自治区若干规定精神和党政机关接待管理规定等要求,切实加强公务接待、会议活动交流培训、执行任务等公务活动用餐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务活动用餐制度并严格执行。公务活动原则上在单位内部食堂用餐,实行自助餐,按照健康、节约要求,科学合理安排饭菜数量严禁以会议、培训等名义组织宴请或大吃大喝。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牵头,国资委及县(市、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18.建立健全学校餐饮节约管理长效机制。深入推进节粮减损反对浪费“进校园”活动,建立防止食品浪费的监督检查机制,加大就餐检查力度,强化学校就餐现场管理,严格落实中小学、幼儿园集中用餐陪餐制度在确保校园食品安全的基础上减少食品浪费。指导学校做好粮食节约宣传教育活动,统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提升广大师生“爱粮节粮、健康消费”意识,培养学生勤俭节约、杜绝浪费的良好饮食习惯市教育局牵头,团县(市、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19.有效减少家庭和个人食品浪费。强化公众营养膳食指导,倡导家庭科学制定膳食计划,开展合理膳食行动,推动营养均衡、科学文明的国民健康饮食习惯形成。提倡居民家庭按需采买食品,充分利用食材,粗细粮搭配,小分量、多样化用餐,全面均衡摄取营养,积极引导公众树立正确健康饮食观念,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市卫健委牵头,市委宣传部、网信办、文明办县(市、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20.支持推进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坚持“两次六分、四级联动”治理模式,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治理。2023年,建立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体系,实现城市垃圾分类全覆盖。按照厨余垃圾产量等因素,合理规划收运时间、路线及频次,严格落实密闭运输要求,杜绝抛洒滴漏。探索升级厨余垃圾固液分离、厌氧发酵等处理工艺,提高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市城市管理局牵头,市发改委、财政局、农业农村局、科技局县(市、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加强节粮减损宣传教育引导

21.推进节粮减损文明创建。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结合实施文明素养提升行动,把节粮减损要求融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规范等,推进粮食节约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军营。将文明餐桌、“光盘行动”等要求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内容,推动形成全社会节粮减损、反对浪费的浓厚氛围。市委宣传部、文明办牵头,妇联县(市、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22.开展节粮减损舆论宣传。深入宣传节粮减损法律法规政策,普及节粮减损知识和技术,增强全民粮食安全意识。深化宣传,精心制播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公益广告。在用餐场所明显位置张贴宣传标语,增强反食品浪费意识。加强粮食安全舆情监测,主动回应社会关切,积极营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氛围。推动节约粮食反对浪费进企业、进餐厅,加强对餐饮行业的监管,建立健全行业标准、服务规范和反食品浪费制度规范,鼓励餐饮食品包装印刷“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字样,引导消费者按需点餐、科学消费和拒绝浪费。市委宣传部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牵头,网信办、文明办、市场监管、商务县(市、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23.推进城乡居民移风易俗。充分利用农村文化广场、文化墙等各类载体阵地,常态化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加强移风易俗先进典型选树,倡导城乡居民“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加强对广大妇女和家庭的教育引导,把移风易俗与寻找“最美家庭”、创建“文明家庭”活动相结合,讲好家风家训家规故事。规范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建设,将遏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建立用好村规民约奖惩机制,切实发挥民俗公约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教育、引导、约束、惩戒作用。委宣传部文明办牵头,民政、妇联县(市、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24.参与节粮减损合作活动积极参加粮食减损活动,借鉴外地粮食减损有关科技、政策、法规实践,系统总结粮食减损工作成效,通过各类平台分享交流经验做法农业农村、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牵头,财政县(市、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25.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站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切实增强做好节粮减损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将节粮减损工作纳入年度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压实工作责任。各部门结合自身职责,主动作为、密切配合,紧盯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提出年度节粮减损目标任务和落实方案,并向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粮考办)备案。粮考办牵头,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6.提升法治水平强化依法管粮节粮,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并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推动粮食节约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落地落实,建立健全粮食全产业链标准落实机制,对不执行标准、造成粮食过度损耗的单位和行为,依法依规进行约束。市人大常委会农环委、法工委,市司法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工信局、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市场监管局、县(市、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27.开展调查评估。探索粮食损失浪费调查评估方法,根据国家粮食损失浪费评价标准,落实自治区调查评估工作机制,适时组织开展粮食损失浪费调查评估工作。依据国家全链条粮食损失浪费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开展数据汇总和分析研究市统计局、调查队、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改委、商务局、交通运输局、工信局、市场监管局、县(市、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28.监督管理。建立减少粮食损耗浪费的成效评估、通报、奖惩等长效监管机制和部门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等相结合的监管体系,综合运用自查、抽查、核查等方式,持续开展常态化监管,市粮考办适时调度进展情况并通报。粮考办牵头,县(市、区)和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附表:吴忠市粮食节约行动工作任务清单


