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播拌种是实现小麦高产的关键,也是减少农药使用的重要手段。播前拌种,不仅能预防土传、种传病害和地下害虫,还能延迟气传病害的发生,确保小麦健康生长,减少产量损失,提升品质。为切实保障小麦春播质量,有效防控各类病虫害,确保苗齐苗壮、稳产增收,市农业农村部门特制定本技术指导意见,各地应科学选药、规范拌种,全面落实春播小麦药剂拌种技术,助力小麦单产大面积提升。
一、药剂选择
条锈病、白粉病常发早发区:建议选用三唑酮、戊唑醇等三唑类药剂等药剂拌种;地下害虫与苗期蚜虫发生区:建议选用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辛硫磷等药剂拌种;多种病害和虫害混合发生区:建议选用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进行拌种或使用对路杀菌剂和杀虫剂或其复配剂进行拌种。拌种时可添加含芸苔素内酯、氨基寡糖素、免疫激活蛋白等成分的植物免疫诱抗剂,以提高小麦出苗率和抗病、抗逆性。
(一)预防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全蚀病、黑穗病等
选用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30-45毫升/100千克;25克/升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50-200毫升/100千克;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200-300毫升/100千克种子进行拌种。
(二)预防小麦地下害虫、蚜虫等
选用600克/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600-700克或16%噻虫嗪悬浮种衣剂1000-1600毫升/100千克种子拌种。
(三)预防小麦蚜虫、地下害虫、全蚀病、散黑穗病等
选用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200-600毫升/100千克种子拌种。拌种时可加入氨基寡糖素或芸苔素内酯或大丽轮枝菌激活蛋白等,提高拌种效果。
二、规范操作
(一)精选种子。选择籽粒饱满、无破损的种子,确保发芽率和拌种效果。
(二)准确配药。严格按照农药标签配制药液,避免浓度过高或过低。
(三)均匀拌种。确保每粒种子都均匀沾上药液,可使用专用拌种机。
(四)晾干播种。拌种后晾干种子,避免阳光直射,待种子表面干燥后及时播种。
三、注意事项
(一)选择合格农药。选用三证齐全(农药登记证、生产许可证、产品标准证)的拌种剂。
(二)随拌随播。拌种晾干后尽快播种,避免长时间存放。
(三)科学安全用药。注意兼容性,如需同时防治多种病虫害,应选择可混配的拌种剂,并避免药害。注意科学轮换用药,避免长期使用单一拌种剂,防止病虫害产生抗药性。
(四)加强安全防护。拌种时穿戴防护服、手套、口罩等,避免直接接触药液。拌种后及时清洗工具,剩余药液和包装物应妥善处理,避免污染。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