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640300039/2021-00027 | 文号 | 吴党办发〔2021〕48号 | 生成日期 | 2021-11-18 |
---|---|---|---|---|---|
有效性 | 有效 | 发布机构 | 吴忠市委办 | 责任部门 |
关于印发《吴忠市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
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有关部委,市直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工(农)业园区管委会,直属事业单位,区属驻吴有关单位:
《吴忠市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已经市委和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吴忠市委员会办公室
吴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9月10日
(此件公开发布)
吴忠市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三年
行动计划(2021—2023年)
为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工作,结合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发展目标
压茬推进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巩固提升青铜峡市创建成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力争2021年盐池县成功创建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到2023年底,国家长城、长征文化公园吴忠段基本建成;再新创建2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域旅游供给结构进一步优化,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发展质量更加趋好,接待指标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努力将吴忠全域打造成西北独具魅力的美食城、康养城、公园城。
二、空间布局
紧扣宁夏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空间布局、吴忠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和吴忠市“十四五”文旅发展规划确定的空间布局,2021—2023年重点发展“一核(利青同城核心区)三带(黄河金岸文化旅游带、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文化旅游带、盐同红历史文化景观旅游带)”,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夯实全域发展基础。
三、重点任务
对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试行)》,重点做好以下8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全域旅游创建体制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政统筹,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全域旅游发展机制,充分发挥全域旅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作用,完善联席会、专题会、督查督办等机制,定期通报情况。加强统筹推动,形成密切配合,齐抓共创的机制。
2.强化督查考核。将全域旅游创建纳入效能目标考核范围,按照三年行动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定期通报,及时研究协调解决重点问题,确保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3.提升统计水平。根据自治区统计局旅游统计制度与统计体系,将旅游要素应统尽统。加强统计、公安、交通、商务、铁路等信息互通互享,做好旅游统计直报工作,强化旅游统计培训,提升旅游统计水平。
(二)进一步强化全域旅游政策保障体系
4.健全规划体系。推动全域旅游与相关规划有机衔接,融入自治区三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规划体系,编制《吴忠市文化旅游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指导编制重点旅游景区点提升规划和重点项目策划、可研、方案等,积极争取资金,完善服务设施。
5.加大政策支持。完善促进旅游业发展政策措施,设立全域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在资源配置、产业导向、大型文旅项目、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引入等方面加大支持。加大人才培训教育,全面优化全域旅游发展环境。
(三)进一步提升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6.打造“快进”交通体系。协调乌玛高速、银昆高速加快建设,实施国道344线红寺堡过境段等工程,力促吴灵青北环高速开工建设,争取尽快改造提升银昆高速吴忠连接线。完善盐同红“七纵六横”交通路网。打通盐池毛卜喇古城至灵武水洞沟连线,提升同心县城至黄谷川公路,建设青铜峡北岔口旅游道。
7.构建“慢游”交通网络。完善提升配套设施,加强黄河、长城沿线生态资源环境保护和风情小镇、特色村寨、汽车营地、绿道系统等规划建设,完善游憩与交通服务设施,依托机场、高铁站、汽车站、青铜峡火车站等交通枢纽,建立便捷无缝接驳系统。建设骑行公园、慢行步道、观光栈道、亲水平台、休闲长廊、标识标牌、自驾驿站、星空营地,设置雕塑小品,完善美食摊点、物资供给、机车修理、医疗救助等保障设施。
