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市农业农村局邀请了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宁夏大学及宁夏水利科学研究院等5家区内外科研院所21位专家齐聚红寺堡区永新村,共同为次生盐渍化耕地综合利用“问诊把脉”,以科技赋能推动盐碱地综合治理。
专家们通过现场调研、集中讨论的方式,围绕红寺堡区盐碱地利用存在的“卡脖子”问题,结合各自研究领域,畅所欲言,深入探讨,对土壤检测、灌排系统降低地下水位、耐盐作物新品种引选播种、土壤改良、田间水肥管理等关键环节精心策划线路图、施工表,紧扣春耕备耕农事作业,提出了化肥、种子、农药及土壤改良剂等农资储备和春播建议措施,形成了科学、完善的盐碱地综合治理技术方案,为红寺堡盐碱地产能提升指明了路径,加快了“白色荒漠”向“塞上粮仓”转变的步伐。
近年来,吴忠市农业农村局坚持聚焦农业科技攻关,通过签协议、建平台、聘专家、立项目“四措并举”,深入实施“五个一百”工程,创新构建“引才、育才、用才”三位一体机制,聚集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力量,设立了“红寺堡区典型次生盐渍化农田产能提升技术应用与推广”人才项目,搭建了“宁夏(吴忠)次生盐渍化耕地综合利用研究中心”人才平台,探索建立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平台共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桥梁。
下一步,研究团队专家将从灌排系统优化与评价、耐盐作物引选与鉴定、土壤结构改良与培肥、作物水肥运筹与精准管理及盐碱地综合利用配套技术集成与熟化等方面,展开试验研究,转化技术和成果,全力支撑吴忠市盐碱地改良利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