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
2021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食品安全相关部门紧紧围绕工作职能,坚决贯彻“四个最严”要求,全面落实“党政同责”“四有两责”,以全域创建“食品药品安全区”为抓手,不断加大整治规范力度,着力提升工作能力水平,全市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中向好,未发生安全事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1年食品安全工作开展情况
(一)做到三个到位,以更大决心落实食品安全责任。一是
重视程度到位。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要点,各级党委常委会会议、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听取汇报19次,研究解决问题,配备食品安全协管员846名,保障食品安全监管专项资金151.8万元。市人大常委会对食品安全工作开展调查,给予充分肯定,市政协将食品安全列入民主监督议题,市委巡察办、党校将食品安全纳入巡察及干部培训内容。二是安排部署到位。组织召开2021年吴忠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全体会议,推进全域创建“食品药品安全区”工作,制定《2021年吴忠市食品安全工作要点》《吴忠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工作制度》,修订《吴忠市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确保工作有序开展。三是指导检查到位。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先后57次调研食品安全工作。市政府抽调专人,对全域创建“食品药品安全区”工作进展情况开展2次专项检查。市直各成员单位结合工作职责对各县(市、区)动物疫病防控、校园食品安全、粮食收储质量等工作开展指导检查。全市“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权责一致、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尽职免责”的食品安全治理机制体制不断完善。
(二)聚焦三个环节,以更实举措筑牢食品安全防线。一是聚焦源头治理环节,强化产地安全管理。推进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对重点企业、重点地块进行土壤环境污染监管监测。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建立农药减量增效示范区29个、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点181个。加强农资市场监管,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有序推进,粮食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二是聚焦生产销售环节,强化重点领域监管。坚持“产管并重”原则,开展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标签标识专项督查和乳制品生产企业体系检查,规模以上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认证38家,风险分级评定269家。推进肉及肉制品专项检查,排查养殖场(户)及屠宰企业18786家次,监督抽检肉及肉制品86批次、现场抽检5414份,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1件、取缔黑窝点2个、侦破3起输入型销售病死牛肉案件。强化食品流通监管,落实索证索票等自律制度,全市10587家食品销售单位推行风险分级动态管理,76家超市开展“放心食品超市自我承诺活动”,创建自治区级“放心肉菜超市”3家。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监管,按照“三专、三证、四不” 工作要求落实人物同防、全程防控,全市注册“宁冷链”追溯系统514家,排查冷冻冷藏经营单位10656家次,开展冷链食品、环境、从业人员核酸检测7621份,结果均为阴性。三是聚焦餐饮服务环节,守护餐饮食品安全。制定《吴忠市餐饮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全面实施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鼓励餐饮单位煤改气(电),解决后厨卫生脏乱差问题。开展“餐饮安全你我同查”活动,约谈网络订餐平台,督促经营单位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执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和进货查验制度,开展“文明餐桌”行动,使用公筷公勺,拒食野生动物,落实食安封签,自觉践行“光盘行动”,全力查堵食品安全和疫情防控短板弱项、风险隐患。共检查餐饮单位26032家次,立案查处违法案件27件,处理投诉举报60件,餐饮单位量化分级评定100%、明厨亮灶99.13%。成功举办2021大西北吴忠早茶美食文化节,我市获得“早茶文化美食地标城市”称号。强化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开展“小饭桌”联合检查,排查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学校(幼儿园食堂)明厨亮灶和量化分级均达到100%。
(三)实现三个显著,以更强效果提振食品安全信心。一是全域创建工作成效显著。召开工作推进会议2次、联席会议7次,明确成员单位职责,认真制定工作任务书、时间表,13项重点任务有序推进,22项量化指标已完成19项。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管理人员抽考覆盖率100%、合格率99.19%,自查报告率95%以上。30家食品生产企业和229家学校食堂购买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以“智慧监管零距离”为主题开展政府开放日活动,邀请341名社会各界人士参与“餐饮安全你我同查”和“百名群众进后厨感受食品安全”活动。畅通消费投诉举报渠道,受理食品药品消费投诉举报535件,办结523件。建立食品药品安全等警务工作站3个,排查食品药品安全公益诉讼案件线索49件、立案49件。印发《吴忠市全域创建“食品药品安全区”宣传工作方案》,在《中国食品报》等媒体刊播稿件255篇,编发工作简报138期,开展食药安全知识宣传258场次,刊播公益广告、视频、标语、短信等55万条次。二是推进智慧监管成效显著。建立食品药品智慧监测中心、农业投入品在线管理系统,开发运行“吃在吴忠”手机APP。420家学校(幼儿园)食堂全部纳入“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系统,利通区等县(市、区)建立指挥监控中心,利用智能抓拍系统随机检查校园食堂4506家次,整改问题4380条。三是打击违法犯罪成效显著。组织开展昆仑行动、清风行动、农村食品市场、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等各类专项整治57次,累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 29.7万家次,查办食品违法案件226件、罚没款90.18万元;查办刑事案件5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3人次。
