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吴忠市残联立足保持和增强残联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着眼补齐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弱项和关爱服务短板,促进残疾人实现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通过党建引领、试点先行,整合凝聚社会力量,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在全市范围内高标准建成了10个覆盖村、社区、社会组织等领域的扶残助残乡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基层联系点。各试点自建立以来,已有1231人参与扶残助残“积分制”活动,受理积分兑换1169人,兑换金额64391元,有效激发残疾人自立自强的内生动力。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高站位谋划部署。将开展扶残助残乡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作为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健全贯通市、县、乡、村四级的工作网络,配齐配强工作力量,推动工作责任压紧压实、试点建设见行见效。将扶残助残乡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纳入年度重点任务清单,列为全市残联系统联席会议常设议题,通过召开全市残联系统扶残助残志愿服务项目推进会、组织现场观摩、开展交流研讨等方式,推广典型经验、推动互促共进,确保“积分制”有人抓、有人干、有安排、有落实。
二是强化制度保障,多模式探索创新。鼓励基层将扶残助残工作同现有乡风文明实践工作联系起来,进行管理制度的创造性融合和创新性重构,完善、升级积分管理和物品兑换的具体流程和标准。各联系点因地制宜、不拘一格,探索出“积分杠杆”“爱心积分存折”“网上积分+线下兑换”等一批符合社情民意的鲜活样板。在此基础上,市残联出台了《吴忠市扶残助残乡风文明实践“积分制”管理实施方案(试行)》,鼓励各村(社区)做好赚积分的“加法”和兑积分的“减法”,在记录积分时,对于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残疾人和为残疾人提供服务项目的健全人,适当提高积分分值,在兑换物品扣除积分时,为残疾人打个“折扣”,让残疾人收获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三是强化资源统筹,多举措增添动能。指导各县(市、区)残联整合有效资源,统筹利用民政、工会、妇联等部门打造的老年人、妇女、儿童和职工活动场地,高效建设扶残助残乡风文明实践基层阵地。全市各级残联组织积极探索“政府补一点、集体出一点、社会捐一点”的资金筹措模式,千方百计筹措活动资金和活动物品。各联系点自建成以来,已获得各级政府部门奖补资金及社会捐赠27.6万元,通过村集体分红等方式自筹资金12.3万元,为“积分制”的可持续运行注入了强劲动力。
四是强化润心化人,全方位宣传引导。不断强化扶残助残乡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宣传力度,积极通过楼宇广告、乡村大喇叭、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广泛开展宣传,把扶残助残乡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内容有机嵌入各类积分超市、党群活动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有效提升宣传质效。同时,通过举办全区“阳光助残·情暖塞上”志愿服务项目授旗仪式、发布扶残助残新时代乡风文明实践“积分制”管理倡议书等方式,把各种普惠、特惠政策更广泛地融合到扶残助残活动中、更直接地集中到造福残疾人上来,让广大残疾人和村(居)民知晓、了解扶残助残积分制的意义、目标及兑换程序。
下一步,吴忠市残联将持续坚持“行胜于言”,不断完善扶残助残乡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积分制”,广泛凝聚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引导广大残疾人和健全人共同参与扶残助残志愿服务活动,更好发挥扶残助残乡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对于保障残疾人权益、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残疾人实现共同富裕的积极促进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