吴忠市粮食节约行动工作任务清单

序号

任务事项

具体落实措施

牵头

部门

参与

部门

1

推进农业生产节约用种

1.积极争取项目支持,推广高抗高产高效、优质低损品种,加快粮食作物播种收获精准化、机械化、智能化水平2.引导选育高产高效、多抗广适、节种宜机、低损收获的品种。3.强化节约型品种推广,加快农作物种子提纯复壮,提高种子质量。指导农民科学选种、用种。4.加快水稻精量穴播、小麦匀播等新机械的推广,集成示范推广精量播种技术,提高播种质量,减少种子用量

市农业农村局

科技局、财政局、市场监管局、县(市、区)

2

降低田间地头收获损耗

1.推广应用玉米籽粒直收、新型智能联合收割等精细收获,减少中间环节,实现精确收割。2.强化农机、农艺、品种的集成配套,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和覆盖率。3.加强粮食作物机收减损技术指导,引导农户适时择机收获。4.加大老旧农机具报废更新力度。5.广泛开展机收减损宣传动员。

市农业农村局

工信、财政局、县(市、区)

3

加强粮食生产技术支撑

1.加强高产优质抗逆专用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新品种培育及配套栽培技术推广,开展小麦、水稻、玉米、大豆优质高产绿色轻简化生产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减少收获损耗。2.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绿色栽培技术,提高单产、提升品质,切实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市科技局

农业农村、工信局、县(市、区)

4

提升粮食产后烘干水平

1.加强粮食烘干中心和烘干设备的规范化管理。2.积极争取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支持,升级改造一批电、汽供热设备。3.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预算内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等相关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各类经营主体开展粮食产后烘干能力建设和改造。4.支持和鼓励购买先进、环保、适用的粮食烘干机械,大力推动老旧烘干机械和高耗能烘干机械的更新换代。

农业农村

市发改委、财政局、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及、县(市、区)

5

减少农户储粮损耗浪费

1.加强农户科学储粮技术培训和服务。2.推广农户节约简捷高效储粮装具,进一步提升农户科学储粮能力。

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市农业农村局、财政局、县(市、区)

6

推进绿色仓储节粮减损

1.支持开展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和绿色储粮标准化试点工作。2.推进粮食仓储信息化建设,推广低温保鲜等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新仓型应用。

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市发改委、财政局、县(市、区)

7

强化储粮关键技术运用

1.围绕粮食绿色储运、减损等领域,加强节能环保高效储运新技术的集成创新和成果转化。2.支持低温储粮成套技术集成创新,推进绿色生态智能储粮技术运用,大力发展安全低温高效节能储粮智能化技术。

市科技局

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局、县(市、区)

8

发展多式联运组织方式

1.督促指导从事粮食运输的道路运输企业,积极应用粮食专用散装运输车。2.鼓励从事粮食运输的道路运输企业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加快发展粮食多式联运的新型运输组织方式。3.培育打造一批粮食道路运输优质企业,建立粮食运输应急保障力量。

交通运输

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工信局、商务局、县(市、区)

