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权改革以来,吴忠市紧抓改革机遇,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市场化改革为方向,全力推进“以林养林”“以地换林”等市场化植绿增绿新模式,进一步培育绿化主体、提高绿化效益,让林业成为有钱赚、有奔头、有希望的产业。
一、“以地换林”,激发企业植绿热情。盐池县作为自治区“以地换林”改革重点县,市县两级高度重视,始终以改革求突破、促先行、开新局,配套制定了《吴忠市引导社会资本进山入林推进以林养林以地换林实施方案》和《盐池县推进山林权改革“以地换林”措施(试行)》,鼓励支持各类社会市场主体发展生态旅游、捐资造林等多种方式参与开展林地规模化经营和大面积国土绿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突破提出将油气井场用地继续按划拨方式供应,由油气企业按用地面积的5倍进行造林,管护3年且成活率在90%以上的按程序移交所在村集体所有,近两年发展“以地换林”新造林5600亩。
二、“以林养林”,绿了山林富了农民。近年来,吴忠市准确把握“国土增绿、林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发展目标,引导各类绿化经营主体进山入林扩大“以林养林”生态效益,全市目前共发展林下经济2.5万亩,总产值上亿元,共有自治区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8处。利通区充分利用林木、林草、林地等森林资源,改变群众纯林、纯田、纯圈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习惯,运用循环经济理念和科学技术手段,发展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发展林下经济总面积6049亩,林下经济综合产值2419万元。同时,把林下经济与全域旅游相结合,培育了海军等一些农家乐品牌,举办了果品大赛、农民丰收节、桃花节、大青葡萄节等一些大型活动,充分发挥经济林的景观价值。红寺堡区以林禽、林虫养殖及林菜(牧)种植模式,利用林地面积2729亩,总产值达1352.5万元,建成枸杞、红梅杏等林下散养生态鸡示范基地1179亩,养殖生态品种鸡(含美杞鸡)4.5万只,年产值710万元;枸杞基地林下养殖蜜蜂70箱,年产值达7.5万元;利用林地面积1850亩种植黄花菜、蔬菜、牧草及“米豆”间作等,年产值达到635万元。
三、“以林换碳”,探索节能减碳新路径。林草碳汇是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的“压舱石”,吴忠市充分发挥林草固碳增汇作用,探索“以林换碳”新路径,以林草力量推动可持续发展。红寺堡区今年以来,积极争取新能源发展牧光互补光伏指标800MW,年提供清洁电能12亿kwh,使用草地3万亩,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免耕机播优质草种,可实现草地立体化增值利用,促进草地植被繁殖生长,提高草原植被综合覆盖度,实现草原草种优化,推动“以林换能”向“以林换碳”延伸。核验年碳汇量,开展碳汇造林横向补偿机制,引导企业等市场主体购买红寺堡区碳汇林,探索多样化碳汇交易和碳汇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主动参与林草建设和生态价值投资。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