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吴忠信息 > 政府信息

吴忠市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有效提升城市韧性

时间:2024-05-24 来源:吴忠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吴忠市以全国“十四五”第三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紧盯“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建设目标,统筹实施排水防涝改造提升、黑臭水体治理、再生水回用等工程项目,着力构建系统、高效、精细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截至目前,市区透水铺装面积16.63万平方米、绿地2347.41万平方米,消除易涝点7处,污水集中收集率提升至87.16%,城市排水防涝“韧性”不断增强。突出规划引领,“一张蓝图”绘到底。出台吴忠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意见》,配套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设施运行维护实施细则》等制度,健全立项审批、施工监管、绩效考核等6项长效机制。牢固树立+海绵”理念,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的全领域、全过程,科学编制、修订《吴忠市市区排水防涝专项规划(2020-2030)》等专项规划,因地制宜采取“蓄、滞、渗、净、用、排”相结合等方式,稳步推进排水防涝、再生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再生水、雨水与城市水系连廊,激活城市水系,实现防洪效益、资源效益、生态效益一举多得。坚持系统建设,“多项措施”强韧性。统筹城市防涝和流域防洪。坚持城市排水防涝与流域防洪共治,规划建设罗山、贺兰山拦洪库,加强山洪蓄排平衡和缓排回用,实施黄河吴忠过境段生态保护与治理等项目,持续提升黄河干支流的防洪能力。以城市主要湖泊为点、河道为线串通城市内部水系,打通与黄河、苦水河水系通道,实现城市内外河湖联通,通过构建“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的排涝通道,优化调整排水分区,增强城市韧性。提升市区排水管网质量。实施吴忠市排水防涝及污水提质增效项目,推进雨污分流系统建设,加快推进管网补空白工程,实现小区排水管网与城市排水主管网互联互通,提升排水管网效能。截至目前,新改建排水管网20余公里,光固化修复老旧管网100余公里,内涝点100%动态消除,城市东片区已达到海绵化标准要求,西片区已基本具备海绵化基础条件。深化黑臭水体治理。创新“黄河保护+生态修复”模式,统筹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绿化提升等项目。市区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41%41.2%30平方米以上,16公里黑臭水体全部清零,入黄口水质达到地表水  IV类标准,清水河治理入选生态环境部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扩大再生水使用范围。坚持“硬件”、“软件”两手抓,市区建成投运再生水厂2座、再生水管网111公里。制定落实《吴忠市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实施方案,实施一批河湖生态修复、人工湿地尾水利用等水资源利用项目,市区再生水利用率提升至58%强调质效优先,“一套机制”管长远。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和“海绵办”,优化“领导小组—海绵办—成员单位”组织领导体系建立以效果为导向的评价考核机制,突出城市内涝缓解程度、资金使用效率等目标,细化完善考核指标1159项。建设智慧管网在线监测系统对市区18处重点易涝点加装监控设备,建成投运市政智慧排水管网GIS信息系统,建立市排水管网工作底图与在线实时监测网,实现市政管网快速诊断,提高了城区内涝的应急处置能力。搭建排水泵站自动化控制系统和智慧排水系统,配套完成了蒲公英、向日葵等智能化信息操控系统建设,实现排水泵站自动化控制,有效提高排水泵运行控制智能化、精细化水平,提升了防汛运行效率。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先后组织项目设计、建设、施工等人员集中培训5次,开展学习宣传30余次,牢固树立多部门协作、多专业融合意识,确保示范项目的高水平推进。通过线上线下、新媒体和传统媒体面向全社会开展立体式全覆盖宣传,及时向社会公布海绵城市建设最新进展,积极宣传海绵城市理念,引导市民了解和支持海绵城市建设,推动形成全民知晓、全民参与、全民支持、全民监督的海绵城市建设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吴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953-2039339
党政机关表示 网站支持无障碍浏览 网站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