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属各学校: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23年“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工作的通知》(宁教办函〔2023〕75号)要求,吴忠市教育局决定组织开展“基础教育精品课”(以下简称精品课)遴选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一)激发教师教学热情。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投身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教师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学习借鉴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网址:basic.smartedu.cn)优质课程案例,融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能力,展现新时代人民教师风采。
(二)汇集优质教学资源。建立健全优质课程资源遴选更新机制,系统化体系化建设智慧平台优质课程教学资源,不断丰富平台资源内容,提高平台资源质量。
(三)服务学生教师使用。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学生预习、复习、开展探究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提供服务,促进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支持教师课堂教学,为教师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提供服务。
(四)促进优质均衡发展。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使用,帮助农村学校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课程,加快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二、质量要求
精品课包括学科课程、特殊教育、实验教学三类。学科课程和特殊教育类以微课形式呈现,包括微课视频、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单、课件、作业练习。特殊教育类可不提交作业练习。实验教学类以课堂实录的形式呈现,包括实验教学视频、实验教学设计、导学案、课件等。精品课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一)坚持正确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尊重教育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在意识形态、民族宗教、领土国界等关键问题上不能有偏差。
(二)确保科学严谨。严格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和2023 年教育部审定的教材,保证学科知识内容和授课语言的科学准确,保证情境素材的真实性、适切性和权威性。
(三)突出课堂实效。体现新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科教学改革方向,充分考虑学科性质和不同学段学生学习特点,有效解决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注重发挥学科德育功能和综合育人功能。
(四)注重制作规范。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完整、教学资源充足、摄制技术规范(见附件1),语言、文字、符号、单位等使用要符合规范,精品课(除外语课程外)应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得有任何广告。
(五)保证内容原创。精品课必须是教师本人教学实践中所积累的典型教学成果,不得冒名顶替,严禁抄袭,引用资料须注明出处和原作者。
三、工作程序
(一)自主申报。教师总结个人教学实践成果,凝练教学经验和方法,学习借鉴平台相应课程教学资源,对照目录节点(以“精品课”遴选工作网站公布为准)及报送要求,确定自己拟讲授的具体内容向学校提出申报
(二)学校推荐。学校应鼓励、支持教师参与课例设计,积极组织研讨和交流展示活动,并择优向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推荐。
(三)县(区)级初选。县(区)级教育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和优秀教师,对学校推荐的课例设计进行初选,组织相关教师试讲,在此基础上确定初步人选,并按照制作标准摄制微课视频。县级教育部门遴选确定县级精品课,并在下达的名额内(见附件2)推荐参与吴忠市遴选,同一课程节点编号只推荐1节精品课。县级精品课于9月4日前统一提交吴忠市教学研究室。
(四)市级遴选。吴忠市教学研究室分学科组织专家遴选,于9月26日前确定市级精品课并推荐参加自治区级遴选,原则上同一课程节点编号只推荐1节精品课。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实施。各县(市、区)教育局要高度重视,认真总结前两年精品课遴选工作经验,制定2023年精品课遴选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教研、电教装备等部门的作用,形成工作合力。要坚决克服形式主义,防止影响正常课堂教学工作,避免增加学生和教师的负担。
(二)严格程序标准。各县(市、区)各校要规范遴选程序,严格把握质量要求和2023年部级精品课评价指标(见附件3),坚持公开透明,保障公平公正。
(三)做好服务保障。吴忠市教育局将使用“宁夏教育云平台”开展市级评选,各县(市、区)教育局各校要对遴选工作提供全过程的教学指导、技术指导和经费保障。
(四)健全激励机制。吴忠市教育局将对获得市级精品课的教师颁发证书,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县(市、区)教育局以适当方式予以表扬鼓励。市级精品课可作为教学成果评定、职称评聘和评优评先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依据。县(市、区)教育局要对获得市级、县级精品课的教师以适当方式予以鼓励。
(五)强化推广应用。精品课将作为优质课程资源,供广大师生学习使用。县(市、区)教育局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精品课交流展示活动,加大优质教育资源推广应用的力度,切实提升精品课使用效益,促进提高教育质量。
五、其他事项
1.请各县(市、区)教育局填写工作联系表(见附件4),加盖公章后于2023年7月15日前,并发送电子版至联系邮箱,并通知具体联系人加入自治区管理QQ群。
2.各县(市、区)教育局需在9月4日前通过“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2023年吴忠市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活动”(https://show.nxeduyun.com/cams/home/resource?id=640025565&type=3)栏目完成县级精品课上报推荐工作,并于9月4日前完成精品课县级推荐汇总表进行上报确认。