8.完善旅游交通服务体系。加密城市至重点景区、主要乡村点旅游线路班次。依托高铁站打造旅游集散中心。规范涉旅场所、商贸广场、特色街区、城市公园等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建立市、县、重点乡镇和旅游村四级旅游集散中心覆盖网络。指导A级旅游景区、重点旅游村镇建设与游客承载量相适应的生态型旅游停车场。
9.持续深化“旅游厕所革命”。持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鼓励设置第三卫生间。2023年底,全市A级旅游景区、四星级以上乡村旅游点及交通枢纽、集散网点、公共文化场所等区域新建、改建A级及以上旅游厕所60座,实现“数量充足、布局合理、管理有效、服务到位、环保卫生、如厕文明”。
10.加快打造智慧文旅平台。加快智慧文旅建设,依托吴忠大数据中心等平台,建立与公安、交通、商贸、气象等部门数据共享机制,推进5G网络全覆盖。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推动预约预订、网络营销、网上支付以及咨询服务、直播带货等业务发展,为游客提供 “一站式”服务,实现“一部手机畅游吴忠”。
(四)进一步丰富全域旅游供给体系
11.抓好重点景区提档升级。推动A级景区、旅游度假区等标准化创建,提高运营质量和游客参与度,力促青铜古镇全面运营,把美食休闲体验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地、全国最佳赏月地、迎新登高体验地、民俗文化体验地、航模比赛基地、金秋胡杨观赏地等产品做足做响。
12.推动三大国家公园建设。推进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古渠首)等为龙头的吴忠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快打造鸽子山运动公园和国家山地户外运动基地。完善以盐池古长城遗址遗迹为核心,联动青铜峡北岔口、红寺堡和同心段长城,打造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挖掘盐同红地区红色历史文化遗址遗迹,提升红色旅游景区设施,加大红色文物保护利用,开发红色旅游体验产品,打造长征国家文化公园。
13.扩大“吃在吴忠”影响力。打造黄河大峡谷、哈巴湖、西鸽酒庄、宁夏农特大厦、刘三朵八宝茶体验店等一批地标性网红打卡地。推进“两区三街四广场”建设,完善餐饮集聚区功能,加大餐饮龙头企业及名店名品培育,提升餐饮服务质量,推动餐饮业与商贸、文旅、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以吴忠早茶为载体和突破口,建立《吴忠早茶标准化体系》,打造20家以上吴忠早茶示范店,进一步扩大“游在宁夏 吃在吴忠”品牌影响力,着力将吴忠打造成为“西部美食之都”。
14.大力提升住宿环境。引导社会力量投资住宿设施,加快提高星级饭店档次规模,引导发展连锁酒店、自驾车旅居车营地、野奢酒店、帐篷酒店、民宿客栈、星空营地、长城宿集等新业态。2023年底,力争每个县(市、区)有一家四星级饭店,2-3个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民宿。
15.努力丰富体验产品。开发宁夏坐唱、花儿、秦腔、盐州胡旋等小剧场文娱演艺项目。鼓励公共文化场馆宜游化改造。支持牛家坊、盐州古城等发展灯光秀、实景演出等夜间项目,做强旅游“夜经济”,1到2个县(市、区)争创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16.加大文创和特色旅游商品开发。支持创研剪纸、刺绣、陶艺、手编等文化衍生产品。鼓励开发展销文化创意、动漫等产品,推进土特产、传统工艺与现代生产结合。建立一批非遗传承基地,争创一批“国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每年推出非遗产文创产品10个,开发文创商品1-2个,发挥大中城市特色商品展销中心作用,扩大“吴忠好礼”品牌影响。
17.推进“旅游+文化”融合。利用传统村落、文物古迹、人文场馆发展民俗美食体验产品。打造一批特色旅游村。大力实施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做好保护维修和抢救性修复,积极完善安澜亭、弘德村等地的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董府运营水平,推动张家场北大考古基地建设。
18.推进“旅游+农业”融合。依托特色产业村和农业观光园等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建设葡萄小镇、滩羊小镇、运动小镇等田园综合体项目,打造一批乡村旅游新业态。建成一批以美丽乡村、传统民居为特色的乡村A级旅游景点。开发酒庄文化体验和休闲度假产品。扩大黄花菜、小杂粮、富硒米、大青葡萄等特色农产品影响力,举办农民丰收节。
19.推进“旅游+教育”融合。开发民俗文化体验游、美食文化体验游、黄河文化寻根游、葡萄酒工艺科普游、星空研学游等一批研学旅游产品,评选一批安全适宜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支持中小学校将研学旅游纳入教学计划,开展“研学旅行”“第二课堂”和红色旅游进校园活动。
20.推进“旅游+康养”融合。开发美食、养生、温泉、醋疗、日光浴、沙疗等康养度假旅游产品,鼓励古城湾小镇、张家滩湖、黄河人家等打造康养基地。深度开发葡萄庄园度假产品。大力开发美食产品,打造滩羊肉、富硒米、葡萄酒、八宝茶、黄花菜、小杂粮、有机果蔬等绿色有机食品品牌。
21.推进“旅游+工业”融合。打造以红山河、西鸽、伊利、强家醋、塞外香米业等企业为重点,集科普教育、美味体验、特色购物于一体的工业游示范点。以吴忠仪表、青铜峡铝业等为重点的装备制造示范点,以青铜峡水利枢纽等为重点的科普研学工业示范点,以宁优汇、农富基地、三朵茶、美雅裘皮、春雪产业园等为重点的特色购物示范点,提升游客消费体验性和参与性。
22.推进“旅游+体育”融合。打好动感体验牌,以黄河奥体中心等相关场馆设施为依托,培育大型会展品牌,做大黄河金岸马拉松、贺兰山东麓山地自行车赛等精品赛事和线路。发展健身休闲类冰雪旅游产品,打造户外滑雪、滑冰运动基地。发展低空飞行、汽车、摩托车拉力赛等极限运动旅游产品。
(五)进一步规范全域旅游市场秩序
23.实施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强化人才培养,每年争取举办一次全域旅游培训班。每两年评选出一批“金牌导游(讲解员)”、“最佳服务员”。鼓励旅游行业标准化和特色化建设,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强化质量管理提升。
