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吴忠市审批服务管理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局党组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宁夏回族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及中共中央、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关于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要求,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成效显著。现将一年来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注重法规学习,提升理论素养。深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习近平法治思想,结合党组中心组学习、党员大会、干部理论学习和主题教育活动,重点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及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宁夏回族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规篇目,党组中心组专题研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
(二)适应市场需求,持续推进简政放权。以“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为导向,对照《宁夏回族自治区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2年版)》658项进行认领承接。经过集中梳理,认领承接许可事项329项,共涉及37个部门(单位)、5个县(市、区)。推进并梳理公布《吴忠市“证照分离”改革事项清单(市级层面72项,2021版)》,印发《吴忠市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实施方案的通知》,通过以“减证”促“简政”,“准入不准营”问题初步解决。施工许可办理时限压缩至3个工作日,最快可1个工作日办结。将市政公用报装事项、联合验收事项列为并联审批事项进行。深化工程竣工验收“多验合一”改革,进一步完善联合验收机制。
(三)满足改革要求,健全监管体系。印发《吴忠市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等20多项制度。落实“告知承诺+事中事后监管”“互联网+监管”“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信用”监管方式,探索推进“承诺+信用管理”的准入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府院联动”模式在解决企业破产重组中的积极作用,推进宁夏德富胜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和宁夏普华冶金制品有限公司两起破产清算案,有效解决了179名债权人债务纠纷,新增750个就业岗位。
(四)紧盯市场主体,全面提升服务水平。一是推进政务服务提质增效,打响“易办·吴优”一窗受理政务服务平台品牌,推进办理202项“一件事一次办”事项,助力事项办结提速60%,跑动次数缩减88%,平台办件能力提升1倍;与浙江等7省16市签订“跨省通办”协议,承接跨省通办事项132个,区内通办事项143个;推进47个证照办理部门全面实现证照电子化;梳理并公布56项告知承诺事项和56项容缺受理事项。二是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协调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移动、电信、联通、广电公司等9个公共企事业单位27项服务事项全部进驻大厅,实现一站式办理。三是持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率先在全区探索开展个体工商户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工商户登记注册同比增长21.94%。通过银企联合模式,企业足不出户网办率达到96%。线下登记办事效率提速35%,企业开办实现1个工作日办结。推行“一址多照”、“一照多址”、集群注册等便利化措施。
(五)注重改革创新,提升市场要素保障水平。一是注重营造公平的交易环境,建立公平竞争生产工作制度,推行政府采购“承诺信用制”,推进工程建设政府采购项目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推进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电子化交易率达96%。二是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建成市人才公寓43套,表彰各类人才79名,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院士工作站1个、自治区级专家服务基地12个、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1个。三是强化技能培训,组织企业职工、重点群体、创业能力、企业新型学徒制等四项培训,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就业技能培训,有效解决人岗匹配、技能人才不足等问题。四是强化“标准地”出让,在全市工(农)业园区推行工业项目“标准地”供应。市本级工业用地“标准地”挂牌出让2宗,总计373亩。五是落实惠企政策助力企业融通发展,实现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一码全知道”,退税减税降费23.9亿元,232家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红利8亿元。组织5批35家(次)优势骨干企业与福建等地31家企业达成合作协议或意向性协议。实施“1个工作日接单、3个工作日对接、5个工作日反馈”的“135”融资对接服务机制。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险工作。六是积极构建更加舒心的人文环境,建立“一个项目、一个部门、一名处级领导”三级联动、精准帮扶机制,主动向提供“保姆式”真服务。指导企业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协调解决企业生产要素保障、用工难等问题,全方位保障企业生产经营健康发展。
(六)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国家政策知晓广度。依托宣传版面、电子显示屏、微信公众号、APP软件等灵活多样的宣传载体,广泛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及《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落实旬分析、月动态、季总结、年考核制度。引用全国、全区和吴忠市营商环境优秀案例编印营商环境工作动态20期,开展“吴忠市宣传贯彻《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有奖问答活动”,制作“易办·吴优”一窗受理平台专题宣传片,印发《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宣传材料10000余份,制作宣传短视频3部。
二、严格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一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注重党组统揽,强化工作系统性、全局观。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要求,成立由党组书记任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任副组长,全面推进落实部门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本部门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要求,制定了年度工作计划,研究解决法治政府建设有关重大问题,严格执行重大决策法定程序,聘请了法律顾问,健全制度,依法制定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依法全面履行职能职责。二是坚持务实的任务导向,注重统筹谋划,强化改革创新,紧扣自治区《2022年“放管服”改革工作要点》和《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抓落实,积极采纳政协提案,制定《吴忠市2022年创优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举措》“131条”。三是坚持笃定的目标导向,强化法治政府建设成效,2022年6月、10月分阶段,采取实地和书面等形式对全市“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重点工作进行了督查和考核验收。落实工作专班制,注重“问题导向”建台立账,紧扣“问题意识”压实责任,实现“问题清零”。四是坚持鲜明的法治导向,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落地,全方位完善配套法规体系建设,其中对所涉及的5件实行废止、1件宣布失效、9件进行修改,编制并完成13项工作机制8个工作清单,全力保障《条例》精准落地。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存在的问题
2022年,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推进营商环境法治化尽管取得一定成效,但是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存在抵押范围窄、信贷产品开发不足、综合融资成本高、政策性融资担保覆盖面窄、额度低期限短等问题。二是存在综合服务事项覆盖少、主动服务能力弱等问题。三是存在综合监管占比过低、基层监管专业能力弱等问题。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全面准确贯彻法治思想。2023年以党的二十大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强化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落实力,立足全局、着眼长远、补齐短板、开拓进取,坚持问题导向,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切实解决制约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
二是精准谋划持续推进改革。以自治区关于落实国务院2022年第十次深化“放管服”改革系列工作要求为支撑,靶向市场主体需求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围绕营商环境评价指标细化任务。2023年3月底,完成年度改革任务清单编制工作。依据相关政策法规和进度安排,形成责任清单和施工图、时间表,并逐项落实到部门(单位)班子成员,确保改革任务按期圆满完成。
三是聚焦服务提升综合监管质量。巩固13项工作机制8个清单的刚性约束力,树牢法治意识,强化法治思维。发挥“12345”热线利民作用,发挥“互联网+监管服务”“双随机、一公开”监督作用。建设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务实透明的政策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亲商安商的人文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