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吴忠市审计局在对黄河流域宁夏段生态保护情况专项审计调查时,坚持以研究型审计为导向,通过审计各环节的创新,将研究型审计贯穿审计全过程。
创新审计视角,做深审前谋划文章。一是充分利用审计厅研究成果,全员参与审计厅组织的审前培训会,认真学习领会课件内容,拓展审计人员审计思路。二是认真研究生态保护法规和行业规范,吃透政策精神。大量查阅相关文件资料,了解生态保护审计背景、依据、目标、重点、成效等方面知识。三是到市发改、水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开展审前调查,通过收集资料、走访座谈、数据分析等方式,多方位了解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基本情况,形成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审计工作方案,为确定审计重点做好准备。四是在充分获取被审单位信息基础上,组织全体审计人员进行方案研讨,共同研判并优化实施方案,制定审计任务清单,确保项目审计结果有广度深度精度。
把牢目标方向盘,做实审中分析文章。一是优化审计资源。根据审计项目的特点配置了由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人员组成的审计团队,有效发挥社会审计在政府审计中的补充作用。采取以政策研究、数据分析、核实取证等纵向分工和以审计任务、审计项目、审计事项等横向分工相结合方式,优化审计人员分工模式,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二是狠抓科技强审。牢固树立大数据思维,积极推行“数据先行”“分析先行”的大数据审计方式。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将取水口台账与取水许可证台账进行比对检查是否存在未办理取水许可证的情况,将取水许可证与取水台账进行比对检查有无超量取水的情况,切实做到向信息化要资源、向数据化要速率,高效开展审计工作。三是建立研讨例会制度。召开由各审计组共同参与的研讨例会,交流各组审计工作开展情况、存在问题和下一步打算,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体研判,对个性问题出谋划策、提出建议。
凝练审计成果,做优审后成果利用文章。一是加强对审计成果运用的重要性认识,把审计成果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注重对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提炼。提前谋划构建研究型审计案例,对审计发现问题清单及时进行汇总,提取有研究价值的问题,通过以审代培、案例分析的方式,倒推审计过程,强化成果意识,培养审计人员查核问题、分析研究、定性处理等审计实战能力。二是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把党管干部、纪律检查与审计监督有效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审计在经济活动监督方面的积极作用,与各部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三是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审计宣传力度,扩大审计成果宣传效应。狠抓审计整改落实,利用多种渠道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结果的作用,提升监督服务水平,做好审计“后半篇文章”。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