24.强化市场监管服务。加强文化执法队伍建设,以平安和谐为目标开展市场执法,联合公安、卫生、应急等多部门定期开展市场检查,畅通投诉处理机制,净化旅游市场运营环境。
25.健全安全保障体系。加强旅游道路交通、食品卫生、消防、特种设施设备的安全监管,强化安全风险防范、风险提示及应急救助技能培训,切实保障旅游安全。加强旅游应急管理,建立健全旅游保险制度,无缝对接全市交通事故、公共卫生、食品安全、重特大火灾、水上搜救、重大气象灾害等应急预案响应机制。
26.推动文明行业创建。加强宣传教育,持续开展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助推文明城市创建,评选文明旅游形象大使。推动文化旅游行业志愿服务建设,引导旅游消费者文明旅游。推进旅游失信行为记录和不文明行为记录与全区、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共享,开展联合惩戒,共同创造文明、诚信的旅游环境。
(六)进一步优化全域旅游发展环境
27.加快改善资源环境质量。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开展生态修复水土保持整治行动,筑牢绿色生态安全屏障,有效保障黄河长久安澜。深入开展山川绿化行动,实施罗山生态功能区、盐州大草原保护等生态工程。
28.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启动城市更新三年行动,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精细治理交通拥堵、马路拉链等“城市病”。创造更加便捷服务环境。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果。加大再生水、海绵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再生水利用率和雨水就地消纳利用水平。
29.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举办特色节会活动,丰富乡村文化,建设农家乐、乡村客栈,新打造25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创建一批乡村旅游特色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强农村河湖管理。
30.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抓好城市黄河过境段、长城沿线和3A级以上景区、旅游小镇、乡村旅游点等周边环境污染防治,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治理水体污染,全面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
31.营造全社会共建共享环境。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为全域旅游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实施旅游惠民政策,推动国有景区逐步降低门票价格,鼓励公共资源型景区免费开放,让全域旅游发展成果惠及全民。
(七)进一步提升全域旅游品牌影响
32.打造特色节会品牌。围绕“我们的节日”提升迎新登高、元宵花灯、清明诗会、端午龙舟、中秋赏月等活动影响力,做强做精做大黄河金岸文化旅游节、国际马拉松、贺兰山东麓山地旅游自行车赛、美食节、航空嘉年华等活动。
33.大力拓展客源市场。积极整合中央、自治区驻吴媒体等资源和渠道,调动各部门积极参与,创新宣传营销模式,持续加大新媒体宣传力度。加快设立市县两级旅游营销专项资金,加大直航直通城市、高铁沿线等瞄准重点客源市场精准营销,着力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精准化”营销格局。
34.扩大对外交流合作。依托“一带一路”扩大“走出去、请进来”宣传,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旅游交流活动,推动银川都市圈、陕甘川宁毗邻地区、蒙宁“4+4”、呼包银榆和沿黄九省区等合作深化,形成同频共振、协同发展的大格局。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和港澳台等地文化旅游合作。
(八)进一步加快探索全域旅游创新亮点
35.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引导。积极创新体制机制,推动资源整合和效率提升,探索在旅游融资、土地供给、产业融合、财政金融支持、人才政策方面创新举措,破解全域旅游发展短板瓶颈问题。加大融合发展,促进业态创新。加强部门和县区联动,促进公共服务创新,推动乡村振兴。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创建认识。全市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重大意义,坚定信念信心,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措施,确保创建工作压茬推进。
(二)营造浓厚氛围。加大宣传引导,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的宣传活动,强化市民群众参与创建意识、旅游形象意识和旅游责任意识,在全社会营造“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旅游环境”的创建氛围。
(三)形成创建合力。坚持“党政统筹,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树牢“一盘棋”的思想,突出重点,统筹推进,细化措施,全面补齐全域旅游发展短板,确保创建工作高效有序,稳步推进。
附件:吴忠市全域旅游示范创建2021年行动计划责任
分工一览表
吴忠市全域旅游示范创建2021年行动计划责任分工一览表 | ||||
序号 | 责任单位 | 责任分工 | 配合单位 | 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进展情况 |
