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市按照退役军人事务厅“一市一品”的部署,以“一县域一特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退役军人作用,在高质量发展中贡献“兵”力量。
一、在政治建设中实施“凝心聚魂”工程。一是在思想教育上有新高度。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常态化教育融合,夯实共同思想基础。将退役士兵适应性培训、自主择业干部的教育培训纳入党校培训,组织复员干部到延安接受红色革命教育,教育引导退役军人坚定“四个自信”、“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意识。二是在阵地建设上有新举措。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阵地建设融合,构筑共有精神家园。打造“军休和谐家园”,提升“一校两场四室”使用功能,资源共享、融合办学的模式搭建军地各族群众交流交往交融,实施涝河桥烈士陵园改扩建项目、提升改造盐池县革命烈士纪念园、青铜峡市余家桥烈士陵园申报第七批国家烈士纪念保护单位,增强各民族群众的情感联系、心灵契合,形成共同价值追求。三是在弘扬传承上有新载体。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文化浸润融合,增强凝心聚魂力量。寻找参加吴忠解放的战士3名、拍摄《一封未寄出的感谢信》微电影、“老兵口述历史”等20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创四优作品阅读量超2000万的《1950跨过鸭绿江—哈生贵》、“冰山红嫂”等24部作品和文章在春风化雨中增进退役军人的文化建设和各民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二、在服务发展中力促“老兵品牌”提升。一是在政策落实上出实招。结合国家、自治区政策文件出台《吴忠市建设退役军人作用发挥示范市实施方案》等6个政策文件,推动退役军人工作“四化”进度。采取“积分制选岗+精细化推岗+精准化安置”和“县级岗位+市级统筹+跨区选岗”的方式,优先优厚安置转业军官和退役士兵。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退役军人保障法》实施检查和拥军优属工作调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在激励机制上下实功。4人获全区“最美拥军人物”“最美军嫂”称号,王启才获全国“最美拥军人物”提名。机关事业单位、社区工作者等设专岗招录90名退役军人。1名退役军人获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市级和盐池县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获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全国退役军人事务员新职业试点补齐“五有”“全覆盖”短板,在工作岗位上激发民族团结内生动力。三是在发展格局上见实效。聚焦“9+N”重点领域,推动各族人民共同繁荣发展。7名优秀“兵支书”挂职乡镇党委副书记,祝军在全国退役军人“兵支书”培训示范班代表宁夏作经验交流。26名退役军人组成公益诉讼志愿队。吴忠蓝天救援队参加抗洪、地震抢险救灾受到社会好评,官聪获全国红十字志愿服务先进典型。8名退役军人开辟电商直播新路径,739家军创企业带动近万名退役军人就业,在吴忠市“六新六特六优”现代产业中发挥作用,投入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三、在军地合力中丰富“示范创建”内涵。一是氛围营造增民族团结进步之福。深入推动“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开展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系列活动,打响“吴尚光荣 情有独忠”军地活动品牌,举办“你好,双拥模范城”全媒体发布仪式,《新时代中国双拥》杂志用18页大篇幅报道我市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贡献吴忠双拥力量。二是军地共创固民族团结进步之基。将创建双拥模范城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有机融合,驻吴部队坚持助力吴忠市三区建设,连续25年开展义务植树,建成生态长廊500多公里,投入960余万元助力“支部提星、产业提效、助学提志、乡风提味”四大赋能工程建设,巩固军民融合、民族团结大好局面。三是崇军行动铸民族团结进步之魂。社会化拥军在吴忠蔚然成风,与海防连共建顺利推进,政企业小分队行程4千多公里慰问戍边连队,举行“兵妈妈谈心”等活动100余次。不断织密全域“崇军网”,两条崇军行动商业街和合作单位涵盖10大领域优惠优待服务,积极营造“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良好社会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