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吴忠市稳步推进山林权改革,积极探索国土增绿、林草增效、农民增收的绿色发展新路子,运用市场化机制促进规模化经营,有效提高林地资源生态价值和经济效益,促进山林资源“增值增效”。一是明确林地权属,夯实山林权改革基础。全面开展山林资源地类核查工作,摸清地类重叠、一地多证、证地不符、四至不清、信息缺失等涉及林地面积和权利人底数,分类建立台账,逐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全市共梳理核查80275本林权证,涉及林地481.46万亩,同步进行电子化录入。今年以来,共颁发113本林权不动产权证,确权林地28.7万亩。其中:盐池县突破性以村集体或联户承包为单位,颁发林权不动产权证45本,在全区首批颁发《集体林地林木资源股权证》3892本,惠及10847人,实现无权属纠纷林地应确尽确目标。二是深化“三权分置”,激活林业产业发展要素。制定印发《吴忠市集体林地“三权分置”改革实施方案》,引导鼓励农民将无力经营或不愿经营的林地经营权流转出去,让经营有方、有能力扩大经营规模的农民或企业及时获得土地开展经营活动,促进山林地资源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集中,提高林地利用效率。山林权改革以来,全市共完成林地经营权流转19.6万亩,为实现山林资源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三是多种发展模式,加快植绿增绿护绿步伐。优化“以林养林”“以地换林”等植绿增绿新机制。盐池县以划拨方式供应油气井场地,由油气企业按用地面积5倍进行造林,管护3年且成活率在90%以上按程序移交村集体,近两年发展“以地换林”新造林5600亩。利通区、青铜峡市、同心县重点拓展“以林养林”发展模式,吸引社会资本进山入林大力发展林下经济,2023年发展林下经济1.95万亩,总产值上亿元,共有自治区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8处。红寺堡区争取新能源发展牧光互补光伏指标800MW,使用草地3万亩,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免耕机播优质草种,可实现草地立体化增值利用,提高草原植被综合覆盖度,推动“以林换能”向“以林换碳”延伸。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