1 | 利通区 | 1. 组建全域旅游工作专班,出台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高质量政策文件和实施方案,启动创建准备工作,制定利通区全域旅游创建方案,设立全域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和旅游营销专项资金,明确2021年创建任务分工,压实乡镇、部门等责任,营造浓厚创建氛围; 8.鼓励开发旅游商品,形成系列农副土特产品、文创产品、实用产品等,积极参加全国旅游商品大赛; | 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商务和投资促进局、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教育局、卫健委、交通运输局 | |
序号 | 责任单位 | 责任分工 | 配合单位 | 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进展情况 |
2 | 红寺堡区 | 1.组建全域旅游工作专班,出台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高质量政策文件和实施方案,启动创建工作,制定红寺堡区全域旅游创建方案,设立全域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和旅游营销专项资金,明确2021年创建任务分工,压实乡镇、部门等责任,营造浓厚创建氛围; | 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商务和投资促进局、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教育局、乡村振兴局 | |
序号 | 责任单位 | 责任分工 | 配合单位 | 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进展情况 |
3 | 青铜峡市 | 1. 巩固创建成果,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牵头做好黄河大峡谷5A级景区创建暗访检查整改工作,争取年内完成评定验收申报; 8.鼓励开发旅游商品,形成系列农副土特产品、文创产品、实用产品等,积极参加全国旅游商品大赛; | 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商务和投资促进局、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教育局、水务局 | |
序号 | 责任单位 | 责任分工 | 配合单位 | 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进展情况 |
4 | 盐池县 | 1.组建全域旅游工作专班,出台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高质量政策文件和实施方案,启动创建工作,制定盐池县全域旅游创建方案,设立全域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和旅游营销专项资金,明确2021年创建任务分工,压实乡镇、部门等责任,营造浓厚创建氛围; 2.加快对长城本体保护修缮、文化挖掘、配套设施建设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争取实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盐池段)长城步道建设,完成毛卜喇古城至兴武营道路建设,支持盐州古城开发夜游项目,力争打造省级特色文化旅游街区1处; 9.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利用,探索创新模式,争取在创新方面有大的成效; | 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商务和投资促进局、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教育局、乡村振兴局 | |
序号 | 责任单位 | 责任分工 | 配合单位 | 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进展情况 |
5 | 同心县 | 1.组建全域旅游工作专班,出台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高质量政策文件和实施方案,启动创建工作,制定同心县全域旅游创建方案,设立全域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和旅游营销专项资金,明确2021年创建任务分工,压实乡镇、部门等责任,营造浓厚创建氛围; 2.加快区域内长城本体保护修缮、文化挖掘、配套设施建设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完成韦州书院等装修布展,年内投入运营,完成韦州古城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年度任务投资1000万元以上; 6.鼓励开发旅游商品,形成系列农副土特产品、文创产品、实用产品等,积极参加全国旅游商品大赛; | 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商务和投资促进局、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乡村振兴局 | |
序号 | 责任单位 | 责任分工 | 配合单位 | 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进展情况 |
6 | 市委办、市政府办 | 1.明确旅游业的主导产业定位,调整印发吴忠市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政策措施,设立全域旅游发展专项和旅游营销专项资金; | 市发改委、财政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各县(市、区) | |