9

强化农村粮食运输服务

1.加快实施国省道提升改造和农村公路新改建项目建设2.完善农村粮食物流服务网络,提升粮食运输服务水平。

交通运输

市发改委、财政局、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县(市、区)

10

推进物流标准化示范建设

1.督促指导从事粮食运输的道路运输企业应用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单元化运输装备及配套专用装卸装备技术。2.开展多式联运高效物流衔接技术示范运用,积极推进物流枢纽场站标准化建设

市交通运输局、商务局

市发改委、市场监管局、粮食和储备局及各县(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11

提高粮油加工转化率

1.贯彻执行口粮、食用油加工标准、适度加工标准,提高粮油出品率。2.促进粮食企业推广应用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装备,提升粮食加工行业数字化管理水平。3.鼓励企业采用先进适用节粮技术装备改造生产线。4.落实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推动全谷物及杂粮食品等营养健康新产品开发及产业化。5.支持推进米面、玉米、杂粮及薯类主食制品的工业化生产、社会化供应等产业化经营,创新食品加工配送模式。6.支持餐饮单位充分利用中央厨房,加快主食配送中心和冷链配套体系建设。

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工信、农业农村、科技、市场监管局、县(市、区)

12

加强饲料粮减量替代

1.拓宽饲草种植空间,积极推广一年两茬复种模式,增加优质饲草供应,引导建立牛羊养殖低精饲料饲养模式,减少饲料粮用量。2.加大地源性资源饲料化研发,拓宽饲料原料范围并有效利用3.推广精准化饲养模式和高品质低蛋白日粮,鼓励开发生物发酵饲料和新型饲料蛋白资源强化成果转化减少日粮中精饲料用量。

农业农村

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技局、县(市、区)

13

加强粮食资源高效综合利用

1.积极推广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生产食用产品、功能物质及工业制品。2.鼓励粮油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支持推进多途径实现粮油副产物综合循环、全值和梯次利用。3.严格执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对以粮食为原料的生物质能源加工业发展进行调控,加快淘汰高耗粮、高耗能的落后产能。

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市发改委工信局、农业农村、科技局、县(市、区)

14

加强粮食加工技术与装备研发

1.组织实施粮食增值加工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推动先进粮食加工科技成果转化落地。2.加强粮食加工科技型企业培育,提升我粮食加工副产物利用技术水平。3.推广粮食精制、活性保持、品质改良、货架期优化调控、高值化利用等技术及加工成套装备,开发专用粉、营养强化粉、营养方便米制品等产品。

科技

工信、农业农村、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县(市、区)

15

强化餐饮行业经营行为管理

1.开展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活动,建立杜绝浪费、厉行节约长效机制。2.广泛宣传爱惜粮食”“反对浪费”“节约用餐,鼓励餐饮企业推出小份菜”“半份菜,积极倡导文明点餐。3.提倡勤俭办席,节约用餐,缩减宴席订餐时间,推出“N+1备餐制,避免餐饮浪费。4.对餐饮服务经营者食品浪费违法行为,依法严肃查处。

市场监管、商务

县(市、区)

16

严格单位食堂反食品浪费管理责任

1.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制定实施防止食品浪费措施,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单位食堂检查,防止纠正食堂用餐各类浪费行为。2.推动各类单位食堂加强食品采购、储存、加工动态管理,提升科学采购和使用食材水平,倡导健康安全的饮食方式和饮食习惯。3.对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适时进行评估和通报。

市场监管

市直机关工委、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国资委、(市、区)

17

强化公务活动用餐节约管理

1.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自治区若干规定精神和党政机关接待管理规定等要求,切实加强公务活动的用餐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务活动用餐制度并严格执行。2.公务活动原则上在单位内部食堂用餐,实行自助餐,按照健康、节约要求,科学合理安排饭菜数量,严禁以会议、培训等名义组织宴请或大吃大喝。

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国资委、县(市、区)

