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市立足山林权改革重点,紧紧围绕“国土增绿、林业增效、农民增收”发展目标,补短板、固优势、谋创新,多措并举加快推进山林权改革,激活绿色发展新动能。
一是明确林地权属,赋予经营新模式。全面开展山林资源地类核查,摸清地类重叠、一地多证、证地不符、四至不清、信息缺失等涉及林地面积和权利人底数,分类建立台账,逐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全市共梳理核查80271本林权证,涉及林地482.13万亩,同步进行电子化录入。盐池县完成2个试点村确权登记工作,确权集体林地1.9万亩,颁发林权不动产权证8本、集体林地林木资源股权证1008本;同心县完成兴隆乡黄古村330亩、马高庄乡阳洼村1032亩林地的确权登记,颁发林权不动产登记证2本。
二是开展林权交易,盘活林业附加值。针对区域内自然禀赋差、林地经济效益低下的实际,着力盘活土地资源,规范推行山林权交易。5月6日,吴忠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青铜峡市分中心完成了全市首笔山林权交易,该笔交易为自然人以持有的林权证下291.58亩宗地经营权为对象,按每亩1000元标准流转给另一自然人,交易金额29万余元。该笔业务的成交是吴忠市推进山林权交易取得良好开局的有力举措,标志着吴忠市山林权交易全面启动。
三是多种模式并行,带动林业增效益。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市场化改革为方向,探索“以林养林”“以地换林”等植绿增绿新机制。红寺堡区引进社会资本,采取“生态保护修复+产业导入”方式,充分利用国有其他草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科技示范基地,高科技示范种植桃树、苹果树、枣树等经果林3800亩,开展休闲采摘、森林文娱等非木质资源经营利用新兴产业;盐池县以划拨方式供应油气井场地,由油气企业按用地面积5倍进行造林,管护3年且成活率在90%以上按程序移交村集体,已同6家石油企业签订协议,企业获批520亩建设用地发展造林2600亩。
四是培育经营主体,增强产业内动力。依托苹果和枸杞等林产业基础,引导各类经营主体积极投身林草产业发展,拉长加粗产业链,实现农户与经营主体双赢局面。同心县培育枸杞龙头企业3家,枸杞种植合作社7家,同心圆枣企业3家,圆枣种植大户12家;利通区积极培育鑫源祥、海军生态园等8家新型绿化经营主体,并组织2家合作社成功申报“自治区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持续提升林下经济产业效益。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