3.义务教育信息科技学科传课版本为电子工业出版社《信息技术》,目录以教材目录为准;其他学科传课版本、目录以国家中小学校智慧平台正式发布为准。
联系人:丁老师,电话:0953-2120322,0953-2013502
联系邮箱:41288987@qq.com
自治区精品课管理QQ群:994141034
附件:1.精品课制作要求
2.吴忠市“基础教育精品课”名额分配表
3.2023年部级精品课评价指标
4.工作联系表
吴忠市教育局
2023年7月6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1
精品课制作要求
一、学科课程、特殊教育
学科课程、特殊教育精品课内容应为教育部审定的各年级各学科教材中的具体一课(节)所含知识(可选择的课程以平台公布的课程节点为准)。一课(节)如有多个课时,需分别制作多个微课,最多不超过3个课时。每课时微课包括微课视频、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单、课件、作业练习。特殊教育类可不提交作业练习。如有实验内容,可提供实验视频。相关模板可从平台下载。
(一)微课视频
微课视频应采用“教师讲解+多媒体大屏”的形式,适当呈现授课教师画面,增强教学的交互性和画面的可视性。单个微课视频时长:小学10—15分钟、中学15—20分钟。微课视频应包含片头,时长5秒,文字信息包括:教材版本、学科、年级、课名、主讲教师等信息。录制环境安静无噪音,光照充足均匀,教师语言规范,声音响亮。视频画面的比例为16∶9,大小不超过1G,编码格式H.264/25帧,分辨率1920*1080P,建议码率8Mbps,音频ACC编码、码率128Kbps。鼓励教师对微课视频文件进行后期编制,可根据教学内容要求适当调整屏幕大小,布局美观大方。
(二)课件
课件及其嵌入的媒体素材应确保内容清晰无误,界面设计简明、布局合理、重点突出,风格统一。引用地图应使用教材上的地图并标明出处,格式为:地图出自xxx(教材名,出版社,版本,第x页)。
(三)其他文档
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单、作业练习等以文本的形式呈现。
学科课程类教学设计应至少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等。教学目标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教学实际情况。教学内容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课例研究成果,着重分析本课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包含必要的教学环节,层次清晰,体现多样化教学方式。学习任务单内容应包括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准备、学习方式和环节以及配套学习资源推荐(包括教科书相关内容阅读及其他学习资源)等。作业练习应与学习目标相一致,建议设计多样化的作业任务,除适量的纸笔练习题(需附答案)外,可布置绘图、调研报告、手抄报、课后实践活动等任务。
特殊教育类教学设计应至少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等。针对残疾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开展学情分析,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内容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课例研究成果,选用适切的教学资源,合理安排教学各环节。学习任务单内容应包括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方式和环节以及配套学习资源推荐(包括教科书相关内容阅读及其他学习资源)等。
二、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精品课应为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2年修订)所涉及的实验或实践活动。具体包括小学数学、科学、信息科技,初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信息科技,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实验类型可为课标原型实验、课标实验的简单变式实验、基于真实问题情境的实验以及跨学科实验等多种形式。每节课需包括实验教学视频、实验教学设计、导学案、课件等。
为有效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鼓励教师在教学中积极运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的一般范式与方法,创新实验教学模式,提升实验教学品质。鼓励教师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创新实验设计,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意愿。鼓励教师布置实践性作业,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增加学生科学探索的机会。
(一)实验教学视频
实验教学视频应为一节完整实验课的实录,时长一般为40—45分钟。实验教学视频应包含片头,时长5秒,文字信息包括学科、年级、课名、主讲教师、学校等。视频画面的比例为16∶9,大小不超过3G,编码格式H.264/25帧,分辨率1920*1080P,码率8Mbps,音频ACC编码、码率128Kbps。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须近镜头拍摄,要求图像、声音清晰,不抖动、无噪音。
(二)课件
课件及其嵌入的媒体素材应确保内容清晰无误,界面设计简明、布局合理、重点突出,课件字体大小和配色方案要符合GB40070-2021《儿童青少年学习用品近视防控卫生要求》。教学采用的纸质及电子地图、地球仪等应为经过有审核权的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审核的产品。
(三)其他文档
实验教学设计、导学案以文本形式呈现。
实验教学设计包含素养目标、实验资源、实验设计与创新点、实验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实践作业等部分。素养目标适宜、恰当、全面。实验设计科学、合理、新颖,符合学生年龄特征与操作水平。实验资源名称规范、规格明确。实验教学过程详略得当、条理清晰。实践作业应与实验教学课紧密联系,有利于学生实验素养的提升。
导学案设计应能有效支撑素养目标的落地与实验教学过程的实施,科学探究类实验应注重科学方法的指导与应用,任务型实践应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时需提交至少3份学生完成后的导学案扫描件,要求与课堂一致、真实、典型。
附件2
吴忠市“基础教育精品课”名额分配表
县区 | 课例数 (含学科教学、特殊教育、实验教学) |
同心县 | 150 |
盐池县 | 100 |
红寺堡区 | 120 |
青铜峡市 | 120 |
利通区 | 120 |
市直属学校 | 280 |
合计 | 890 |
附件3