7 | 市委宣传部 | 1.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策划各类文艺节会活动,举办吴忠风光摄影大赛、文联艺术家采风活动,创作精品文艺节目,吴忠好形象歌曲和吴忠整体形象画册等; 2.指导开展“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文明景区、饭店和农家乐”,将创城工作与全域旅游氛围营造工作同步安排部署; 3.挖掘吴忠文化底蕴,讲好吴忠故事,编辑出版吴忠故事; 4.统筹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市传媒中心、城市传媒公司等利用各类平台和城市电子屏、擎天柱广告牌配合做好吴忠整体形象宣传,在高速公路出口宣传全域旅游; 5.邀请中央驻宁媒体、区属主流媒体围绕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等开展采风踩线,积极争取发布宣传信息不少于50篇(条)。 | 市委网信办、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市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总工会、团委、妇联、文联,新闻传媒中心,各县(市、区),城市投资公司 | |
8 | 市委政法委 | 牵头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市建设,重点围绕景区景点、宾馆饭店、乡村旅游点等抓好平安建设。 | 市公安局、应急管理局、城市管理局,各县(市、区) | |
序号 | 责任单位 | 责任分工 | 配合单位 | 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进展情况 |
9 | 市发展和 改革委员会 | 1.协助推进黄河楼精品景区提升、利通区黄河文化公园红色文化感知体验旅游区、金积镇全民健身中心等24个文化旅游体育项目建设; | 市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各县(市、区) | |
10 | 市教育局 | 1.支持中小学校将研学旅游纳入教学计划,开展“研学旅行”“第二课堂”和红色旅游进校园活动,年内组织1.2万名学生参加; | 市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各县(市、区),工(农)业园区管委会,市文旅投公司 | |
11 |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1.协调3家运营商和铁塔公司在4A级以上景区、重点乡村旅游村、示范点等部署扩展5G移动网络; | 市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教育局,各县(市、区),工业园区 | |
12 | 市财政局 | 1.加大对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和重要节会活动、宣传营销资金支持保障,年内安排旅游专项资金不少于230万元; | 市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各县(市、区) | |
13 |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1.设立吴忠旅游专家智库,新聘2—3名专家顾问; | 市委组织部,市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各县(市、 区) | |
序号 | 责任单位 | 责任分工 | 配合单位 | 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进展情况 |
14 | 市自然资源局 | 1.将全域旅游纳入吴忠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 市城市管理局,各县(市、区) | |
15 | 市生态环境局 | 1.坚持“五水共治”,新建牛家坊人工湿地等7个污水处理厂末端人工湿地; | 市自然资源局、水务局,各县(市、区),工(农)业园区 | |
16 |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1.启动城市更新三年行动,进一步提升城市环境品位和人文特色; | 市水务局、城市管理局、残联,各县(市、区)) | |
序号 | 责任单位 | 责任分工 | 配合单位 | 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进展情况 |
17 | 市交通运输局 | 1.协调乌玛高速、银昆高速加快建设,实施国道344线红寺堡过境段等工程,省道103、310线通信绕城段改建工程,力促吴灵青北环高速(S20)完成前期工作,争取尽快改造提升银昆高速吴忠连接线; | 市发改委、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水务局、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住建局,各县(市、区) | |
18 | 市水务局 | 1.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做好沿黄两岸水系景观文章; | 市自然资源局,各县(市、区) | |
序号 | 责任单位 | 责任分工 | 配合单位 | 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进展情况 |
19 | 市农业农村局 | 1.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培育田园综合体、田园艺术景观、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乡村旅游产品,开展乡村休闲旅游示范点创建活动,2021年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20个,家庭农场10处; | 市人社局、住建局、生态环境局、商务和投资促进局、交通运输局、水务局、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乡村振兴局,各县(市、区),吴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 | |
20 | 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 | 1.扩大“吃在吴忠”影响力,培育吴忠早茶和特色美食示范店10家以上,并协助在示范店内宣传推广旅游线路,提升餐饮名店规模,提高档次环境和服务质量; | 市委宣传部、网信办,市发改委、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新闻传媒中心,各县(市、区) | |
