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康复服务质效,切实兜住兜牢基本康复服务底线,提高肢体残疾人生活质量,吴忠市残联创新举措开展“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进家庭”试点项目工作,让肢体残疾人重燃希望之光。吴忠市现有持证残疾人5.3万人,其中肢体残疾人为2.9万人,占比54.7 %,截至目前,已成功为70名肢体残疾人建立康复服务档案并提供服务。一是广听民意“定”项目,做实筹备文章。广泛开展调研,立足肢体残疾人需求,千方百计筹措康复资金20万元,以利通区为试点探索开展“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进家庭”项目工作,制定印发《关于开展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进家庭”试点项目工作的实施方案》,针对因脑卒中、脊髓损伤、截肢及骨关节疼痛致残的、有康复意愿的肢体残疾人,按照每人1000元标准,为200名符合救助条件的肢体残疾人免费提供多元化精准康复服务,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以康复自助互助基地为基础、康复机构为骨干、残疾人家庭为主体的服务体系,帮助肢体残疾人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全面打通残疾人康复服务“最后一百米”。二是多方合作“细”评估,做实精准文章。市残联委托利通区残联通过公开招标确定项目实施单位,签订项目合作协议,明确双方责任和项目实施要求,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制定了科学的评估体系。按照残疾人的残疾程度及年龄、性别、职业和康复需求等,深入开展康复需求调查工作,摸清底数、建立工作台账。组织专业康复评估医师再次入户,对残疾人的身体功能、日常生活功能等进行精准科学评估,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册”制订“量体裁衣”式康复服务计划,并与残疾人家庭签订服务协议,确保康复服务能够精准对接残疾人的实际需求。三是强化责任“盯”进度,做实康复文章。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落实责任分工,紧盯项目进度,有力有效压茬推进。在康复服务手段上,以传统针灸、推拿、按摩为基础,结合现代OT、PT康复治疗手段为一体,满足肢体残疾人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针对家属开展“家庭增能”行动,通过照护技能培训、家庭康复方法、心理疏导讲座等形式,提升家属照护及康复技能,减轻家属心理负担。坚持目标导向,加大对项目监督指导,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把脉问诊”“对症下药”,经常入户走访,跟踪督导,询问项目实施残疾户满意度,确保项目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