18

建立健全学校餐饮节约管理长效机制

1.深入推进节粮减损反对浪费进校园活动,建立防止食品浪费的监督检查机制。2.加大就餐检查力度,强化学校就餐现场管理。3.指导学校做好粮食节约宣传教育活动,统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提升广大师生爱粮节粮、健康消费意识,培养学生勤俭节约、杜绝浪费的良好饮食习惯。

教育

团市委、县(市、区)

19

有效减少家庭和个人食品浪费

1.强化公众营养膳食指导,倡导家庭科学制定膳食计划,开展合理膳食行动,推动营养均衡、科学文明的国民健康饮食习惯形成。2.提倡居民家庭按需采买食品,充分利用食材,粗细粮搭配,小分量、多样化用餐,全面均衡摄取营养。3.积极引导公众树立正确健康饮食观念,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市卫健委

委宣传部、网信办、文明办县(市、区)

20

支持推进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

1.坚持两次六分、四级联动治理模式,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治理。2.2023年,建立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体系,实现城市垃圾分类全覆盖。3.探索升级厨余垃圾固液分离、厌氧发酵等处理工艺,提高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

市城市管理局

市发改委、财政、农业农村局、科技局县(市、区)

21

推进节粮减损文明创建

1.弘扬和传承好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传统美德,将粮食节约宣传教育融入到良好家风建设之中。2.将文明餐桌、光盘行动等要求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内容,推动形成全社会节粮减损反对浪费浓厚氛围。

委宣传部、文明办

妇联县(市、区)

22

开展节粮减损舆论宣传

1.深入宣传节粮减损法律法规、政策措施,普及节粮减损技术和相关知识,增强全民粮食安全意识。2.精心制作播出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公益广告,积极营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氛围。3.加强粮食安全舆情监测,主动回应社会关切。4.加强对餐饮行业的监管,建立健全行业标准、服务规范和反食品浪费制度规范,引导消费者按需适量点餐、科学消费和拒绝浪费。

委宣传部、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网信办、文明办、市场监管、商务局、县(市、区)

23

推进城乡居民移风易俗

1.常态化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加强移风易俗先进典型选树。2.加强对广大妇女和家庭的教育引导,把移风易俗与寻找最美家庭、创建文明家庭活动相结合,讲好家风家训家规故事。3.规范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建设,将遏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建立用好村规民约奖惩机制。

委宣传部、文明办

民政、妇联县(市、区)

24

参与国际节粮减损合作活动

1.积极参加粮食减损活动,借鉴区内外粮食减损有关科技、政策、法规及实践,系统总结粮食减损工作成效,通过各类平台分享交流经验做法。

农业农村局、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财政局、县(市、区)

25

强化组织领导

1.将节粮减损工作纳入年度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坚持党政同责,压实工作责任。2.牵头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责,紧盯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年初提出年度节粮减损目标任务和落实方案,并向粮考办备案。3.有关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责,密切配合、主动作为、形成合力,确保节粮减损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市粮考办

各相关部门县(市、区)

26

提升法治水平

1.强化依法管粮节粮,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法律规定,对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2.推动落实促进粮食节约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建立健全粮食全产业链标准落实机制,对不执行标准、造成粮食过度损耗的企业和行为,依法依规进行约束。

市人大常委会农村委、法工委,司法、农业农村、商务、工信、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市场监管局、县(市、区)

27

开展调查评估

1.探索粮食损失浪费调查评估方法,落实自治区调查评估工作机制,适时组织开展粮食损失浪费调查评估工作。2.依据国家全链条粮食损失浪费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开展数据汇总和分析研究。

统计局、调查队、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改委、商务、交通运输、工信、市场监管局、县(市、区)

28

强化监督管理

1.建立减少粮食损耗浪费的成效评估、通报、奖惩长效监管机制和部门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等相结合的监管体系。2.综合运用自查、抽查、核查等方式,持续开展常态化监管,市粮考办适时调度进展情况并通报。

市粮考办

各相关部门县(市、区)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吴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党政机关表示 网站支持无障碍浏览 网站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