(四)强化三项措施,以更高标准提升食品安全水平。一是强化信用体系建设。开展诚信主题实践活动,引导企业主动公示信用信息,共上传“双公示”信息1525条、行政许可信息13529条,行政处罚信息752条。对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近1000家企业在注册登记、银行贷款、法人任职资格等方面落实联合惩戒措施,依法吊销420家“僵尸”企业营业执照。二是强化品牌建设。全面落实质量标准,做强公用品牌,推动重点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14家企业参加国际食品博览会,12家企业开展“三品”专项行动典型成果申报,创建国家绿色农产品标准化集成等示范基地8家,巩固提升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等基地8个,累计获证“两品一标”产品163个。2021年“盐池滩羊”区域品牌价值达88.17亿元,盐池县获批“盐池滩羊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项目”。“国强”“杜优素”等五个自治区服务业品牌化示范项目持续推动。“青铜峡大米”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促进运用工程项目,注册申请“吴忠早茶”集体商标。三是强化抽检监测。共开展各类食品抽检监测7720批次、快速检测74970批次,合格率99.8%;开展各类食用农产品抽检监测1305批次、快速检测10796批次,合格率99.6%,全面完成5批次/千人以上的指标任务。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意识有待增强,诚信制约机制、监管追溯体系尚未完全形成。二是系统性风险因素还较突出,新技术、新品种层出不穷,监管手段、信息化水平与当前网络销售等新业态迅速发展监管需要还不相适应,食品监管工作由“传统监管”向“智慧监管”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三是全域创建“食品药品安全区”宣传力度广度需要进一步加大,群众对创建工作知晓率、支持率和对食品药品安全总体满意度与全域创建工作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三、2022年工作思路
(一)落实党政同责,压实责任链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方案》《吴忠市党政领导班子成员食品安全责任清单》,不断强化食品安全齐抓共管的态度和决心。完善全链条监督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强化地方党委、政府领导责任、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加强乡(镇、街道)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建设,推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有效落实。
(二)推进全域创建,务求取得实效。动态管理已命名的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单位、“放心肉菜示范超市”,持续巩固示范创建成果,进一步发挥引领作用。围绕《吴忠市全域创建“食品药品安全区”实施方案》22项量化指标、13项创建任务,对照《宁夏回族自治区全域创建“食品药品安全区”评价验收细则》,全力推动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有序开展全域创建工作,确保2022年底全面完成创建并顺利通过验收,大力提升我市食品药品安全治理水平。
(三)坚持问题导向,提升治理能力。健全食品从产地环境、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到终端消费各环节全链条“线上线下”监管制度,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持续深入推进网络订餐、学校幼儿园食堂、旅游景区、农村食品市场等专项整治,加强“五小”食品综合治理,严格执行“行刑衔接”和“检打联动”,重拳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
(四)加强抽检监测,严控安全风险。持续加大食品抽检监测力度,提高高风险、低合格率食品抽检频次,加强食源性疾病、食品中有害物质、环境污染物、食品相关产品等监测,确保完成食品及食用农产品抽检量每年5批次/千人以上任务要求,有针对性消除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牢牢守住不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底线。
(五)营造良好氛围,构建共治格局。广泛开展全域创建“食品药品安全区”科普宣传活动,通过“以案说法”活动加大正面典型宣传和反面案例曝光力度,加强食品安全信息发布,提升人民群众对全域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和支持率。推进食品生产经营诚信体系建设,督促企业切实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适时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应急演练,着力提升基层监管人员能力水平。以“12315”投诉举报平台为抓手,完善食品安全投诉举报服务机制,营造“食品安全共同监督,健康和谐人人受益”的社会共治氛围,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吴忠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年11月30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