序号 | 责任单位 | 责任分工 | 配合单位 | 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进展情况 |
21 | 市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 | 1.推动《宁夏回族自治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21—2025年)》《吴忠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第十四个五年”发展规划》《吴忠市国土空间规划》等与全域旅游规划有机衔接,编制完成《吴忠市文化旅游产业“十四五”规划发展》,指导各县市区编制文旅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争取出台文旅产业发展政策; 2.指导各县(市区)压茬推进全域旅游创建活动,会同市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室定期督导; 3.加大三大国家公园项目上争力度,指导黄河大峡谷、黄河楼、盐池革命历史纪念园、宁夏移民博物馆等重点景区做好提升规划和重点项目策划、可研、方案等。指导新评定一批A级景区、星级饭店、乡村旅游示范点等; 4.完善旅游交通标识标牌新建全域旅游、骑行公园等各类旅游标识牌100块以上,指导A级旅游景区建设生态型旅游停车场系统,加快推进吴忠智慧旅游建设; 5.实施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争取创评一批“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打造以牛家坊村、永新村、地三村、兴武营村、满春村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游; 6.围绕“我们的节日”提升元宵花灯、清明诗会、中秋赏月等活动影响力,举办黄河金岸文化旅游节暨5.19中国旅游日等活动; 7.加大全域旅旅整体氛围营造,制作旅游图和旅游宣传短片等,全年新制作短片不少于10个,在主流媒体和有关旅游杂志发布专版,组织旅游企业到周边省区及重点城市开展旅游宣传活动,发挥微信、抖音、APP等网络新媒体渠道作用; 8.加强与宁波等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吸引更多游客来吴旅游观光; 9.开展旅游饭店、农家乐服务技能大赛、导游讲解员技能大赛,举办全市全域旅游培训班; 10.加大文化旅游市场综合执法,开展联合检查,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秩序,确保安全平稳发展。 | 市委组织部、宣传部、网信办,市发改委、财政局、民政局、交通运输局、公安局、自然资源局、水务局、民政局、工信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卫健委、国资委、城市管理局,公路管理中心吴忠分中心、各县(市、区) | |
序号 | 责任单位 | 责任分工 | 配合单位 | 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进展情况 |
22 | 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1.以吴忠健康产业园、青铜古镇、悦祥养老、黄河奥体中心、强家老醋坊、盐池哈巴湖等为基地,开发美食、养生、温泉、醋疗、日光浴、沙疗等康养度假旅游产品; 2.在城市休闲区、重点旅游区、度假区、乡村旅游点、交通枢纽、商业街区、自驾营地等设立应急医疗服务点; 3.指导文化旅游单位做好疫情防控有关工作; 4.在重大文化旅游节会活动中做好卫生应急救援综合保障服务; 5.牵头开展应急救援培训班1期,对重点涉旅企业人员进行培训。 | 市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各县(市、区) | |
23 | 市应急管理局 | 1.指导旅游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组织指导协调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应急救援; 2.指导做好旅游经营单位消防监督、火灾预防、火灾扑救等工作。 | 市公安局、交通运输局、卫健委、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市场监管局、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消防支队、气象局,各县(市、区) | |
24 | 市统计局 | 牵头协调相关部门提供数据,每季度向全域旅游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相关第三产业相关数据信息。 | 市公安局、交通运输局、商务和投资促进局、文旅体广电局等,各县(市、区) | |
25 | 市金融工作局 | 为全域旅游提供金融服务支持,指导帮助2—3个重大旅游项目融资落地。 | 市发改委、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各县(市、区) | |
26 | 市城市管理局 | 1.实施城市道路绿网建设、裸露空地小微公园建设、原有公园、广场、绿地基础设施,提升绿地服务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城市绿地的生态性、景观性,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以上; 2.启动建设安静城市,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精细治理交通拥堵、马路拉链等“城市病”; 3.新增停车泊位2000个,规范城市停车管理; 4.加大吴忠市区城市广场、公园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设置必要游客休息设施、公共厕所、导览牌; 5.优化城市厕所环境卫生,提升便民服务水平。 | 市公安局、自然资源局、水务局、国资委、生态环境局,各县(市、区),城投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