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彩礼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热点。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点名高额彩礼,国家先后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借婚姻索取财物等情形下彩礼纠纷的处理、彩礼范围等加以明确,进一步完善了返还彩礼的相关规定,成为越来越多地方法院处理相关案件的重要标准和依据。依法遏制高额彩礼,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归于“礼”,是对婚姻美好的祝福,也是对社会文明的守护。
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施行,其中第一千零四十二条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今年2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正式施行。
第二条 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一方以彩礼为名借婚姻索取财物,另一方要求返还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三条双方已办理结婚登记且共同生活,离婚时一方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人民法院一般不予支持。但是,如果共同生活时间较短且彩礼数额过高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彩礼实际使用及嫁妆情况,综合考虑彩礼数额、共同生活及孕育情况、双方过错等事实,结合当地习俗,确定是否返还以及返还的具体比例。
高额彩礼引起的纠纷需要法治。为坚持引导广大群众共同抵制陈规陋习,坚决遏制高额彩礼之风,培育婚嫁文明新风,吴忠市全力推进自治区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工作,将2893名“法律明白人”纳入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挥“塞上枫桥”基层法治工作机制作用,将涉彩礼纠纷摸排、调处、化解工作列入动态工作计划,在12309检察服务中心设置“妇女权益保护”接待窗口,优先接待、优先移送、优先办理因高额彩礼引发的相关案件,提供法律援助800余人,排查婚姻家庭类矛盾纠纷1225件、化解率95.2%。连日来,利通区马莲渠乡柴桥村利用“妮好家事”联调工作室,依托“1135”工作机制,建立预防、排查、研判、化解、回访“闭环式”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五步工作法”,将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红寺堡区侦破1起涉婚姻诈骗案,抓获犯罪嫌疑人5人,为群众挽回彩礼损失14万元。盐池县依托“掌上盐池”APP、社会治理服务信息平台等方式摸排涉婚恋家庭矛盾纠纷126件,实现问题发现“日清日结”。同心县妇联联合县人民法院成立“婚调室”,成功化解涉及高额彩礼等礼金纠纷案件16件,返还彩礼等礼金131余万元。
下一步,吴忠市将进一步发挥典型带动作用,采取进村普法、巡回法庭进乡村等措施,用法治为爱精准护航,取得“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良好社会效果,持续推动形成家庭文明新风尚。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