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以来,我市降雨偏少,大风沙尘天气频发,土壤失墒加速。5月上旬,中部干旱带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6.3mm~11.3mm,引黄灌区土壤蒸腾加剧,同心县、盐池县等地出现中度及以上农业旱情,给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生长带来了严峻挑战。为积极应对旱情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最大程度降低灾害损失,保障粮食生产安全,针对当前作物受旱情况和旱情特点,特制定本技术指导意见。
一、小麦
(一)春小麦
引扬黄灌区春小麦普遍处于拔节期——孕穗期,各地要结合天气变化,及时补灌;同时喷施磷酸二氢钾或氨基酸水溶肥等,提高春小麦抗旱抗逆能力。中部旱作区春小麦普遍处于拔节期,要因时因地喷施氨基酸水溶肥、蒸腾抑制剂等,以达到抑蒸节流减耗及补充营养的目的,促弱转壮。
(二)冬小麦
中部地区冬小麦普遍处于抽穗扬花期,需水旺盛,干旱对产量影响极大。具备补灌条件的地块,各地要充分利用库、井、窖等现有水源,能灌则灌、应灌尽灌,全力做好冬小麦的抗旱补灌工作;在不具备补灌条件的地区,通过喷施磷酸二氢钾、腐殖酸水溶肥、芸苔素内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增强冬小麦抗旱能力,促进冬小麦灌浆,增加粒重。
二、玉米
目前引扬黄灌区玉米普遍处于3~5叶期,玉米幼苗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适当的水分匮缺促进蹲苗有利于地下根部生长,从而提高后期抗旱和抗倒伏能力。中部地区玉米普遍处于苗期,对出苗不齐、地表土层板结的地块,具备补灌条件的地区要充分利用一切水源条件进行补灌,可采用滴灌、移动喷灌等方式补充已播种玉米地块墒情,全力保障苗齐苗壮;未出苗的地块,建议利用移动滴灌、穴灌、点浇造墒等方式补灌,全力保障出苗。
三、马铃薯
马铃薯目前普遍处于播种期。一是选用良种,药剂拌种。未播种田块,要因地制宜选择抗逆品种。无补灌条件的地区建议选择抗旱耐瘠的青薯9号、宁薯19号、冀张薯12号、陇薯7号、东农310等中晚熟或晚熟品种;有补灌条件的地区选择希森6号、青薯9号等抗病高产优质中晚熟品种。每100kg种薯采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100g+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15g~25g+滑石粉500g拌种,阴干后备播。二是覆膜保墒,抢墒播种。各地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利用降水等有利墒情整地后及时覆膜抢墒播种。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在播种后若土壤墒情差,应及时穴灌补墒。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