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吴忠市自然资源局在野生动物监测方面获得重要发现,为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科研监测工作奠定基础。专业技术人员在开展冬季野生动物监测时,相继发现白尾海雕、黑鹳、斑头秋沙鸭、小天鹅、长尾鸭等珍稀野生鸟类在吴忠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栖息。此次发现的长尾鸭(雌性)更是首次监测到,再次刷新我市生物多样性记录。
长尾鸭属于雁形目鸭科中等体型的鸭类,种群数量较大,全世界约有320万~375万只,广泛分布在北美洲、欧洲、亚洲等区域。2000年8月,长尾鸭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13年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确定为易危(VU)。根据研究显示,长尾鸭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我国仅在辽东半岛有稳定的越冬种群,其他地区偶见,是一种罕见的冬候鸟。目前国内对长尾鸭的研究较少,但根据国外有关机构研究显示,1993年-2020年期间,欧洲越冬种群数下降30%~49%,导致种群数量下降的因素可能包括湿地生境退化、石油污染、湿地排水、鱼网致死、猎捕、疾病暴发、繁殖率下降、死亡率升高等。对于此类种群数量基数较高,下降速度较快,下降原因不明的野生鸟类,应该给予更多的科学保护和科研关注。
近年来,随着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野生鸟类生境逐渐恢复,黄河湿地公园野生鸟类种类、数量正在不断增加,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促进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意义重大。
2021年12月3日,在吴忠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罗家湖首次监测记录到1只雌性长尾鸭
在河滩打斗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白尾海雕
正在梳理羽毛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黑鹳
在湖面游憩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小天鹅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