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 > 部门文件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关于印发《2020年道路交通事故防控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公安(分)局、交管局:

现将《2020年道路交通事故防控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吴忠市公安局

2020年3月17日

 

(此件公开发布)

 

 

 

 

 

2020年道路交通事故防控专项行动工作方案

 

为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持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按照市政法委《关于报送 “四大行动”方案的通知》和公安部、公安厅交管局部署要求,特制定本工作方案。现就做好2020年道路交通事故防控专项行动工作制定如下方案。

一、工作目标

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进一步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减量控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防风险、除隐患、保安全,在巩固重特大事故预防成果、保持稳定态势基础上,努力在减少事故、保护生命上下功夫。2020年道路交通事故预防要努力实现“三个持续减少、一个坚决防止”的目标,即道路运输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较大道路交通事故持续减少,坚决防止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确保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向好。

二、组织领导

成立由市公安局副局长毕顺元任组长,交管局局长魏升任副组长,交管局各副局长、各县(市、区)公安(分)局分管局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公安局交管局,交管局局长魏升兼任办公室主任,副局长柳军红任副主任,负责专项行动工作协调、指导。各县(市、区)公安(分)局要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进一步分解任务、细化措施、突出重点、落实责任,全力推动工作落实。

三、主要措施

(一)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提升工程

1.深化重点车辆和驾驶人源头隐患清理。进一步提高“两客一危一货”、农村面包车、“营转非”大客车等重点车辆检验率、报废率、违法处理率以及重点车辆驾驶人审验率、换证率,努力实现重点车辆和驾驶人“带病上路”问题明显减少。“两客一危”检验率、报废率、违法处理率均达到99%以上,“营转非”大客车、农村面包车检验率、报废率达到95%以上,重型货车检验率、报废率、违法处理率达到90%以上,重点车辆驾驶人审验率和换证率达到98%以上。

2.排查运输企业重点车辆隐患。会同交通运输部门对辖区“两客一危一货”运输企业和校车开展全面检查,要求企业及时整改问题隐患,落实交通安全主体责任,鼓励在用客车参照国家标准安装前轮爆胎应急装置。全面梳理客运车辆登记信息,与道路运输资质信息比对,严管单位通勤车辆,排查“黑客车”,严厉打击非法营运车辆。要对交通安全隐患多、风险突出、整改不力的运输企业实施联合惩戒。对重点运输企业和货物装载、发货的企业、站场开展检查清理,对发现的问题当场予以纠正或者责令限期整改,并依法予以处罚,对超载运输车辆一律抄告交通运输部门。

3.推进道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持续开展公路事故多发点段、突出安全隐患点段、团雾多发路段排查,及时将结果报告当地党委政府,通报当地安委会挂牌督办,抄报上级公安交管部门,隐患治理率达到100%。配合交通运输、公路部门深入推进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推动国省道增设中央隔离设施,整治路侧违规开口过多问题,深化“千灯万带”示范工程,推进农村公路平交路口信号灯、减速带建设,建设率达60%,并结合本地实际推动交叉路口安装照明灯、修剪绿化带,减少因路口视距不良、视线遮挡导致事故的风险隐患。进一步强化“马路市场”清理整治。

(二)开展城市交通出行安全水平提升工程

4.提升城市行人出行安全水平。排查行人、非机动车事故多发点段,逐步完善机非隔离设施和机动车让行提示设施。持续深化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治理工作,对重点路口进行专项治理,不间断组织全城统一行动,大力推动社会共治,不断提升礼让率。规范行人交通行为,提升行人安全意识,严查行人闯红灯、不走人行道、不走人行横道等交通违法行为。

5.提升城市非机动车出行安全水平。完善非机动车道建设,科学设置路内停车泊位,治理违法占道停车,保障非机动车通行空间的连续性、安全性。规范非机动车通行秩序,严查非机动车闯红灯、逆行、占用机动车道等违法行为。

6.提升城市机动车出行安全水平。加强机动车通行秩序管理,加大酒驾醉驾、假牌套牌、无证驾驶、不按规定让行、不按规定使用远光灯等违法查处力度。严管重型货车、渣土车,严查超限超载、闯红灯等严重交通违法。充分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强化数据分析研判,提升查处涉牌涉证、开车接打电话等交通违法能力。

(三)公路交通安全防控能力提升工程

7.强化公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应用。优化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建立布控查控配套工作制度,推广车辆查控市县两级分类标准,推进车辆布控联网联控,强化重点道路、重点点位交通监控设备联网联控,推进集成指挥平台和警务通APP实战应用。将非现场违法行为100%录入公安集成指挥平台,并通过平台录入。加快国省干线、主要道路区间测速建设,有效降低车速,预防道路交通事故。