2023年部级精品课评价指标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指标描述 | 权重 |
目标 内容 | 教学目标科学合理 |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核心素养导向;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可检测,重难点突出。 | 10 |
教学内容 组织科学 | 教学内容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认知规律,注重培养学生能力;覆盖该课所含知识,课时安排合理。 | 10 | |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流畅紧凑 | 教学过程包含必要的教学环节,层次清晰,过程流畅;课堂容量适当,时间分配合理。 | 15 |
教学方法策略适切 | 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理念,注重学生亲身体验、情境感知;教学组织严谨,教学方法得当,策略有效。 | 15 | |
信息技术 融合有效 | 熟练运用信息技术,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整合和应用数字教育资源,促进知识理解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教学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如有实验内容,实验技术应运用合理。 | 15 |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明确恰当 | 教学设计(及学习任务单)与教学目标一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体现导学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 15 |
作业练习规范科学 | 课上练习、课后作业、实验活动(如有)紧扣教学目标,总量适中,难易适度,形式多样,促进学生发展。 | 10 | |
技术规范 | 资源完整 提交规范 | 教师讲解、实验与多媒体演示切换适当,布局美观,声画同步;课件、学习任务单、作业练习信息完整、格式规范;资源引用注明出处。 | 10 |
特殊教育 | |||
一级 指标 | 二级 指标 | 指标描述 | 权重 |
教学 设计 | 教学目标科学合理 |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特殊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特殊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教学目标阐述清楚、具体、可评价 | 10 |
教学内容组织科学 | 准确分析本教学内容在教材、教学单元中的位置及对发展特殊学生能力的功能与价值 | 10 | |
学情分析精准合理 | 基于特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风格等精准分析学情 | 15 | |
重难点明确突出 | 明确本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并提出解决策略与方法 | 10 | |
教学 过程 | 教学环节流畅紧凑 | 科学合理设计教学活动,环节清晰,注重全面发展、潜能开发、缺陷补偿,教学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 10 |
教学方法策略适切 | 根据特殊学生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手段,注重启发式、探究式、直观性教学,促进特殊学生多感官参与,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15 | |
技术教辅具融合有效 |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表现形式合理、适宜学生;合理使用教具辅具,使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和表达方式更具多样性、直观性和适切性 | 10 | |
教学 资源 | 任务单规范科学 | 学习任务单与教学目标一致,符合特殊学生的认知水平,体现导学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 10 |
规范 要求 | 资源完整提交规范 | 教师讲解、实验与多媒体演示切换适当,布局美观,声画同步;课件、学习任务单信息完整、格式规范;资源引用注明出处 | 10 |
实验教学 | |||
一级指 标 | 二级 指标 | 指标描述 | 权重 |
实验 教学 目标 | 总体目标 | 符合现行课程标准要求,有效促进学生理解并形成科学观念,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能力等的发展 | 10 |
实验 教学 设计 | 实验设计 | 实验设计科学严谨,实验可操作性强。活动设计与教学目标一致,有效运用实验技术解决实验的重点难点、优化实验过程、提升实验效果 | 10 |
实验资源 | 符合学科教学装备配置标准的相关要求。实验设计安全、环保、可靠,预案科学,防护措施、急救与应急设备得当,注意事项明确 | 10 | |
实验 教学 过程 | 学生活动 | 能有效利用实验资源,充分参与实验与实践活动过程;实验操作规范,观察记录细致,分析论证过程科学;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实践意愿强,参与度高 | 15 |
教师活动 | 能给予学生规范、清晰的示范,无科学性错误;有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有效指导学生设计、实施实验探究与实践活动,有效与学生互动,有效做出实验教学反馈与评价;专业技术用语运用得当;板书或课件设计思路清晰、规范、恰当 | 15 | |
实验 教学 效果 | 实验效果 | 实验现象明显,实验数据或信息可靠,结论合理, 实践作品或任务完成效果好;对实验误差或任务解 决过程中的特殊情况分析准确、处置恰当 | 10 |
目标达成 | 学生能够完成实验学习任务,知识理解、科学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学生体验到实验、实践和克服困难成功的愉悦,学习气氛活跃,有进一步开展实验及实践活动的意愿 | 10 | |
学科 特色 与创 新 | 思路创新 | 思路创新基于教学目标创设新颖的实验情境;创新实验展示形式、实验设计与实施途径;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及实验教学组织形式 | 10 |
技术与器材创新 | 创新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促进理解和问题意识的形成;围绕课标要求,合理开发实验教学课程资源或自制实验教具,有效应用于教学 | 10 |
附件4
工 作 联 系 表
单位名称(教育行政部门公章)
负责部门名称 |
| |||||||||
具体组织部门 | 姓名 | 性别 | 民族 | 所在单位/处室 | 职务 | 办公电话 | 传真 | 手机 | 邮箱 | QQ号 |
负责人 |
|
|
|
|
|
| ||||
联系人 |
|
|
|
|
|
|
|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