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吴忠市坚持把促进脱贫地区人口增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措施,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推动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2023年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6809元,分别高出全国、全区413元、1034元,增长16.25%,“两个高于”目标稳定实现。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压实增收责任。制定印发了《吴忠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脱贫人口增收、“六特”产业发展、就业促进等工作。深入实施“六大提升行动”,建立完善领导包抓、挂牌督办、联席调度等工作机制,压实行业部门和县乡村三级责任,保持领导力量、工作力度、投入强度总体不变,促进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二是强化监测帮扶,守牢防返贫底线。制定监测帮扶工作方案,优化简化纳入程序,将识别、纳入时间缩短到15日以内,对生活陷入困难的群众开通“绿色通道”先帮扶后纳入,规范风险消除和稳定退出程序。组织开展2轮集中排查,实行重点户和困难人群“八必访”,对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及时“一键预警”。截至目前,累计识别监测对象4847户18094人,已消除风险2871户10305人,风险消除率56.95%,根据监测对象风险类别、帮扶需求、发展能力等,为正在监测帮扶的1976户7789人制定“一户一策”帮扶方案,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三是聚焦四项收入,夯实增收基础。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提升脱贫人口收入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将60%以上的衔接资金用于扶持壮大乡村特色产业,人均经营性净收入达3261元。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脱贫群众务工就业,人均工资性收入达9877元。今年,专门组织开展了重点移民村就业帮扶专项行动,摸排有就业意愿的剩余劳动力4万余人,建立了帮扶台账,目前已稳定就业15348人。持续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加强社会保障兜底,人均转移性收入达3293元。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土地流转、托管代养、入股分红等方式培育脱贫人口收入增长点,人均财产性收入378元。四是加强社会救助,兜牢民生底线。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通过自主申报、入户走访、部门间数据比对等方式对低收入人口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强化分层分类救助体系建设,推进乡镇、社区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不断提升便民利民服务水平。落实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等特困人员“单人保”“单人户”和刚性支出扣减政策,全市9415人纳入低保救助范围。及时提高各项救助补助标准,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690元、510元每人每月,同步提升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和临时救助标准,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困难群众。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