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 > 部门文件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2020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2020年,市信访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的殷切帮助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重要思想,继续围绕推进信访制度改革和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扎实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现就我局依法治市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自查,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法治学习。以创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模范机关活动为抓手,突出政治建设,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带头作用,统筹用好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组织会议、干部理论学习例会、干部职工定计划个人自学等途径,举办信访业务技能比赛、百场普法宣讲,参加全市推进法治建设业务骨干培训班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等培训班,分专题、分阶段、分层次持续开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信访工作是什么?信访形势怎么看?信访工作怎么做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信访工作制度改革。全年参加培训班30人次,举办普法宣讲4场次。

(二)强化法治宣传。扎实开展《信访条例》修订实施15周年宣传。充分利用居民小区、单位宣传栏、宣传条幅、宣传彩页等各类宣传渠道,面向群众开展经常性信访条例的宣传普及,把法治宣传教育融入到管理和服务全过程。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通过制作、展架,印制发放《宣传彩页》、印标的一次性纸杯等宣传品,应用“吴忠市信访”微信公众号、政府网站转载等方式,加强法治信访宣传,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守法、人人遵规”的良好氛围。全年发放宣传彩页20000余份、举办全市信访干部业务培训班1场次80余人参加。

(三)突出法治教育。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六清”行动为契机,将进京赴银到非接待场所非法上访聚集、携带危险物品和管制器具、在信访接待场所滞留滋事等行为列为信访乱象,扎实开展信访领域乱象整治,引导群众依法逐级走访,从源头上减少违法上访行为,切实维护全市信访秩序。全年未因信访事件引发不良炒作造成恶劣影响。

(四)注重源头治理,推动问题调处化解。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把信访工作主动融入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大格局,在全市部署社会综合治理中心的基础上,在利通区探索建立了受办一体化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在盐池县实验开展信访矛盾多元化解诉源治理工作,总结信访积案化解经验,巩固积案化解成果,有效推进多元化解工作。红寺堡区成功创建全国信访“三无”县区。成立了“信访事项人民调解委员会”、制定了司法工作者和律师参与信访问题多元联调联解工作机制,聘请1名律师作为法律顾问。

(五)坚持事要解决,全力化解信访问题扎实开展涉访矛盾纠纷排查,全部定向交办5个县(市、区)和21个市直部门办理。加快网上信访事项流转速度,办理时限由60天缩短到30天以内办理速度和办结质量排名全区前列。扎实开展集中治理化解重复信访专项工作,逐一建立台账,实行清单式管理,全部定向交办责任单位。

(六)规范复查复核,依法维护群众合理诉求。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的工作理念,对办理程序不规范、处理意见落实不到位等办结不彻底的信访事项,全部纳入复查复核范围,由县市两级信联办分级负责开展复查、复核工作,及时对信访群众诉求中的合理部分进行维权和政策救济,依法保障信访人的合法权益。2020年,通过召开听证会、研判会商会、限期督办等形式,共复查复核信访事项29件,依法维护合理诉求17件

(七)聚焦机制建设,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按照《信访条例》的规定,始终把解决问题作为第一责任,把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作为第一目标,全力打造“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及时完善市县部门依法分类处理信访问题清单,积极参与制定自治区信访工作地方标准。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规范办理流程,及时开通宁夏信访网上智能辅助系统和吴忠市信访微信公众号,实现“不见面、马上办”、“不走访、网上访”。创新接待方式,开展微信“掌上访”、“集市访”、“家门口的信访局”流动服务、基层信访代办服务。通过制度的建立健全与落实,做到诉求合理的解决问题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到位。

二、当前存在问题

(一)总体上看。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信访形势依然严峻,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及一些突出的信访问题有待解决,信访积案化解难度大。二是对信访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深。多部门参与调处化解的机制还不完善,一些小的信访问题未能及时在基层得到解决,造成初信初访化解不及时形成积案个别地方对矛盾纠纷排查抓得不深、不细有些单位为民排难、解除民忧意识还没有切实上升到一定的政治高度,保一方平安排除社会不稳定因素的认识还不到位,存在化解进度慢、办理不规范的现象。重复信访事项、化解信访积案绝大多数是沉积时间长、涉及面较广、政策调剂不明确、案情相对复杂的案件,属地和责任单位往往存在畏难情绪,与新的办结标准存在大的差距。三是依法维权意识不强。维权是一个“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的问题,涉及“全民”和“领导干部”两个方面,信访群众是“全民”的一份子,在维权的路上恰恰放弃了自己应该享有的权利。部分已经进入法院审理环节属于涉法涉诉类信访案件,按照相关规定信访渠道是不予受理的,但信访群众仍执着于信访渠道“信访不信法”。不签合同、没有欠薪票据的欠薪类信访案件时有发生,信访当事人普遍认为签合同、索要票据麻烦。

(二)从群众直接来访、网上信访类型看。涉及房地产开发、拆迁补偿、劳动保障、农业生产、环境治理、金融诈骗、涉疫复工等方面的社会矛盾隐患突出,信访秩序受到一定冲击,还存在一些影响社会稳定的不确定、不和谐因素。房地产开发管理、生态环境整治、集资融资、涉疫利益受损等矛盾问题凸显,诉求涉及面广、权益交织、化解难度较大。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切实开展信访矛盾不稳定因素排查化解工作。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打好主动仗,层层开展重点排查,建立风险台账。按照“定领导、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包调查、包处理、包稳定”的“三定三包”责任制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及时防范化解可能出现的各类矛盾纠纷。持续跟进信访人员的思想疏导、法治教育、生活救助及包保化解工作。

开展领导接访、约访和包抓重点信访问题。针对疑难复杂信访问题,明确市、县、乡三级党政领导在来访接待场所接访、约访日程,制定领导包抓督办重点信访问题清单,县(市、区)配套跟进,同步联动,全力推进重点信访事项 “四级书记包抓”机制落地见效,持续带动全市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

   (三)加强集中劝返和应急处置工作。按照自治区信联办、吴忠市党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建立信访维稳应急处置工作机制,成立工作小组,应急预案三级联动部门协同,全天候值守信访接待场所,按照责任区域、分工负责,及时接待和处置本辖区来访群众和重点信访人员。(四)持续处理好疫

防控和来访接待工作的关系。按照市防控办工作要求,坚决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松动心态,持续做好来访群众体温测量、健康码查验、人员信息登记和定时清洁消毒工作。对个体来访群众,做到即登即办,即办即交,及时离开;对群体来访,选定2-3名群众代表及时疏散同访群众,受理后立即转交责任部门及时化解办理,确保来访群众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五)扎实开展治理重

复信访和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全市上下个责任单位力合作、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底线思维、增进效率意识,强弱项、补短板,提进度、促质效,勤协调、快录入,自觉把集中治理专项工作的开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严格按照“案结事了、息诉罢访”的结案标准,认真调查案由诉求,仔细研究解决办法,对所交办的案件做到“三个重新”(重新组织办案人员、重新调查取证、重新研究化解意见)“三不局限”(不局限于原有结论、不局限于程序终结、不局限于常规方法),穷尽化解手段和解决方法,全力以赴推动信访案件的化解。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吴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党政机关表示 网站支持无障碍浏览 网站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