8.深化警保合作农村“两站两员”建设。健全完善劝导站运行机制,建立长期经费保障机制,制定考评标准,强化技能培训,拓展服务内容,完善宣传阵地设置和使用,2020年每个县(市、区)至少建设2个标准警保合作劝导站。加快构建农村地区交警中队、劝导员各司其职的农村交通安全工作机制。深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及手机APP应用,每名农村劝导员每天至少录入1条劝导信息。

9.持续开展交通违法整治。积极开展区域联合整治、周末夜查统一行动,加大集中整治力度,始终保持严查严管态势。认真分析国省道和农村公路交通事故规律特点和肇事肇祸突出的交通违法行为,集中整治G338、G344、G109、G110、G307、S103等国省道重点路段、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科学调整部署,抓好秩序整治行动,抓实集中夜查行动,严查严处超速行驶、超员超载、酒驾醉驾、涉牌涉证和非法改装等严重交通违法,组织开展针对性整治,现场交通违法查处记分占比达15%以上。

(四)全民交通安全文明意识提升工程

10.开展好“一盔一带”治理宣传。组织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加强宣传发动和执法劝导,引导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佩戴安全头盔、汽车驾乘人员自觉使用安全带。

11.策划好“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宣传。积极会同相关部门,融媒体策划,矩阵联动,多渠道、多点位、立体化组织开展文明交通宣讲、体验、展演及典型交通违法、事故案例曝光,提档升级“全国交通安全日”品牌影响力。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创新公益宣传,提高“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活动全民参与度。

12.组织好重点人群精准宣传。编制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三年计划。完善面向中小学生、“两个教育”等重点人群的课程教育,全面推广应用满分教育和审验教育互联网学习教育平台。加强宣传阵地建设,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立体化宣传。大力推动交通安全宣传警示提示进入生产生活场景,加强“一老一小”和农民工宣传。辖区中小学校、农村、两客一危一货、旅游景点、外卖快递配送企业、社区、重点行政单位、驾校等重点群体宣传覆盖率达到100%。    

13.坚持好交通安全警示宣传。持续曝光“高危风险企业”“突出违法车辆”“典型事故案例”“终生禁驾人员”,深化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公开公示。加强深度调查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增强对从业人员的警示震慑,各地每月曝光典型事故案例不少于2起、严重违法行为不少于3起。认真做好重要节假日“两公布一提示”工作,逐步建立交通安全信息主动发布机制。

14.利用好新媒体宣传。积极挖掘本地交通违法和交通事故典型案例、交警正能量事迹进行宣传;各地新媒体(两微一抖一快等)每月转发部局、总队新媒体内容不低于15条,积极开展网友举报线索核查答复和政策法规、业务办理宣传咨询。每月被中央级权威媒体、专业媒体及区级媒体采用的新闻素材分别不少于1条、1条、4条。

(五)部门协同联动整治攻坚提升工程

15.加强旅游客运安全管理。协调配合交通运输部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旅游客运安全管理的意见,强化全链条监管。配合开展客运行业清理整顿,严厉打击无证经营、非法营运、只挂不管等突出问题,督促运输、旅游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从业人员教育管理和营运车辆保养维护。协同建立旅游客运等“两客一危”车辆信息通报核查机制。

16.加大超限超载治理力度。进一步深化治超联合执法机制,推动交通运输部门加强重点货运源头监管,落实“一超四罚”措施,深入开展“百吨王”整治,坚决实行顶格处罚。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事故预防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直接影响平安吴忠建设的效果,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坚持把减少事故、保护生命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化解事故风险,消除事故隐患,全力维护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二)强化督导检查。各地要亲自研究、亲自部署,班子成员要各负其责、划片包干。通过定期通报、明察暗访、约谈督办等方式,推动工作落实,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对因交通安全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引发严重后果的,严格责任倒查,严肃追究责任。

(三)坚持规范执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执勤执法记录仪使用,加强执勤执法全流程监管,防止执法不当引发负面舆情。要加强安全防护教育提醒,落实安全防护装备,特别是加强夜间安全防护,严防执法人员伤亡事件发生。

(四)及时报送信息。工作中注意挖掘先进经验和典型人物,并随时上报。各地于3月15日前工作方案报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28日前上报阶段性工作小结(包括工作措施、工作成效和下一步工作)。联系人:王占林,联系电话:2135005。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吴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党政机关表示 网站支持无障碍浏览 网站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