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今年,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区、市农村工作会议和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坚决扛稳粮食生产重任,全力以赴克服极端天气频发、农资价格持续高涨等不利影响,牢牢抓好粮食生产,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23万亩,完成率106.9%,其中:春小麦17.02万亩,完成率130.9%;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7.97万亩,完成率112.3%,预计粮食总产量105万吨以上。全市粮食喜获丰收,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实现“双增”。
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落地见效。我市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积极谋划,提前布局,优化粮食种植产业结构,年初制定了2022年全市稳定粮食生产、春小麦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方案,市、县、乡层层签订了粮食安全生产目标任务责任书,压实生产责任,落实落细面积、作物、地块,成立5个专项督查组配备无人机、GPS等设备,对照“一图一表一册”开展多次粮食种植面积核查,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实至名归。积极落实粮食高质高效、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耕地地力保护等粮食补贴政策资金3.36亿元,落实春小麦补贴资金0.51亿元、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补贴资金0.5亿元,农民种粮积极性充分调动。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8.55万亩(其中高效节灌3.42万亩);完成3277台大中型拖拉机、2.9万台(套)配套农机具检修、保养、调试工作;实施测土配方施肥270万亩,新建7个农作物新品种示范园区展示品种661个;完成麦后复种青贮玉米、蔬菜、荞麦、糜子、油葵等作物面积9.37万亩。聚焦关键农时,组织农技人员和专家技术服务组深入生产一线,加强田间管理技术指导,围绕春小麦、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害防控、草害防控、水肥管理、农机作业等种植关键技术,开展技术培训班72场次,切实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农业防灾减损能力不断增强。为确保秋粮收获不耽误,制定《吴忠市应对突发疫情夺取秋粮丰收工作方案》,抢抓时机,积极组织全市109家农机作业公司、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维修网点、农机经销企业、家庭农场、农机大户开展机收作业,确保颗粒归仓。积极与气象部门沟通协调,签订了《关于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合作协议》,建立农业气象专家服务团队,联合发布预警预报200余期(次)。强化重大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设立病虫害监测点105个,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38.5万亩,统防统治175万亩以上。严格落实应急值守制度和灾情调度措施,积极推进粮食保险投保和理赔工作,农业防灾减损能力持续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抢抓今冬明春“三农”工作关键期,坚决扛牢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全力抓好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实打实的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扩种大豆和油料,努力增加优质粮食供给。一是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决扛起粮食安全责任,提前谋划粮食种植计划,落实好种植面积、作物、地块,做好土地调整、作物倒茬。2023年,计划粮食播种面积302万亩以上,其中:春小麦13万亩以上,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6万亩以上,粮食产量达到105万吨以上,确保粮食面积产量稳定增长。二是加强冬小麦田间管理,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及时关注苗情调度,采取耙耱、镇压等措施,确保我市17.09万亩冬小麦安全越冬。三是提早做好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调运储备,及时开展农资打假,确保农资供应质量可靠,引导和扶持广大农民备足种子、化肥、农药、地膜等基本生产资料,为明年春耕生产打好基础。四是做好冬季防灾减灾工作,加强低温、大风、暴雪等自然灾害预警预测,做好灾前灾后技术指导,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